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讚歎世界文化遺產崑曲之美
2009/01/14 14:21:27瀏覽2818|回應2|推薦11

        2008年底,附屬於上海戲劇學院的表演團體「上海青年京崑劇團首次來北藝大演出。這次蒞臨的團員年紀都很輕,最小只有13歲,最大不過25歲,當我初次和他們見面,第一印象即覺得這群表演者長得很漂亮、有禮貌、很有規矩,舉止得體合宜,儼然一副大人模樣,可見得戲曲學院把學生教得很好。

        有六百年歷史的崑劇是一門結合文學、音樂、表演之美的古老藝術,不消說,需要內斂的情感表達,而團員的年紀這麼輕,我心裡不禁存疑他們是否能將崑劇的味道詮釋好,但這個存疑卻在他們一上台就拋諸腦後。

        這群年輕的小朋友一上了舞台,個個就是個藝術家。《扈家莊》、《牡丹亭.遊園》、《虎囊彈‧山門》、《玉簪記.偷詩》、《青塚記‧出塞》五齣折子戲演來入木三分、風情萬種,精簡卻各有特色,每一折聽來都饒富韻味。段子精彩、人物形象鮮明突出、文詞典雅、詩意濃郁,演員的扮相雅緻、好看,身段、唱功、肢體動作都不簡單,一下子就緊緊抓住全場的目光。

        演出前,看他們彼此加油打氣,互相鼓舞士氣;一上了台,無論身段、扮相、唱腔,個個都有十足的明星架勢,展現大將之風。儘管因為準備時間匆促,不免出現一些在音響、服裝上的小問題,但是看團員當下的反應絲毫不驚慌,順暢地處理錯誤,應付得很好,顯見受過嚴格的舞臺訓練。

        此次,上海青年京崑劇團一行人是隨著上海文廣局劉文國副局長、戲曲學院徐幸捷院長、上海文化聯誼會應明達秘書長以及幾位老師們來台,為了精簡人力,演員即是工作人員,必須自行攜帶著服裝、道具登台。而一到了台灣,也沒有太多排練時間,馬上就得裝臺、換裝、粉墨登場。在這麼匆促的時間下,卻能展現出韻味十足的崑劇演出,我誠心感到佩服。精采的表演看得台下觀眾如癡如醉,掌聲如雷,真的是一席美好的藝術饗宴!

        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崑曲在台灣有很多的戲迷,著名文學作家白先勇先生就是首號的崑曲擁護者,其作品《牡丹亭》、《玉簪記》掀起了中外觀眾的廣大迴響,讓很多人重新認識崑曲這個古老劇種之美。確實,我們在文化傳承上非常用心,不遺餘力保存崑曲的人很多、關心的人很多、推廣的人也不在少數,而我們也自詡為崑曲的最佳保護、傳承、發展者,擁有最好的崑劇觀眾。

        然而,看過此次大陸來台的優異演出後,我認為我們應該重新調整這個想法。提醒自己在崑劇、崑曲的人才培育和文化保存上,中國大陸也做得很好,我們並沒有比較強,或許應該捨棄自我簇擁取暖的想法,看看別人如何做,再吸取經驗多多加強努力!

        以此類推,在音樂、舞蹈、戲劇、美術、文化資源方面,我們都有很多進步空間。既然皆有著相同的文學底蘊,使用同樣優美精粹的語言,未來,我們也可以藉著在學術、文化、業界的實際合作,以兩岸院校及院校合作機制為起點,互相交流研討以吸取經驗、截長補短,共同為傳統藝術找出更深的根,擴展更廣的,創造真正的雙贏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ublog&aid=2564098

 回應文章

好曲
好曲
2009/08/28 04:20
一定要推的~呵呵~謝謝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崑曲
2009/02/21 14:02
崑曲相比京劇要優美很多

坦白講不喜歡京劇

不太明白為什麼大陸把京劇捧的如些厲害

反到是一些地方如黃梅戲豫劇越劇
更讓人產生共鳴

只是現在喜歡戲曲之人越來越少

倘若這樣,恐怕最後也成為書上的幾行文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