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7/11 19:32:49瀏覽3636|回應9|推薦8 | |
『末代二次基測昨天落幕,明年基測兩試合一怎麼考?教育部次長陳益興宣布,明年基測只考一次已定案,訂六月九、十日考試,難易度仍維持「中間偏易」,量尺分數也暫不取消。』 記者說:『如果基測從兩次改為一次,就能減少考生的升學壓力,十一年前為什麼還要從一試增加為二試呢?當年教育部可沒說加考一次是要增加升學壓力呀。這類「狗追尾巴」,一試改二試,二試再改回一試的改革,不如不改。』 香蕉你個芭樂,怎麼沒有早點講? 有人說:「板主,你怎麼罵人呢?」唉,實在是這個誤人子弟,禍害千年的教育部,太讓人生氣,天天把咱們台灣的學生當成白老鼠,一副別人家的小孩死不完,笑罵由人,好官他自為的憊懶樣。那有點辦法的... 「感謝台灣的教育,終於把我的兒子逼走了。」---李艷秋。 二次基測,四年前就有個中研院學者,叫林妙香的,出了份「國中基測量尺及等化缺失」研究報告,講明了兩次基測的不公平。報載她從2004年就開始研究,已經「足足吃了三年苦頭」,經常每天睡不到三小時,終於發現二次基測的公平是假的,坦白說,我是不知道她是跑得哪套軟體,還是她模型設計的不好,這麼簡單,用膝蓋想都知道的不公平,她還要如此大費周章,又請研究計畫,又真的研究了三年的.. 這裡稍稍修改去年的一篇評論【考完基測 要再考二次基測嗎?】簡單三人賽局模型,來說明兩次基測怎麼不公, 假設有甲乙丙三個學生,去考第一次基測,錄取兩人。第一次考試排序是甲、乙、丙,乙生只考一次,以為已經考上了,丙生卻再花大把銀子補第二次基測考前衝刺班,又考了第二次。說不定就把乙生擠掉了.. 有人說:「慢,說不定丙生第二次基測就算考第一名,也擠不掉任何第一次基測已經錄取的學生啊?」那麼,這第二次基測,就是辦假的,是詐騙,訛詐考生報名費,害考生多花冤枉錢去補衝刺班的,連耍了十一年,是有史以來最大的教育詐欺事件.. 「不,不,我只是猜的,」有人急忙改口:「或許真有本來一次基測已經錄取的考生,被二次基測考得好的考生擠下來的」那就是了,敢問這麼個制度,對只考一測卻被擠掉的考生,公平嗎? 「不是有個量尺分數,加完才來排序一種叫PR值的嗎?」香蕉你個芭樂,這裡頭一大堆黑箱,跟相對論一樣難懂,當年愛因斯坦自己出來上課,教遍全世界,懂得人不超過十個, 這套兩次基測計分排序系統,事前全然不知各科錯一題會得多少量尺分數,以及後來加總的PR值。說不定林妙香光是去弄明白甚麼是量尺,甚麼是PR值,就花去一兩年。 假設一測一百人考,你考第一名,PR值99,進建中。二測剩下一測的後五十名去考,他二測考第一名,PR值也99,也進建中。板主這裡懶得研究教育部這套狗屎一般的兩次基測升學制度,因為實在太腥臭難聞,早該送進歷史垃圾堆與草木同朽, 如果有人是要靠別人不懂,才能獲得職位,業務,利益或名聲。那麼他會故意把簡單的道理搞得極其複雜。 既然二次基測已經走入歷史,當初是誰發明這該死的升學制度,害慘一整代台灣學生,拖累台灣競爭力的,這會兒也該出來負責了吧...看是要切腹還是跳樓,一點都不算冤。哪有那種害慘一整個世代的台灣孩子,卻完全不用負到半點責任的? 嘆曰: 兩次基測禍害去,一代白鼠滾滾來,大家都沒競爭力,香蕉你個大芭樂! 以下重貼去年5/24的文章【考完基測 要再考二次基測嗎?】 在「假球有兩種:一種為贏,一種為錢」這一篇評論中,有一個留言說:「打假球的目的,是為了打贏不在場的人。」基測剛結束,有很多學子正在猶豫要不要報名參加第二次基測,,「台灣師範大學心理與教育測驗研究發展中心主任宋曜廷表示,考生第1次與第2次的成績,在分數上來看,平均進步1點多分,進步人數約為55%,因此考生若「非有必要」,不需要去考第2次基測。」 根據九年一貫的教改內容,國中升高中有三大途徑:甄選入學,申請入學和考試分發,前兩種方案這裡不多介紹,報載今年基測的缺考率創新高(註1),因為有很多人經由此二種管道,已經確定有學校唸的緣故。第三種的考試分發,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基本學力測驗,簡稱「基測」,還可以考兩次。據當初設計這套制度,同時也是設計多元入學,一綱多本(註2),廢除聯考,建構式數學教學的某諾貝爾級專家說,這樣才能讓莘莘學子免於升學壓力,快樂學習,減少補習。結果補習班不減反增,學子的學習壓力更大。有的搞推甄,弄甚麼全民英檢,搞到一半才上補習班補習考基測。家長花的錢更多,學生壓力更大;補習班更賺,學生程度卻更爛(註3)。 更糟糕的,是這套考試分發入學的制度,有非常大的問題。前兩年中研院有個學者(註4),花了好大的工夫,統計歷年兩次基測與考生分發的情形,發表一份報告說:「兩次基測不公平」嗯,這份報告我承認我沒看,反正看也看不懂,就像我問過很多補習班的老師,究竟兩次基測是怎麼讓其公平的,也從沒一個老師搞得清。如果有人是要靠別人不懂,才能獲得職位,業務,利益或名聲。那麼他會故意把簡單的道理搞得極其複雜。與其了解他人的理論,不如我直接自行分析:基測考兩次,不公平的原因,在於兩次基測考生不完全一樣。第一次以為考得好的考生,沒去考第二次,讓很多去考第二次的考生,有了打假球的機會。「這是甚麼邏輯?」請參考我在開頭引述的留言:「打假球的目的,是為了打贏不在場的人。」假設有甲乙丙三個學生,去考第一次基測。但是甲生只考一次,以為已經考上了,卻不知乙丙二生錢多,再花大把銀子補第二次基測考前衝刺班,又考了第二次,說不定就把甲生擠掉了。乙丙二生正是打贏不在場甲生,血淋淋的明證。 有人說:「這怎麼可能?教育部很多專家,一定會建立最公平,可長可久的制度。」關於可長可久,據悉未來兩次基測又要改回聯考了(註5)。而教育部的專家,則可以從多年來聯考和基測的電腦閱卷,還要外包給民間沒聽過,會賣考生資料的小科技公司(註6),程度可知一般。至於這套可以考兩次,選一次成績較高的基測制度。你考到的分數,不是真正的分數,而是要換算成一種百分比的量尺分數。中間用到很多高等統計學(註7),需要依照中研院學者所研究出來的計算方法,才能把你分出去入學。為免有人質疑我的三人模型太簡略,太沒學問,我再進一步說明:假如有三十萬人考第一次,其中十萬人考完以為有學校念了,只有二十萬人考第二次。無論如何,總會有考第二次的考生把只考第一次的考生拉下來的機會,否則搞兩次基測的目的何在?這還不包括兩次出題難易度的差異,以及考生多準備的時間所產生的不公平。所以除了第一次就考到頂尖的考生,和無所謂,捨不得多一次報名費的考生。報考兩次基測是最佳的策略:與其被人打假球,定自己生死,,不如自己去打假球。 每年到了國中升高中的考季,城鄉差距的問題,一定又會被拿出來批判一番。其實,就算全都住在城裡,升高中還是有很多後門可供有錢人家的小孩選擇:可以甄選入學,也申請入學,還有教育部各種名堂,族繁不及備載的免試入學方案。富學生與窮學生的貧富差距也不小。富學生可以買齊所有參考書,補習,請家教,作各種精美花錢的報告,拉大不公平性;早早免試入學,大走後門,逍遙快樂去。如果這時候還在唱高調:「要有運動精神,不可作弊」。把自己子弟的成功,託付給打假球者的良心或渺茫的運氣;不如再買一次門票,報名二次基測,拿出競爭力,自己打假球去。我說,這才是運動家的精神! 註1:報名費繳了,考到一半不考了;或是連考都沒去考,不知跟運動精神的關係大不大。以前的推甄和申請入學,都還要拿著第一次基測的成績單去意思一下。今年聽說改成「擴大免試入學方案」,連裝模作樣都免了,擺明是訛考生家長報名費來著。 註 2:一綱多本,是荒謬的政策之一,從前教科書統一由國立編譯館編,讓各家參考書商出參考書,通常是你抄我,我抄你,參考書厚厚一本,可以涵蓋聯考的五科,內容又很扎實。現在一綱多本,教科書商先綁學校要用的教科書,檢調也都有去查;然後,從編參考書賺回來,別家參考書商不能編,因為會有著作權的問題。只要學校採用他家的教科書,參考書一科可以編個五本來賣;每本都略有差異,但不買齊又怕漏讀。字體很大,內容少到不行,賣得又貴。更離奇的,是每一年的教科書內容還都不大一樣,第一課換到第十課,瑪莉姓甚麼,改成傑克要怎麼稱呼。兄弟姐妹間教科書不能接著用,連參考書都全要重買! 註3:程度好,就不用開放陸生救競爭力了。 註4:請自行查詢「林妙香」。 註5:教育部長吳清基指出,101年起國中基測每年只辦1次的政策,到目前還沒有改變。嗯,考一次才是真公平!如果這時把辦兩次基測這種制度的理由拿出來,會讓人笑破肚皮。 註6:上網查「大正資訊」。 註7:其實,也不是多高深的統計。不過當雞蛋一聞就知其臭,還跑去吃?就太不智了,光用簡單邏輯就能證明兩次基測的不公平。 PS:本文引述網友在【假球有兩種:一種為贏,一種為錢】的留言,不代表本人認同該網友對假球事件的看法。 重貼到此---------- 備註:隨著選戰逼進,賭風愈來愈熾,有網友賭起了六三三政見,看馬總統八年之後做不做得到,基本上,這可不能稱為賭,第一是時間太久,少了趣味性,第二是沒拿出相對應的籌碼,像這麼重大,涉及全台灣老百姓四年後的福祉,怎麼可以沒有賭注?遠的不談,這個二次基測,既然實施全盤失敗,明年走入歷史,四年前林妙香就說不公平了,請這四年間的教育部官員,先出來辭職謝罪。至於十一年前,把台灣小孩的競爭力與前程拿來賭著玩兒的,怎麼能讓他繼續逍遙,都不用出來切腹以謝國人嗎?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