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11/30 15:01:47瀏覽674|回應0|推薦4 | |
前些日子,因為接連的國際活動而頻頻「繞著地球跑」,從巡迴演出、參加國際藝術節記者會,到接受獎項殊榮,心情的起伏就猶如機艙內的飛行紀錄,在航班目的地與故鄉台灣之間相互牽引。多年來,頻繁造訪世界各地、深入參與國際交流活動的旅程,使我的眼界更加開拓,但與此同時,我卻也更常帶著自信回望,愈發肯定台灣潛藏著非常豐富的機會和可能性,足以讓世界驚艷。 從地圖看上去,台灣地處板塊交界處,板塊運動造就了島嶼的生成,位置特性導致了多變的自然環境,孕育出獨特之美。不僅自然條件如此,在這塊面積不大的土地上,人文環境亦是多元而精彩。對台灣的藝文工作者而言,多元傳統與多源文明透過歷史的進程不斷涵化,滲透到待人、接物、處事、生活的基本價值觀裡頭,點點滴滴,都可以化作孕育和栽培。 不久前,因為獲選國際打擊樂藝術協會(PAS)名人堂的殊榮,使我有機會再次回顧自己的逐夢之路。沉澱心情、釐清思緒後,我體認到,板塊擠壓處,往往會有活躍的能量表現!所謂「板塊擠壓處,有活躍能量表現」,這股巨大的力道,有時會引發造拱凸出,有時則導致凹陷失落──也許這就是讓人心情起伏的根源。 在板塊擠壓處,發展的機遇常會受到來自內、外部的紛擾,使榮耀、歡欣、希望必須伴隨著心酸、無奈、憂慮等情緒糾結在一起,有壓抑、也有共鳴,百感交集。在板塊擠壓處,因為持續的碰撞、融合及存在感的追求,特別容易迸發出巨大的創新能量。在板塊擠壓處,的確必須承受不小的壓力,然而,往往也正是因為將這些壓力轉化為動力,才造就出壯麗的風景。 再以我個人的親身體會來分享。作為新興樂種,打擊樂的發展一開始並不被看好,在歐美尚且難想像,何況是三十年前的台灣,因此,要在台灣推展打擊樂,可說是一條「非典型」之路。不過許多時候,「難之又難」的目標,是在複雜變異的環境中受壓而成的,而能量積累與釋放的過程,則證成了明確的存在。 舉例來說,打擊樂作品的不足,是樂團剛起步時所面臨的一大困境,為尋求突破的壓力,促使樂團選擇不斷透過委託創作來進行探索與累積。因為委託創作開啟了創新的可能,我也才深刻意識到,台灣所積澱的文化養分,是多元、深厚、複雜的,是不同板塊相互碰撞所造就出的獨特樣貌,從作品的取材、音樂的詮釋處理,到展演的呈現方式、藝術風格的形塑,皆受惠於此;若能善用、轉化,就有機會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獲得來自世界的好奇、關注、欣賞與尊敬。 其實,「板塊擠壓處,有活躍能量表現」這句話的象徵意涵,並不限於藝文工作者的個人感受,反倒像是一種共同面對的心境。在持續變動的世界裡,板塊活動必定更為劇烈,就讓我們持續斷累積活力,迎接下一個能量爆發的時刻吧! (本文轉載自2016/11/29聯合報名人堂專欄)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