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8/22 01:23:26瀏覽2040|回應8|推薦32 | |
特殊環境總教給人特殊的生活經驗與人生智慧。 報載:加拿大---中國「旅遊目的地」(ADS)協議下的赴加正式首發團 50 人及後續團,在 8 月 17 日陸續抵溫哥華。 這些超高團費的豪華旅行團在大陸接受報名時,據說是以“秒”為單位就滿額。旅行團被安排參觀的市區景點,居然也包括觀賞溫哥華西區 Shaughnessy 裡的超高檔次豪宅,那都是花團錦簇,林木蒼翠,看不見屋宇主體,叫價 4、5 百萬起跳的深宅大院。報載:有團員屈指算算,認為一棟 300 萬加元的房子「不算貴」。 那種庭院深深深幾許的深宅大院,都不是凡夫俗子所能了解的實體世界。 顯然,這種安排暗含移民探路深意,就像 20 餘年前台灣錢淹腳目時,加拿大旅遊團也暗含移民探路用意,結果迎來 90 年代後期的台灣移民潮。溫哥華房價被台灣潮推波助瀾整整推高了 10 餘年。 首選移民城市房價上揚,理所固然。 秦始皇本紀裡記載著『徙天下豪富於咸陽十二萬戶。』年輕時,無從想像那是如何一番實物光景;能看懂、看到的也就僅止於政治層面:「方便統治者就近監管,便於治理。」移居溫哥華後,突然想起高中唸歷史時的這句話。 咸陽與溫哥華的相異是前者豪門巨室被迫遷徙,後者卻是主動爭取遷徙。懷寶其罪,前者就是因為財富,才被迫遷徙,所以全家需得居住同一城市;主動遷徙者,倒是因著巨額財富,能擇地居住。選擇咸陽之後,眼界又更廣,家人因而更有機會分散 (世界) 各地,或居住或求學或就業。丈夫原居地賺錢,妻子在北美、兒女外地唸大學,一家四口分居三、四地。移民之後,夫妻、父母兒女、兒女間的親密度,每每因空間距離與財富分配與爭奪而呈劇烈變化。崩潰中的傳統宗法制度、二奶盛行、家庭成員關係鬆散、個人主義抬頭、養兒不防老、生育率降低、兩代中西文化劇烈衝突都是當下溫市所有華人移民家庭的寫照。 原來,『徙天下豪富於咸陽十二萬戶。』這句話也能有非政治層面的影響,而且影響如此深邃。 移居溫市後,新形成的社交圈子讓人很快的另從金錢的角度來思索婚姻、才能、後代獨立能力、兒女婚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來澄清彼此間因果造業原委。這些迥異於昔的理解,讓自己在生活經驗與人生智慧上,有了更深層次的感觸與收穫。 在美國研究所唸書時,周遭都是靠獎學金、打工,生活在拮据中的窮留學生。之後,返台就業,社交圈子裡的朋友也大半都是中產階級,非我族類的商賈大老闆朋友,區區可數。 移居溫哥華後,訝異的發現朋友層次竟是全然不同於昔,彷彿身在咸陽,與十二萬戶豪富為鄰;沒了學術圈朋友,沒了中產階級朋友,只有豪門巨室、只有企業家、大老闆。而隨著交往越久,越是訝異;泰半低調的這些中港台的朋友,身家不只是幾個億,而是好幾個億,甚至數百億台幣的層次。畢竟大家都來自動盪的原生地,倒都懂的明哲保身;明哲保身的底層含意就是客氣裡有著濃濃的距離保持、隔閡、懷疑、不隨和、不親切。 『溫哥華十二萬戶』在金錢積累過程裡,人性起了不同於凡夫俗子的變化。 那也不是凡夫俗子所能了解的非實體世界。 呈現在當事人--- 一夫多妻 --- 及第二代間的婚姻 ---近親繁殖 --- 也都與凡夫俗子的世界不同。 豪門巨室居家用度奢華,固自不在話下,一擲千金氣勢,固也讓人大開眼界;但感觸最深的,倒是台灣移民潮過後的此際,回顧在這個台灣人首選移民城市裡,所觀察到的台灣男人與台灣女人的特色。 溫哥華只有兩種台灣女人----精明能幹的與不精明不能幹的。 精明者被丈夫視成不可稍離的事業左右手,不精明的只被丈夫視成家庭煮婦,生育機器;能幹者享有財富,仍保有婚姻,仍為原配;不能幹的落得或仍享有有限度財富,但僅只有昏姻,坐等自動被升級,榮當大奶。活寡婦村裡的棄婦。 失去愛情之後的女人是貧寂的。她們是一群窮到沒有甚麼可說可講,可引為生命支撐;只剩下比鑽戒、比房宅、比美麗、比衣著、比財富、比兒女學校,幸災樂禍談論著別人外遇八卦的一堆女人。 一群裝著高傲,戴著假面具,暗夜飲泣的寂寞棄婦。 棄婦、原配之隔僅在自知之明與自救能力,沒有那才能,就不要往那位置跳、往那位置坐。 相對於女人,溫哥華只有一種台灣男人----精明能幹的。 男人,似乎只有一種:既精明又能幹;或者說,其間的區別至少不像女人般的涇渭分明。養家活口究竟是男人天職,沒有精明能幹是攢積不了財富,是無法以投資取得身份的。有財斯有人,財富推波助瀾,新寵舊歡,男人恒然不缺伴,仍然是棄婦的所有權人。 與這些男人談話,只見客客氣氣,沒有刀光,沒有劍影,大家都含含蓄蓄,點到為止;畢竟世面見多了,鋒芒內斂間幾回意見交換,便知深淺。倒是女人間的談話,刀光劍影,漫天飛舞,鋒芒畢露;客套虛偽間,機鋒各逞,兵不刃血際,已然數十回合交鋒。 洛城虎踞,八方風雨會中州,溫哥華還是有不少高人。 精明又能幹之後的更高一層境界,是有顆宅心仁厚的修為。 一個很有趣現象:精明能幹的男人娶了位精明能幹而又宅心仁厚的女人會是如何光景? 至少,與這種人做好朋友一生受益匪淺,一世良師益友。 其實,深入探討就能發現這個結論:若是真的精明又能幹的人,就會懂得有個宅心仁厚伴侶是如何的難得與珍貴。宅心仁厚贏取的是所有人的真正尊敬與珍惜。 達到這麼個境界層次,再遠的空間距離都不是婚姻的問題。 宅心仁厚正是那根無遠弗屆的隱線,它在那裡,家就在那裡。想掌權,想掌錢,它們就跑的越遠,快樂就越遙遠。 人生裡,沒有免費午餐,越豐盛越需代價,婚姻如此,第二代亦如此,更沒有例外。 有個富爸爸的第二代,他們的危機更大,考驗更深。 華人聚居的北美城市中,溫哥華居首。雖說人數居首,依特定條件、嗜好所形成的各個社團、小團體之後,華人也就不多了。財富相當者,自然群聚;不同等級,隔隔不入。表現最明顯的就是宴會時見到的車種,雙 B、Lexsus 車陣裡、鮮少看到國民車;非我車類,非我族類。第二代間彼此認識交往,同財同類的機率,相較於原生地的中港台,又是大的太多;更何況相濡以沫,有著相似的品味,相同的場所為媒介。 而表現在父母為子女婚姻操心上,「近富繁殖」這四個字最是貼切。 門當戶對在溫哥華有著濃濃的人為痕跡。 「近富繁殖」其實就是「近親繁殖」。財力相當的父母互相引薦適婚兒女認識,圖的非僅同文同種,更有圖「麵包」、保護「麵包」用意,引為奧援。 這也是人之常情。 T 夫婦是個異數,是對有佛心的佳配。兒媳也出自『溫哥華十二萬戶』。 老 T 時常談及他唯一的兒子:「準備了兩億供他唸書及創業,結果被老婆騙回去賣塑膠。」老 T 兒子是美國著名建築系畢業,取得建築師資格後,旋即在極著名建築公司上班。沒多久卻被丈人岳父拐回台灣協助創辦國外工廠。夫妻倆賺的多,用的也豪奢。老 T 說倆小三口家中還需菲傭,週末日早餐都在 5 星級旅館解決,時時國外渡豪奢假;惟一的小孫子,在台北唸國際學校一學期 50 萬跑不掉。老 T 自顧搖搖頭的說著,自己也不懂老 T 真正嘆甚麼;只是自己看到的不是當下,第二代有能力賺錢,花錢自是理固當然。自己看到的是那根獨孫苗:在這樣環境下長大,他的能力若不及爺爺爸爸,後果會如何呢? 想起李白說的那句話:「千金散盡還復來」 ,老天爺究竟是公平的,富不過三代,富豪大家輪流當。 既說「近親繁殖」,弊病自然很多。兩個年輕人甫成家,就說雙方父母各給普通屋宇一棟,沒有多少社會經驗、人生歷練、財富管理能力與知識的倆小口子就已掌握美金 300 萬房產了。開著 BMW 男孩娶開Mercedes 的女孩,這樣好嗎?是這樣教育後代、疼愛後代嗎?為甚麼街上看到開雙 B 的年輕人總是華人居多呢?雙 B 車店講中文的 salesmen 都不止 2、3 位,做為父母親的我們,其實罪魁禍首。自己 22 歲的兒子都討厭國民車,雖然他仍沒車可開,卻已經不看雙 B;內心裡,多少次自問我失職嗎:「給了他們一定程度的生活水平後,品味是再也回不去、降不了」。可是做個丈夫、父親,讓妻兒所可仰望而終生不是天職嗎?不是當時對岳父母曾經的允諾嗎? 父母總認為子承父業、交棒傳承天經地義。 「近親繁殖」引入大企業,考慮的不是能力,而是血緣與關係;殊不論能力扛的起否,讓無多少經驗、歷練的年輕人縱身一躍,進入弱肉強食鬥爭叢林,他們能快樂嗎? 然而,快樂否從不是父母關心重點。父母絕少如此思索。 我們父母總說:傳承不也是人之常情嗎? 就因為說它是人之常情,引來的弊端禍害,就只好視而不見裝聾作啞。 其實「近親繁殖」,另一極端可怕的弊病,早在創業有成的父親一代就開始萌芽生根。成功的企業家不一定是成功的父母親,兩者絕然不對等。守成也罷,創業尤然,高 EQ、人際關係處理能力、圓融的原則與技巧,有成的父母親這一代早在艱困創業時,就已經千錘百鍊,練就一身爐火純青功夫。浪裡來風裡去,人際閱歷豐豐富富。衣食無缺,錦衣玉食的第二代如何能有動機及場所鍛鍊呢? 臥虎藏龍的溫哥華裡,女兒卻挑了個有幾個百億人民幣的小開。十二萬戶豪富咸陽裡,是契機也是危機,我總是如此告誡著我那漂亮的女兒。 只是,兒子倒挑了個一家四口,兩間臥室,媽媽睡客廳的女友。 理智層次上,做為父親的自己,是不會嘀嘀咕咕多少;就非理智層次上,不禁感嘆:「兒子啊!有必要挑個睡客廳的岳母嗎?」 自己究竟凡人一個,看不懂,也看不開。 |
|
( 心情隨筆|男女話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