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5/20 00:08:00瀏覽1645|回應8|推薦109 | |
金門去來 夢謁金門 讀高中時,曾兩度參加暑期戰鬥訓練,金門戰地服務隊曾是我屬意的隊伍,但因三哥當兵時曾恭逢八二三砲戰之盛,即使多年過去,戰火已熄,對時事不甚了然的父親似心存餘悸,一聽金門,便擺出一副「門都沒有」的臉色,祇准我參加如大貝湖野營隊及救護隊這類「安全度」高的項目。失去這種機會,去金門,我一不是當地居民,二不具備當兵資格,三無特殊才藝可資赴前線勞軍,便真是「門都沒有」了。 沒想到,二十年後,重拾擱了多年卻不曾忘情的筆重行寫作,竟無意間為我開啟了另一道謁訪金門的大門。去年(1986年) 就要到金門去了,該不是作夢吧?一骨碌從床上爬起來,確定自己不是在作夢才又躺回去。那晚八二三之夜(好巧),我睡得有點恍惚,重入夢鄉後,我似乎看到了郵票上常印著的莒光樓,也看到了太武山上的「毋忘在莒」,我是真迫不及待的夢謁金門去了。 .
金門的樹 一個溫煦而亮麗的秋日,我們飛到了戰地金門。 從機上窗口俯瞰,那是一個葱翠充滿綠意的海島,鑲著像白色蕾絲花邊般的海岸線,使這島嶼也富有與其他供人度假的小島一樣的浪漫情致。只是,當我們雙腳踏上這塊堅實的復興基地的時候,心情卻是肅穆的,是一種充滿著對這塊國土崇敬的心懷。 秋天了,走出機場,迎著我們的卻是滿眼的蒼翠。島上據說有八千七百萬株以木麻黃為主,尤加利、相思樹、樟樹、南洋杉為次的經濟林木,及十萬多株的果樹。它們把島上妝點得綠意盎然,到處濃蔭蔽天,絲毫未給島上染上一點蕭瑟的秋意。樹多,已成了金門留給訪客最深刻的印象之一。 而金門並不是一直就有這麼多樹的,它們是經過很長的「陣痛期」才被造就出來的。 1949年國軍到金門設防之初,根據許多文獻記載,對當時金門一致的描繪就是「荒漠枯石,童山濯濯,白沙赤土,寸草難生」,不難想像,當時金門是怎樣一種蕭條景象。 八二三砲戰結束後,胡璉將軍任司令官,奉蔣公之命開始綠化。島上土質貧瘠,含有大量鹽分,海風又大,要種活一棵樹真非易事。從挖坑、改良客土,種下從台灣大量運來的樹苗,駐軍一一注入血汗。之後更是護樹如槍,每人每天都以洗臉水、便水澆灌每一棵幼苗,死掉一棵再補上一棵,把上疆場那種前仆後繼不勝不歸的精神移來種樹護樹,金門便這樣一天天綠化起來,不只美化了環境,成就了「最美麗的海上保疊」之名。更因大量植樹,做好了水土保持工作,駐軍與居民賴以維生的水資源得以有計劃的開發成功,像古崗、蘭湖、太湖等,都是人工湖,終年水源充足,不但解決了海島缺乏淡水的一大難題,更且發揮了灌溉、養殖、觀光等多功能的經濟效益。綠化金門,這一「仗」打得真是漂亮極了。 當秋天帶給許多地方清冷蕭瑟的景象當兒,金門的秋天依然鮮綠如春,神采飛揚若夏。雖只是一半天的短暫逗留,我還是可以從萬千株的綠色生命中,深深感受到屬於戰地那種奮發不懈的精神,特別是在溫柔和煦的秋陽下,讓我看到這麼壯觀的樹海,忍不住更要為它們堅靭的生命力喝采!為呵護它們的官兵們喝采!也更因此敬服先總統蔣公的睿智與高瞻遠矚。 .
不是口號 有人說,中國人是最愛喊口號的民族,像在公共場所貼有大量標語,或隨著時代潮流所需,喊些應景的口號。其實喊喊口號也沒什麼不好,它多少能提醒激勵一下人心,怕只怕光說不練而已。在金門戰地,我們就看到了行動與口號一致的好現象。 當車子穿梭在金門那密如蛛網的高級柏油或水泥路面上時,由於公路兩旁盡是青翠欲滴的林木,幾疑置身在什麼森林公園中,直至來到人口較密集的市區時,連著看到幾幅標語,才又醒覺這是戰地哪! 標語寫的是「守法的金門」、「禮貌的金門」、「整潔的金門」、「均富的金門」、「團結的金門」、「戰鬥的金門」,這是遵照總統的訓示,為金門防務中心的六大施政目標。這些標語所顯示的精神,無須由誰刻意安排,可以說它凝聚在戰地每個角落,俯拾皆是。 且說守法,有關單位告訴我們,金門最「閒」的單位就是警察局及監獄了。治安良好,使得司法人員不必整天忙著抓嫌犯,而能辦好更多警政工作。交通方面,金門公路雖多,十字路口有些設有崗哨指揮交通外,都未設紅綠燈,只劃一道提醒人車停、聽、看的白線,卻絕少有人車爭道的現象。規定騎乘機車必戴安全帽,舉目望去,竟無一人違規,連騎自行車的老人也戴頂安全帽呢。守法,在金門就像吃飯睡覺一樣平常,絕不是喊喊口號而已。 說起禮貌,就更令人感動了。那天穿著軍服的「導遊」蔣中校,坐在最前頭向大家解說戰地種種。我坐在駕駛座後面,一路上只見蔣中校嘴忙,手也忙,忙著回禮。跟誰回禮呢?啊!原來是學校放學了,小男生,小女生,有走路的,也有騎自行車的,一路上遇到「阿兵哥」的車,就咧著嘴笑著,舉起小手,向捍衛疆土讓他們能安心長大上學的阿兵哥們行童軍禮。我永遠也不會忘記,那一個個天真可愛而又多禮的小身影。想想,他們就是不敬禮,也沒人會去打他們屁屁的啊!由「小」看大,禮貌的金門,是不需要加味渲染的。 . 整潔、均富,在金門也不是口號。八二三砲戰之後,經過近三十年不斷的努力,金門真已做到了化無為有,化貧為富,化髒亂為整潔,化戰地為祥和美麗的海上公園。不管是在車子奔馳的公路上,或市區,或在供遊覽的風景勝地如太湖、中山育樂中心等地,所到所見之處莫不乾淨得令人稱奇。在均富方面,由於農漁牧技術不斷向現代化推進,魚肉果蔬自給有餘還可以外銷,金門住民已然到了住者有其屋,家家電器化的康樂境界,他們再也不必像三十年前一樣,只能過著靠天吃飯的苦日子了。 而團結、戰鬥,更不是口號而已。沒有團結,沒有戰鬥精神,在不過咫尺之隔的共軍虎視耽耽下,幾個具有世界之「最」的建設──最偉大的山腹醫院「花崗石醫院」、最現代化的山腹賓館「金門迎賓館」、最壯觀的山腹大會場「擎天廳」,以及固若金湯的地下化工事,又如何能一一構築完峻?有團結,固能眾志成城,有戰鬥精神,固能造就一個古今中外最奇特的戰地風光。金門呈現給世人的一切成果,在在證明中國人不會只是愛喊口號光說不練的民族。常常有人高喊:「日本(或其他國家)能,台灣為什麼不能?」到金門去看看,就不禁要想:「金門能,台灣為什麼不能?」真的,如果只是要讓國家更安定,要建設一個富而好禮的社會,我們不需要捨近求遠去學外國的,學學金門就成了。 (原載 . .
與文友攝於古寧頭戰史館(三位男士都是我出第一本書《惜情》的貴人)
金門的森林公園
與文友攝於太湖畔
與文友攝於太湖畔
與文友攝於擎天廳
與文友攝於戰地金門浮雕前 .
筆者於23年後重遊金門,攝於金門戰地公園
延伸閱讀:金門去來(下)
【照片說明】(刊頭)1987年作家金門訪問團於莒光樓合影留念。(下)1989年落成的蔣經國紀念館內陳設的經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