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2/06 07:38:24瀏覽459|回應1|推薦16 | |
今年的冬天,雪特別多。躲在暖氣的屋子裡,遠看著蒼翠的松柏兀立高挺在一片雪境裡;落地大窗外,白茫茫的落雪卻觸手可及,遠觀近玩,饒是一番滋味在心頭。數週前,好友自美東捎來感觸:『我自己都還 "載沉載浮" 當中 --- 每天都得與生活奮鬥,當然,"跟自己奮鬥" 得就更多了,要說服自己,調整自己的想法與心態,或者,"維持" 住自己的想法與心態。』感慨的搖了搖頭,自嘆著這位天涯知交:真是位有人生體悟,有人生智慧的智者;心驚之餘,登時也給朋友回了:『中年後知道自己不要什麼是一種幸福。』 信末了,朋友又添加了句叮嚀:『冬日大雪,保重身體。』目眶為之一紅,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好朋友啊!你也多多自善,尤其你們那邊,雪又落的更猛更厚。 友情溫溫暖暖的。想著那位天涯知交,於是又想到那句話:『中年後知道自己不要什麼是一種幸福。』 這些日子來,時常的把玩自言著這句話;然後,往往就自個兒彷彿捻花悟禪般的,就開開心心笑了出來。 聽雨觀雪的中晚年,憬悟前頭山腳必盡,喧嘩日夜的溪水,已然將堂堂出前村了。所以新雪夜裡,對著自己說話,整理思緒:『我現在比較注重自己和自己的關係』。知曉著那份執著,恒然是自己有所當為,有所不為的基石;在人生三角色裡,惟有先活出自己,方活的出為人夫、為人父、為人子。 看透、看懂之後,景色依然,人物已非。所以,如今凡事求其心甘情願而已,有不圓滿的,不順心的,就讓它缺憾還諸天地,無復再與自己過不去了。 這是一種淡淡的漠然,對餘生的一種執著。 讀到這麼句話:『分手的情人,沒有買的書,沒有買的唱片,感覺似乎特別值得珍惜。人生有憾,無憾算什麼人生?如果事事如意,人生還有什麼意義?但反過來看,人生有太多的缺憾似乎也不太好,破洞太多的杓子裝不了水,太多缺憾的人生,是一片空空的白。』 說淡淡的漠然,其實也是悟了『中年後知道自己不要什麼是一種幸福。』自覺欣然,是因為『這也是人生階段最能做事的築夢時刻,生活的經歷和生命的圓熟,都使得這個年紀的人有種信手拈來的順遂。』 得到諾貝爾文學獎的 Coetzee,在他一系列的作品裡,把生命在自然衰竭過程中的種種挫折,種種的力不從心與無奈、落寞與失落感說的如此讓人驚懼。幾莖白髮後,坐在 cemetery 上,讀著 Coetzee 的 Diary of a Bad Year(2007),抬頭看看那些恆然安安靜靜,躺在左近的男女老少,那些公侯將相,那些凡夫走卒;就知曉財富名聲、兒女成就,俱皆幻幻虛虛一場。紅樓夢裡的不了歌說的一點不虛假,說的一點也不錯;活在當下,快樂當下,方是真的、實的,其他都是假的、空的。 這些日子來,始是戲謔的稱它是石頭,笑那世人總為它癡迷。新近倒是另有感悟,如果那是一種感恩,一種心緒的紀念路程;那倒是應了電影007,Diamonds Are Forever 歌裡的話:『Diamond never lies to me.』 那粒石頭就不再是石頭了。 於是,慫恿著太太:「11 萬就 11萬,留著給誰?用到了、穿到了、吃到了、住到了、玩到了,方是真的,否則都是假的。」 只是,那也幾乎用了半輩子的歷練後,方才看透些,看懂些的。 |
|
( 心情隨筆|男女話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