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胡光鼎先生的自傳 (六) 中緬之戰 & 撤退台灣
2010/08/06 20:06:46瀏覽1133|回應4|推薦7

拾、猛蘇中緬大戰

左下角有地名猛蘇

猛蘇位於薩爾溫江迤西的一個盆地,三面環山,居民全為擺夷族,地方官為座把(縣長),為世襲制,由猛蘇往西,過一條小河約30公里,為猛研城,駐有緬軍兩個營兵力(緬軍最大編制為步兵營)。

13縱隊奉命協同第8縱隊,圍攻猛研緬軍,13縱隊派出兩個支隊,由司令李崇文親自指揮,我被派隨軍支援醫療,行軍3天到達猛蘇,繼續渡河往猛研挺進,當晚在一個山腳露營,派出一隊士兵到附近村寨搜索,士兵們帶回一批藥品,一看竟都是英國製消炎片,那時藥品非常缺乏,得此一批藥品,如獲至寶,可更笑的是有士兵竟帶回尿壺、便盆,在邊區士兵未見過這些病房用品,追問之下,士兵們是搜到一個衛生所。

第二天零晨2點即出發,夜行約3個多小時,到達猛研附近,伏曉開始攻擊,緬軍砲火甚猛,槍聲響起,一個嚮導擺夷百姓,嚇得全身發抖,把頭鑽進小樹蓬裡躲藏,當時情境,至今難忘。

攻擊約20分鐘後,有兩個士兵受傷,所幸只是腿部中彈,我立刻包紥急救,約7點許奉令撤退,此役有12位士兵輕重傷,不幸陣亡3人。

次日部隊撤回猛蘇,部隊重新編組,成立前進指揮所,我被派任衛生組組長,率領兩個醫官,負責20多傷兵醫療照顧,緬甸空軍連日掃射轟炸,幸好住地附近已有防空洞可躲,未發生傷亡。

約一星期後,緬軍向猛蘇反攻,游擊隊彈藥有限,無法固守猛蘇與緬軍對抗,遂連夜撤出猛蘇,我們奉令先撤,派到兩部牛車載運傷兵,連夜撤往薩爾溫江邊之一處高地,走了一整夜,天亮才到,隨後指揮部人員也到達,部隊在山腳下沿河邊防守,緬軍追來,被我軍阻絕於河岸,激戰一整天,緬軍傷亡慘重後撤。

在山頭陣地,連飲水都嚴重缺乏,每人每天分配兩大碗水,只作飲用,在陣地住了3天,我奉命護送5名重傷兵回邦央13縱隊部駐地,傷兵派民伕以克難擔架(以竹桿用繩子綑綁而成),民伕採接力方式運送,甲村送乙村,行進途中,我很擔心民伕反抗,我手無寸鐵,如何對抗,所幸沿途村寨派出民伕都很善良,步行三天,順利將5名傷兵送回邦央,完成了非常難鉅任務。

拾壹、移防緬甸南部子龍

民國42年(1953),部隊奉命駐防緬甸南部子龍鎮,部隊沿薩爾溫江南行,部份地區整天沿山峽谷溪水行走,我兩腳膝關節炎嚴重僵直無法彎曲,忍痛拖著行走,途中有軍眷生產,產後抱著孩子照樣行走。行軍10多天我的兩匹馬也死去一匹,經過20多天行軍終於到達防地子龍鎮,此鎮位於薩爾溫江西邊,東面與泰國邊境接攘,屬緬甸東南重鎮,為一較大盆地,有十餘村寨,居民均為擺夷族,為稻米盛產地區。

到子龍一星期後,我被派隨第三支隊進駐子龍南方約30公里之干都城,此地較子龍高的盆地,居民為央子族,當我們進駐時百姓均已逃光,村寨空無一人,軍隊糧食缺乏,有兩天無米可食,全以牛肉充飢。

當地居民均以農畜為業,很多放養牛群,部隊派出槍兵射殺牛隻後,僅割取4支腿回來食用,食用牛肉數天,很多人引起腹瀉,大約駐紥了一個多月,部隊撤回子龍。

拾貳、北返泰緬邊境猛漢

在子龍鎮駐防半年,於1953年秋,部隊奉命北撤,沿薩爾溫江東岸泰緬邊區向北撤退,經過20餘天行軍,到達猛漢地方,猛漢距泰國米賽(夜沛)很近,為一山區盆地,距游擊總部猛撒也有5天路程,居民為擺夷族,街上商店多為華人經營,有茶館、餐廳等,還有冰店;其冰塊以煤油冰箱製成,有照相館,貨品均由泰國進口,也是進入泰國鴉片集散地。

我們住地離猛漢街約兩公里的地方,一個小村庄,不久我被派隨一個大隊駐防薩爾溫江東岸高山上小村庄,以防緬軍渡江來犯,村民為黎索族,相傳此族人為明朝末年永曆皇帝逃難緬甸時帶去的,沿薩爾溫江兩岸高山居住,他們會說簡單漢語,如:大哥要去那裡?吃飯等…,但沒有學校,不識漢文。據說他們也過中國年節、端午、中秋,過年節時大人要教小孩說漢語,以不忘本,平地住的擺夷人,也叫他們為「開黎索」,擺夷話稱漢人為「開」。

快過新年,部隊要籌組話劇隊演出軍民同樂,有同事建議我會演戲,把我調回猛漢,籌組演出話劇,新年期間演出3天,軍民同樂,甚獲好評。

拾參、隨軍撤退台灣

游擊部隊的聲勢,日愈壯大,總部所在地猛撒,還修了一個克難飛機場,台灣可直接空運武器、物資補給,成立了雲南省政府,設置關卡,向路過商旅徵收公安捐,成立反共抗俄大學,加強培訓游擊幹部,另召收寮國人,反緬甸政府的央子人,分別編組寮國隊及緬甸隊,訓練其幹部,緬甸人還贈送總部四頭大象,以作運輸交通工具。

緬甸政府眼見國土被游擊隊佔據達四分之一之多,束手無策,於是向聯合國提出控告,國民政府(當時遷台灣)迫於國際壓力,同意由美國相助,籌組了中美泰緬四國委員會,辦理游擊隊撤退台灣事宜,於1953(民國42)年冬開始撤退。

當時部隊中有關撤退的謠言很多,有的說到台灣生活很苦,糧食不足時要吃香蕉皮,一天我在猛漢街上一間華僑商店,看到一份台灣的中央日報,頭版頭條是游擊隊撤退抵台的照片及新聞,與所聽到的傳說大有出入,我決心報名撤退台灣。

當時部隊的政策是撤退老弱及眷屬,年輕力壯士兵仍不同意撤退,那時我才25歲,當然不在撤退之列。報名之後,拜託了幾位有力人士向縱隊司令說項,我自己親向司令請求,說我想到台灣唸書,司令終於准我撤台。

13縱隊撤退人數60多人,多為眷屬年老者,像我這樣年齡者較少,我們於二月中旬離開猛漢,部隊還替我們舉辦了盛大的歡送會,走了3天到達游擊總部猛撒報到,在猛撒等了3天,再走2天,到達泰緬邊境帕老地方集結,正式撤退那天,渡過一條小河,四國委員會人員清點人數,逐一核對並按手印,收繳武器(所繳槍枝均為不堪用廢品),隨即坐車到泰國清來。

到清來進住臨時搭建營舍,吃過晚餐,進入澡堂洗澡,在游擊隊從未享受過的溫水淋浴,洗完澡在出口處發給兩套全新軍裝,衣帽鞋襪俱全,舊衣全部繳交,另發給美金15元憑條,以便到台灣領取等值新台幣。

次日一早坐車到達清來機場,乘機回台灣,不料下大雨,台灣去的飛機不能降落,改降南邦機場,我們返回招待所休息,晚間10點多再坐夜車出發,次日6點多到達南邦機場,每人發一包用香蕉葉包的米飯早餐,另每人一盒丁香魚罐頭,登上飛機已是上午九點多了。

我們這一梯次共150人(含眷屬),分乘3C119軍用運輸機,駕駛為美國人,副駕駛為華人,飛機於1954228下午4時多安全降落台北松山機場,一下機接受全身噴酒藥粉清毒,隨即乘車進住南港接待所(借用學校教室),住接待所三天大魚大肉招待,在游擊區從未未享受過的。

當我們進住南港招待所次日,攜帶全部行李操場接受安全檢查,國防部派員建立個人兵籍資料,發給軍人補給證,眷屬發給眷補證,有少數隨軍撤退單身女子,必須有配偶才有眷補證,或找同機來的男生為夫,一位楊姓小姐,託人求我報為妻,但我拒絕了,這就是亂世亂點鴛鴦的趣事。3天後移住新竹糖廠,眷屬則移往雲林溪洲糖廠。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skj&aid=4297102

 回應文章

【無★言】雲遊到世界的另一端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謝謝
2010/08/17 16:29
謝謝妳費心請胡先生答覆.有勞了.

ez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英雄事蹟--感謝您們的努力,才有今天的安和樂利
2010/08/17 03:03
胡先生當初選擇來台灣是非常正確的~~

止善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顛沛流離的時代
2010/08/13 23:57
豐盛安樂的環境養育培養不出堅韌豁達的人生觀。

雖然戰亂的顛沛流離不是我們這一代在台灣出生的人能親身體會,至少耳濡目染﹐能夠了解大時代無常的變遷。

下一代的新新人類﹐根本缺乏任何艱苦貧困的生存經驗﹐他們真的是溫室中的花朵﹐很難經得起風雨的考驗。

感謝分享


jeje(jskj) 於 2010-08-16 18:12 回覆:

 午安,

以下胡大哥代為回覆

 感謝指教!

所謂疾風知勁草!


 
戰爭的殘酷,家破人亡,流離失所。回首方知來時路,未身歷其境者,是難以體會的

 

台灣得天獨厚,雖遭強權恐嚇威脅,老百姓循規蹈矩,勉力勤奮,安居樂業。 錢人種樹後人乘涼,我們的下一代新新人類得以安逸享樂,多在富裕環境中成長。

JeJe感言:

現今年輕人遊手好閒,大學延畢、賦閒在家,不能吃苦耐勞,喜愛名牌,一年換365工作,台諺 " 海底睏沒一位燒" (常換工作之意),台灣社會老年化,年輕人又不可靠,嗟乎! 社會何去何從! 堪憂! 甚慮!

 


【無★言】雲遊到世界的另一端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補述
2010/08/12 00:20
這篇有點像是異域一書之補述.

村民為黎索族,相傳此族人為明朝末年永曆皇帝逃難緬甸時帶去的,沿薩爾溫江兩岸高山居住,他們會說簡單漢語,如:大哥要去那裡?吃飯等

很好奇.不知他們如今說何種語言?「大哥要去那裡」是明朝末年的語言嗎?或是他們的語言也現代化了?

曾讀過東干人的相關報告.他們是清朝時逃出中國的陝甘居民.語言仍有古風,政府機構稱為「衙門」,政府官員稱為「老爺」(不很確定),可算是清代語言的活化石.
jeje(jskj) 於 2010-08-16 17:03 回覆:

 午安無爺,

想必邊食自家種的桃梨柿子..邊讀胡大哥故事,花香鳥語,臭鼬松鼠野鹿造訪,閒散淡適的午後,更覺得現代安逸無戰事的幸福。 

JeJe央請胡大哥為您回答如下....

感謝您的閱讀與指教。

在滇緬邊區,薩爾温江的兩岸居住著高山黎索族人,該民族有自己的語言,黎索話,但無文字,大部份的人也會說平地擺夷話(撣語),保留官語也採用流行話語。

像 [大哥去那裡] 是遇到漢人說的簡單漢話,幾句而已,僅少數人會說。

緬甸擺夷人稱黎素族人為 "開黎素" 即漢人黎索之意,似乎為了要分別真擺夷族或漢民族。

据說 : 靠近泰緬金三角地區,游擊隊曾在駐紮較久之黎索族村寨內,幫助當地設立中文小學,維繫漢民族文化,唯只是聽說,尚未證實。

謝謝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