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同理心是包容與教導兼備的關鍵
2012/11/14 17:35:56瀏覽841|回應0|推薦7

 

    孩子的天真、自然,總為人們帶來了愛和希望,幾乎沒有人抗拒得了孩子燦爛無邪的笑容,以及那活潑生動的神情。對父母來說,孩子就像張白紙般純潔,但同時,孩子對事物的反應或情緒的起伏,卻也總是直接且自我中心的。因此,做父母的不禁會感到猶疑:一方面,父母看到孩子快樂,就覺得滿足,所以許多時候,父母會盡量給予孩子包容,希望不要破壞了孩子的那份赤子情;但另一方面,又不免會擔心,這麼做會不會變成一種溺愛?因此,父母親經常會想:到底應該給孩子什麼樣的教育?包容與溺愛之間的分寸,應該如何拿捏?

 

    觀察孩子的成長會發現,孩子的學習不像是一加一加一……,不斷等速累積的,而是類似於一段一段的階梯,學習期間會有停滯不前,又會一下子突飛猛進,邁入另一個階段。過程中,孩子的情緒常會起伏不定,而學習的腳步也會前進後退,但我想,這都是十分正常的現象。天下父母心,爸媽們無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樂、樂於學習,累積一些常識和知識,並持續接受美感體驗和藝文薰陶。不過,大人們給予孩子包容,並不一定就等於溺愛,而應該是以同理孩子的方式,逐步引導、教育孩子,使孩子獲得學習和成長。

 

    所謂的同理心,即是能夠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世界,並且,在教導的時候,要以孩子的年紀所能夠理解的方式去引導,一步一步來。在日常生活中,從自己起床、刷牙洗臉、穿衣服、穿襪子等習慣的建立,到向人問好、對人友善、知所進退、懂得分享等觀念的建立,處處都需要教育。但教育不一定得是死板的訓練,而是可以利用與孩子談天說笑的時候,分享自身的經驗,用孩子的話語和孩子溝通,進一步觸發孩子思考。如此,孩子會逐漸意識到,除了「我」之外,還有「你」和「他」的存在,所以,不能因為自己想要就不知節制地所取,要考慮到別人才行。

 

   總之,生養孩子是非常不簡單的過程,身為父母,可以藉由和朋友們彼此交換心得,或是搜尋參考資料和閱讀書籍,從中確認自己的嘗試。帶領孩子成長是一種陪伴和共同學習,必須要有計畫和耐心。如果大人能以同理孩子的方式進行教育,孩子也會容易產生同理心,那麼,包容和教導也就得以同時兼備了。

 

本文取自《蓺類》雜誌第174期)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ublog&aid=7046212
 引用者清單(1)  
2014/10/04 12:12 【udn】 這裡更低價!一定 變成 父母 關鍵比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