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4/05 16:46:33瀏覽492|回應0|推薦15 | |
去年聖誕節應邀做客。討論話題集中在美國頂尖商研所孕育出的人材特質。 聖誕節是家庭團圓日,彷彿華人農曆新年,在外工作子弟紛紛返家;這些分別主攻工科、商科、醫科的第二代老中,個個學歷、經歷俱極優秀。宴席主人也是醫師,燒得一手好菜,夫妻恩恩愛愛,有子克紹箕裘攻讀UT醫學院。席宴上,話題亦及美國電腦高科技現狀與台灣台積電、台海現況。望著這些第二代,個個據席侃侃而談,言談之間都見其功力、深度;羽扇綸巾,雄姿英發,爭相發言,全無台灣習見扭捏之態。這種勇於表達,捨我其誰態勢,正是北美人文教育的產物。看著這些相當傑出的第二代,突然瞭解為何華人父母長江後浪推前浪,前仆後繼,勇往直前的移民,送孩子出來接受教育。 想起以前醫學院授課時,那些據說是聯考最高分,號稱是台灣最精華大學生的反應:安安靜靜的聽、規規矩矩的做筆記。彷彿不知道問問題、犯錯、據理力爭也是學習;彷彿教授是聖人,說的話都一定對。 如果,大學生如此態度:「凡人都會犯錯,教授是人,所以,教授也會犯錯。」台灣的高等教育會是如何光景?呈現在監督政治風氣、矯正風俗厚薄上,將會是如何光景?如果,打破一言堂的華人社會結構,華人在文化發展、政治制度上又會是如何一番光景呢? 10 年後,壯氣蒿萊,終於忍不住,逃離崗位了。 12年級的兒子一直強烈抗議與要求,談話時自己不能以父親對兒子,而當是男人對男人態度,鄭重且堅持的要求著說話時的平等地位。如此顛覆傳統文化的要求,不僅自己無能接受,顯然太太也受驚嚇了。在驚嚇中,學術的訓練本能,旋讓自己又開始觀察著:「不受圈限下,兒子的思維活潑度將又會是如何光景?」 另位內科出身的朋友,育有賓大 Wharton School 商研所,大學卻是唸工科的兒子。言談間這個第二代老中也一臉篤定,信心滿滿;遇有複雜問題,沉思過後,旋即條理切中的陳述觀點,沒有多餘廢話。10 次電話面談後,東飛紐約面試,兩家國際性跨國公司搶著要人。應徵本地公司時,因學歷太高、太好而遭婉拒,美國方面卻有三個高薪工作等著他。已赴華爾街工作的他,甫畢業起薪就是 8 萬餘美金。高薪代表著旁人對當事人的肯定,對當事人父母辛勞的肯定。 還是喜歡與這些年輕子輩交談溝通,不只是言之有物,更是談話的方式:典型學院派。知之為知之,根據事實、已知陳述。棄學從商後,自己仍是無能適應商界爾虞我詐,言必稱利,虛張聲勢式的談話方式。學界: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商界:虛虛實實,無人說真話。 席上,感慨良多,長江後浪推前浪;宴罷歸去,霜滑雪濃,自古人間不許美人見白髮。如今,長溝流月去無聲,閣中弟子今何在?過往有時顯得真切,勉強按捺激昂,仔細追憶,卻又突然羚羊掛角無跡可求。望秋月,踏歸途,雪花片片;物換星移冬幾度,依然自流的仍是檻外的長江。 二十年前自己的影像。 |
|
( 心情隨筆|男女話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