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一人提款倒農會──香蕉大王盧廷軼事
2010/04/10 00:04:50瀏覽14819|回應18|推薦139

 

                                 香蕉大王盧廷軼事          

 

從小就聽過「芎蕉廷仔」的傳奇故事。他的故事不只在旗山地方上流傳,他的聲名更遠播到全台甚至日本,這位以種香蕉致富的草根人物故事,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

「芎蕉廷仔」本名盧廷,生於1895年,三歲喪父,長兄夭折,與二哥盧邦自幼失學,兩兄弟由寡母含辛茹苦撫育,平日常靠撿蕃薯採野菜拾荒度日。廷仔十三歲時進入旗尾糖業株式會杜當工友,手腳伶俐又肯學,老實誠懇,頗得上司器重,教他識字,幾年後廷仔已能說一口流利日語,並看懂日文報紙,讓他瞭解一些社會新聞與國際大事,種下日後能與日本人打交道做生意,為國家賺取巨額外匯的契機。 

廷仔家窮,常被一些勢力人家看輕,這也引發他一股不服輸力爭上游之心。他將勤奮賺來的錢,以四百元買下他家對面的一甲田地,首度成為「地主」。他將田地一半種植水稻,一半種香蕉,從此與香蕉結下不解之緣。開始只是將自種的香蕉自燻自售,後來漸漸成為香蕉的盤商,「芎蕉廷仔」的名號不脛而走。

此後他不但將自有田地完全改植香蕉,並一甲一甲買下鄰近土地,廣植香蕉,香蕉買賣生意越做越大,日本商社亦慕名而來,與他交易。在旗山香蕉全盛時期,他種植的香蕉多達十餘萬株,以一甲種一千八百株計算,他的蕉園就有近百甲,封他為「香蕉大王」毫不為過(筆者家也種香蕉,被人家視為「小康」之家,也不過種兩千株左右)。這時賺大錢對他而言已非神話,有個膾炙人口的故事在民間流傳甚廣,就是「一人提款倒農會」的故事。

在顛峰時期,盧廷在農會的存款數目相當驚人,有一天盧廷去農會提款,一生節儉的廷仔,即使成了富甲一方的「好額」(富)人,依然穿一身沾滿黑污香蕉樹汁的「香蕉衫」,頭戴草笠的庄腳人打扮,小姐看他老實,有人插隊,就把他的寄金簿暫擱一邊,先幫那人辦了。結果不知是有心還是無意,一直讓他等了一個多小時,等到大家都走了,小姐才想起這位阿伯。她問阿伯要領多少錢,盧廷沒好氣的說:「攏總領出來。」小姐一看他的寄金簿,馬上嚇得花容失色,她不知道站在眼前土裡土氣的人原來是位大金主,他的存款數目簡直像天文數字,旗山農會大半存款都是他的,如果一次領光,農會馬上倒閉,再說,一時也籌不到這麼多錢。

 .

                  如這位農婦所穿著的,蕉農的工作衣服常沾滿洗不掉的香蕉汁

小姐知道代誌大條了,趕忙一面向客人猛陪不是,一面請出總幹事來做「危機處理」。總幹事一見是「芎蕉廷仔」,打躬作揖好說歹說,還揚言要把小姐撤職,以平盧廷的氣。不過為人寬厚的盧廷,事後見那小姐頻頻認錯,反而為小姐求情而保住了她的飯碗。

日本商社因其名氣響亮,有一次,特地邀請台灣香蕉商人去東京開會旅遊。開會場面很大,大會特別安排這位台灣的香蕉大王坐在最中央的「大位」,並請他上台講講話,盧廷因從未見過如此大的場面,惟恐講話不得體,只拿起筆在黑板上寫了一個R,並在外面加個圓圈,然後向來賓行個禮。日人一看就知道這是代表他的香蕉品牌保證的標誌,立即給予如雷掌聲,可見「芎蕉廷仔」在日本商社地位的崇高。

旗山成為香蕉王國後,旗山鎮成了全省最富有的鄉鎮,鎮內的「茶店仔」(帶聲色之場所)林立,春色無邊,是許多有錢人愛去行樂的地方。但盧廷卻不好此道,他不嫖不睹,不上酒家,頂多去大飯店請請客。他餘暇喜歡撞撞球,畫家呂浮生說,他曾與「芎蕉廷仔」在一起撞過彈子球,這是他生平最喜愛的嗜好。他有兩個兒子,老大盧中義曾連任兩屆高雄縣議員,老二盧中和則秉承父業,專心在家務農。盧中和先生回憶說:「阮阿爸常教我們錢要用在有價值的事情上。伊真有情,親戚朋友向伊借錢去看病或給孩子繳學費,有還就當是賺到的,沒還伊也從來不會主動向人討回錢。伊說人家向你借錢是沒法度的事,不要逼人太甚,錢再賺就有,不要花腦筋在討債上,所以阮阿爸過身後,抽屜裡還留了一大堆人家向他借錢的借據。」

許是自己出身貧寒,盧廷也格外懂得體恤瘦赤(窮)人,致富後的他,樂於行善,造橋舖路,造福鄉梓不遺餘力。盧廷六十九歲辭世,一代香蕉大王雖此安息,他傳奇的一生卻留給後人不少茶餘談助與省思。

 .

選載自《蕉城相思雨》旅遊文集,本文原載200310月號 警友之聲

 


 .

音樂:相思雨。欲聽請自行點播

【照片說明】(下)盧廷家掛著「蕉農前鋒」的匾額。(下下)盧廷的故居。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uneliu6&aid=3877710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mih604~~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
2010/04/16 13:23

聽過很多次農會提款的這一段故事,

沒想到故事的主人翁是香蕉大王啊!

* 六月 *(juneliu6) 於 2010-04-16 20:36 回覆:

呵呵,也只有貴為香蕉大王,

才有這種提款「倒」農會的能耐啊!


the dreamer girl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嘉言懿行
2010/04/15 08:32

富而不驕

很值得敬佩的耆老


the dreamer girl~~ 最新作品:


汶萊( Brunei )- 斯里巴加灣市(Bandar Seri Begawan)

* 六月 *(juneliu6) 於 2010-04-15 16:48 回覆:

所以芎蕉廷仔的故事,一直是大家樂於傳誦的。


JamieChao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有錢果然不一樣
2010/04/15 02:40

呵~來說點跟別人不一樣的角度!

啊有錢真好啦~遇到不爽的事,就可以給他來一下震撼教育啦!

* 六月 *(juneliu6) 於 2010-04-15 16:43 回覆:

是啊!他只需淡淡的說聲「攏總領出來」,

就足夠令整個農會的人皮皮剉。 

換做是偶棉,呵!誰理你啊?


花姑娘.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真正的富有
2010/04/14 23:46

阿花的外公也種植香蕉喔

阿花也常聽媽媽說起外公種的香蕉有多好吃

可惜阿花沒機會品嚐到..但卻聽了不少故事

聽六月姊姊說故事

讓阿花備感親切

* 六月 *(juneliu6) 於 2010-04-15 16:37 回覆:

說真格的,早年旗山香蕉生產量大,外銷日本為我國賺取大筆外匯,因而聲名大噪。其實,若論品質,花姑娘故鄉(中部)的香蕉似乎略勝一籌,因為很多攤販都會標榜說「這是台中蕉」喔。


奈米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盧先生稱得上是人品典範 值得大家效法
2010/04/13 09:30
 
* 六月 *(juneliu6) 於 2010-04-13 16:44 回覆:

像他擁有這麼多財富,卻能擋住聲色場合的誘惑,又不會像守財奴一樣摳,真的是值得尊敬的「好野人」。


牛小妹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不能以貎取人
2010/04/12 13:18

很年輕就過世了。但他的一生,好勤儉好吃苦耐勞,成就一生。很令人回味的故事,尤其在抽屜裡發現一大堆的借據,真是寬宏大量。

人不可貎相,海水不可斗量。真應驗了這句話。

* 六月 *(juneliu6) 於 2010-04-12 20:26 回覆:

一代蕉王享年七十歲,不論他得年如何,他的一生的確過得精彩,

又得人敬仰,也算相當值得了。

而喜歡以貌取人的人,真應該看看這個故事。


黃冠軍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香蕉大王
2010/04/12 11:38
芎蕉廷仔為人處世的風範,是值得讚許與學習的。
* 六月 *(juneliu6) 於 2010-04-12 20:16 回覆:

富而不驕奢,還樂意與人分享,真的是「值得讚許與學習」。


晴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值得尊敬~
2010/04/11 14:47

很溫馨、鼓勵人心的故事

盧廷先生不愧為香蕉大王~

讓人肅然起敬


你和我各站在不同的定點, 假設愛一直是不變的狀態。 但是 ,我們所看到的愛, 卻因為彼此角度的不同, 與移動的速度,認知而有所差距-----愛的相對論
* 六月 *(juneliu6) 於 2010-04-11 21:08 回覆:

是啊!貴為一代蕉王,卻不會「亂來」,對窮困人家如此寬厚,

聽聞的人無不肅然起敬。


Piggle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福氣
2010/04/11 03:36
故事好聽
聽了心裡暖暖

錢是天給的
要我們好好管理
就是像廷仔這樣
管錢的人才有真正的福氣
* 六月 *(juneliu6) 於 2010-04-11 21:05 回覆:

謝謝Piggle美眉。

我最敬佩他兒子的轉述:「阮阿爸說人家向你借錢是沒法度的事,不要逼人太甚,錢再賺就有,不要花腦筋在討債上。

一位「庄腳人」有這樣的器度,真的是太令人敬佩了。


燕親王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舊時回憶
2010/04/11 00:32

Dear *六月*:

燕親王週末夜來探訪您~

您說的故事 好久好久前聽已往生的爺爺說過 頗為有趣

如今重溫您的文字敘述 更為詳細 心情也暖暖地

再次祝福您 幸福快樂富足健康年輕永續 

* 六月 *(juneliu6) 於 2010-04-11 20:58 回覆:

謝謝燕親王。

盧廷是當年家喻戶曉的傳奇人物,老一輩的人都聞過他的故事。開始我也只是聽鄉人提過他,為寫此文,探訪他的兒子,才又多了解他一些。

頁/共 2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