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7/23 10:40:26瀏覽805|回應0|推薦0 | |
回憶錄36
印尼的華人
我從非洲馬拉威調到印尼雅加達的第一週,感想是:華人好多。我第一個服務的外館是在義大利羅馬,當地華人不多。第二個外館是馬拉威,華人寥寥無幾。到了印尼雅加達,到處見到華人。大企業,商場百貨,零售餐飲,服飾金飾,市場小店,各行各業處處見到華人,其中許多都是店主小老闆。這個現象和在歐洲非洲的華人非常不同。
印尼的華人數量超過一千萬,在東南亞國家中排名第一。可是只佔印尼全國兩億多人口的5%,無法成為選舉中的「關鍵少數」。印尼華人在經濟上佔有優勢,但是在政治上屬於劣勢。主因是印尼政府在許多方面,諸如軍隊,警察,行政官僚體系,限制華人的參與。
印尼和中國交流,淵遠流長。鄭和下南洋曾經到過今天的中爪哇三保瓏,它今天仍有香火鼎盛的鄭和廟。李光耀的回憶錄中提到他的祖先從印尼搭船移居新加坡。華人在印尼歷史最少有六百年,數量龐大。
印尼政府1960年代推行「印尼化」,禁止華文,華語,要求華人姓氏改為印尼姓氏。華人通常都有中文姓名,但是他們護照上的印尼文名字和中文名字在發音上相去甚遠。他們不得已改為印尼名字,其中是有玄機的。他們把家族的姓隱藏在印尼姓名中。例如,姓林,或姓李,改名為Halim, Salim, Liman等等。姓陳,改為Tandi,Tando,Tanwijaya,Tanato等等。姓黃,改為Widjaya, Winata,姓蘇的改為 Susilo,Susanto,Sutiono等等。家族姓氏,是文化的根。從印尼華人的印尼文姓名,可以理解幾百年來印尼華人在異鄉生存,所展現的韌性。
從商是絕大多數華人的生活途徑。因為其它的通道,諸如國防,警察,政府機構等等管道很窄,前途受限。華人經商致富在印尼是非常普遍。富有的華人企業需要政治力量作靠山,需要軍警保護。於是就有許多財團與政府軍警的人脈關係,許多花錢保平安,花錢擺平糾紛,花錢打通關節這類的事情。
印尼對於外資投資土地,不動產限制很多,尤其是對外國籍的個人。台灣的商人中,有一些會「借人頭」,以印尼華人的名義買土地建廠房,然後給予酬勞,或擔任合夥人。但是這是有風險的,因為法律文件上的所有權人是本地華人,等事業發達賺大錢之後,可能出現產權糾紛。甚至有台商遭遇被全部併吞,血本無歸的不幸慘事。
印尼華人之間也是有競爭,保持戒心。印尼首富林紹良集團旗下的最大水泥企業IDOCEMENT老闆林XX,一直非常信任器重他們公司的資訊中心主任葉先生。這位葉先生,是來自台灣的電腦工程師,是我在印尼服務期間認識的好朋友,老葉。老葉三十出頭受聘來印尼水泥公司資訊部門服務,一幹就是四十年。一直到75歲退休,林老闆才依依不捨讓他退休。我問老葉「為何你老闆這麼信任你?」老葉的回答很有意思:「這麼大的企業老闆,對於印尼人,印尼華人都要保持距離。他身邊只有我這個台灣來的人,對他毫無威脅。他和我在一起,最自在,最快樂。」
整體而言,我很喜歡印尼華人。我面談過兩千多位印尼新娘,她們非常勤儉賢慧,對台灣社會作了非常巨大的貢獻。印尼華人大多是客家閩南潮州族群,保留著許多祖先「勤勞,打拼,熱情,會經商」的文化傳統。
印尼華人和印尼原住民的文化和宗教風俗習慣,存在差異。比方說佛教與穆斯林,宗教的差異滿大。華人已經相當程度融入印尼文化,但是近五十年來,印尼華人還是經常被捲入政治鬥爭,成為替罪羊。印尼在歷史上有多次「排華」運動,1965年的「反共大屠殺」據估計死了十萬以上華人。1998年的「黑色五月暴亂」,據估計有一千名以上華人被殺,其中很多婦女。我親身觀察了1998年的暴亂,以及陪同國內僑委會焦仁和率團來印尼探視受災台商。1998年暴亂之後,蘇哈托總統被迫下台。後來印尼政府對華人的政策逐步放鬆,開放了華文書刊,華語教育。從1998年至今23年了沒有再發生排華事件。
近兩個世紀,南洋的華人都很希望看到他們「文化的祖國」強大。孫中山革命時期,華僑踴躍捐款,甚至獻身革命。抗日時期,許多南洋華僑參加抗戰。五零年代到九零年代,印尼政府致力掃除共產勢力,華人避免和中國大陸走的太近。
南洋華人希望中原大地有個強大的中國,他們在乎中國是否強大,至於哪一個政黨執政,不是特別在意。這個印尼華人的整體潛意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他們曾經多次受到「排華事件」大災難。因此,期待有個強大的「文化祖國」當靠山。老共現在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無疑是印尼華人樂見的新希望。但是隨著中國的崛起,「恐華」(Sinophobia)也悄然興起,人們擔心會不會有野心政客再一次挑起印尼的「排華」情緒?
圖片說明:(網路圖片): 貼文日期2021.07.16
1. 印尼華人
2. 在印尼認識的白嘉麗與我們夫婦在她新竹畫展會場
3. 印尼1998年五月暴亂(我曾經歷的恐怖排華運動)
4. 蘇哈托 (執政30年,對華人諸多限制)
5. 印尼十大富商 (華人居多)
6. 印尼風味庶民食物(飲食是很好的民族融合劑)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