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表演藝術過寒冬,民間當自強
2008/10/15 17:34:35瀏覽1977|回應0|推薦10

        昨天自由時報趙靜瑜小姐的一篇報導-「表演藝術過寒冬 政府無對策 民間當自強」,受到很多人的關注,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話題。在全球百年都很難碰到的經濟不景氣的時代,大家都很努力求生,在這篇報導裡面,許多人都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各種意見,除了期待得到政府的協助,度過難關之外,最重要的當然是「民間當自強」。

        的確,各行各業都很辛苦,也都有它的苦衷以及需要得到協助之處,我就以比較熟悉的表演藝術領域來說。當經濟不景氣的時候,表演藝術是最快受到衝擊的對象,當景氣復甦的時候,表演藝術卻又是很慢才會受益。這是這個行業的屬性,也是目前無法改變的現況,除了承認並接受這個事實,自己想辦法自力救濟、自我強大,才是藝文團體的永續經營之道。 

        報導當中,表演藝術聯盟秘書長于國華提出,或許藉由文建會出面邀請藝文團體做「藝術教育演出」不失為是一個度過景氣寒冬的辦法,一方面能讓藝文團體不受票房的影響專心演出,一方面又能讓欣賞者有機會感受文化藝術的美好,進而使文化藝術生根。

        我認為這確實是一個具體的辦法,推廣藝術教育工作向來是國家文化機構努力的方向之一,如果能讓藝文團體能夠暫時沒有票房壓力的情況下演出,積極地在各級學校、公司行號、工廠之間進行藝術教育,將使演出者、欣賞者以及文化機構單位三方都能獲益。但是再怎麼說,這畢竟是一個「救急」的辦法,如果政府能夠幫忙是最好不過,但是更重要的是,政府要如何長遠而深度地推動文化藝術的策略,並且具體落實。 

        政府常常訴求要推動國家的文化「軟實力」,然而什麼是軟實力?這個詞彙的範疇很大,擁有各種不同的解釋,然而最常被理解的說法是,它是一個國家除了經濟、軍事以外的第三方面的實力,通常指得是文化的力量,藉由文化的力量使國家進步,進而成為國力的另一個指標。積極發展文化「軟實力」已是全世界的趨勢,已非我們願不願意的問題,所以,我必須一再提醒我國應該趕快脫離口號的階段,往具體的政策落實邁進,否則會來不及,台灣將喪失競爭優勢,陷入邊陲化的危機。

        台灣有很好的文化優勢,包括文化藝術素材,優秀的創作人才、藝文團體,以及堅強的表演藝術行政經驗及專業能力。尤其,我們擁有自由開放的社會環境,極具包容力的社會風氣,可以容納不同的創作與意見,我們也擁有世界一流,受到許多國際藝術家讚譽的兩廳院以及一流的表演藝術觀眾,這些都是我們應該把握住的機會。 

        我也曾經提出建議,政府應快速地去執行、推動,以有效的行動力,從人才的培育、教育的深化、通路的建構、市場的擴大、立法的協助、產業的獎勵以及健全產業的機制與環境著手,長期而全面地去輔助文化藝術的發展,使文化軟實力真正增強國力,幫助國家發展。 

        我們都希望寒冬會過去,未來是充滿希望的,而不要因為寒冬而凍死許多優秀有潛力的文化藝術團體,減損了我國的文化能量!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ublog&aid=2300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