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6/17 19:04:11瀏覽1477|回應1|推薦13 | |
我一向敬重、關懷老人家,所有老人家,都是我的長輩。 老人家最怕寂寞,也擔心求助無門,又羞於啟口。老人家曾經歷經了述個動亂(日據時代、國民黨時代、民主時代),胼手胝足,含辛茹苦建立了美麗的家園,然而,時代的變遷,到了晚年卻是最弱勢的族群。 因社會的資源讓我茁壯成長,我也要回饋社會,人都會老,將來我老了,我也希望年輕人給我溫暖的愛心。老人家要的不多,主動傾聽、體貼關愛。 這是個老齡化社會,我家就有五位長輩需要呵護,其中夫家老奶奶(90歲)不良於行生活起居需要照顧看診。 台灣的高科技產業聞名並與國際性產業緊密連結,因此,人才散居世界各地,年輕人大多選擇出外打拼事業。像我的兄弟妹們散居中國、日本、美國,我的父母就由我就近照顧。 如果子女都不在身邊,可憐的老人家只能跟外傭日夜相處,物質不缺,心靈卻很空虛。 曾經在仁愛醫院看到一個場面,老人家留日東京帝大知識份子,一個博士兒子在美國是個頂尖的腦科醫師,老奶奶晚年不良於行,也因口腔有疾用寫字(日文)替代言語,外傭聽不懂,隨行友人自稱是她的鄰居也不懂,我上前關懷,解決了她想表達的。老奶奶不願客居異地,年輕人不願放棄光明前途... 我常常想,千金難買愛的幸福與親情的溫暖。 我得關懷早課,早上運動完畢,我會騎著單車繞到菜市場跟賣蛋的阿媽(快八十歲)打招呼,雖然不能天天買蛋,我會告訴她氣象預測,聊聊近況,相互熟悉了之後,阿媽會將內心的掛念、傷心的事和我分享,短暫的聊聊,心事宣洩,擦乾眼淚繼續向命運挑戰。 還有一位阿媽 (八十有幾)坐在自家五穀雜糧門口,負責置放在他周邊穀物的買賣,斤兩拿捏精準的她,磅秤金額的換算毫不含糊,駝著背,每天笑咪咪地,遇到初一十五,她負責敬鬼神祭拜的工作更是精明,含糊不得,常常呼喚我留下來吃午餐。跟她講話就像我娘家阿媽般地親和力,跟她沒大沒小開玩笑,阿嬤被我逗得更開心,常常多抓些穀物相送。 賣蛋的阿媽,命運捉弄人,那雙手比牛皮還厚的繭,依然還在市場上叫賣的悲苦。賣穀物的阿媽,活到老做到老的信念,把工作當運動,永遠保持頭腦靈活,心情愉快,百毒不侵,健康長壽。 這些曾經叱咤舞台的老人家,該是含飴弄孫,安享晚年的歲月,有些老人家內心藏著不為人知的心酸。我們能做的就是傾聽和關心。 1997年中秋參加國父紀念館聯展 還有位長輩非常值得表揚,我社會大學習畫的同學 --- 胡光鼎大哥。 論歲數(81歲) 他應該是我的父執輩,既然是同學,就稱呼胡大哥。 胡大哥每天精神旺盛、好學不倦,像個壯年人大筆一揮,揮毫自如 ,寫得一手好字,稱呼胡大哥,實至名歸。 經胡大哥授權同意,將他的自傳公開,了卻他多年來戰戰兢兢,茹苦患難保守家業的心事。聊到過去,只有一個苦字了得,親人離散,逃難再逃難,非人的日子深深烙印在內心底處。 將內心的故事講出來,可以得到告解後的舒暢,讓我們一起傾聽分享胡大哥精彩的自傳 (自傳很長,分幾次上傳)
壹、我所生長的地方 雲南省地處中國西南邊陲地區,西與印度、緬甸,南與泰國、寮國、越南接攘。境內多高山崚嶺,人口近5千萬,省會昆明市,民間流傳諺語:「四季無寒暑,一雨便成冬」,故有春城之稱。
我生長的地方,尋甸縣鳳儀鄉,為一山區盆地,(俗稱垻子),長30公里,寬10餘公里,鄉公所設於牛街,距縣城70公里,牛街每七天趕一次市集,為全鄉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筆者父大鈞母馬氏遺像 筆者返鄉掃墓與親人攝於父母墓前
父親大鈞公排行老大,師範畢業,曾任小學老師,軍職滇黔公署,上尉軍需官,行政職副區長等職務,母親馬菊,為克苦持家之賢妻良母,生育我及兩個妹妹。 二叔大堃公,簡易師範畢業,做過小學教師,教務主任,區長職務,晚年被鬥爭死亡。 三叔大志公,師範畢業,擔任教師,軍職上尉軍法書記官,縣黨部書記長,專員公署科長,晚年被鬥爭死亡。 抗戰期間,二叔已分立門戶,父親三叔均從軍在外,家中一切,全為母親及三嬸維持苦撐,備極辛勞。
2001年2月國父紀念館聯展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