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1/02 03:01:58瀏覽1097|回應5|推薦10 | |
人性總如此。每個人總以好人自居,站在好人角度,義正詞嚴義憤填膺的批評對方;基於相同邏輯,對方亦可以好人自居,而站在好人角度,嚴詞批評對方,稱對方為壞人。 婆婆批評媳婦,元配批評第三者;深藍眼中,綠如此,深綠眼中,藍亦如此。沒有人會自稱壞人,那到底誰是好人呢? 但是,如果人人都自稱好人,那到底誰是壞人呢? 其實,問題不當如此問?因為如此問法,發展下去,答案只有兩種:好人或壞人。有些簡單獨立性的問題,可以如此問法,譬如說:要不要吃?想不想去?得標了嗎?看到了嗎? 好、壞對個人而言,是價值觀的問題,牽涉到哲學層次;好壞、對錯相對於眾人而言,是政治倫理學的問題;都不是有沒有、要不要、想不想類的問題,可以如此簡單涵蓋的。 好人壞人、忠臣奸相絕不是坊間歷史劇、通俗劇甚或一般書籍上,所呈現的那般楚河漢界,涇渭分明;那是劇作家、導演的個人觀點,藉由媒體來敘述。皇帝如果真如電視歷史劇上如此昏庸,分不出好壞忠奸,那個朝代早就滅亡了。就像目前正在台灣上演的現代歷史劇阿扁王朝,難到阿扁如此昏庸,不知道皇帝娘、正、副秘書長利用職權,來內線交易大賺其錢,會損耗他的名聲嗎?口舌毒辣反應迅速,善做煽動語言之人,絕對是犀利梟雄之輩,怎麼可能以犧牲自己英名代價,而只讓別人得利呢?而且還能時時,如此信誓旦旦,言之鑿鑿的宣示:根除貪污。易言之,聰智如阿扁之流,俱皆有其一套道德觀、價值觀,且以其觀念來行為處世。以好人自居之輩,如果去問阿扁之流,他們也一定義薄雲天理直氣壯的回應:"我們絕對是好人"。沒有人會自稱自己是壞人的。 當深入分析時,人類幾乎是唯一會為自身想法、行為合理化的活物種;律師,譬如說,就是個中翹楚。炒作股票或貪污,這是旁觀者使用的字眼;當事人的內心的字眼絕對不是股票炒作或貪污的。即使當事人心知肚明,清楚這是不合法行為,人類心理學研究亦指出:人類對於任何他不能接受的行為,會主動賦予解釋,使之合理化。簡單說,求心安理得。 其實,這問題也是不難找到答案,我們從另個角度切入,就容易看出誰是 "好人" 或 "壞人"。 根據經驗法則,我們確知權力會腐化人,所以掌權者往往是壞人;同時,因為掌權,所以弊案不容易被揭發。因為,權力控制一切。 也因此,往往聽到凡夫俗子喟嘆:天理不彰、老天無眼。 我們常常聽到: "好人有好報 惡人有惡報" "不是不報 時候未到" 當我們說:"不是不報 時候未到",其實已悄悄的預設了前提: 1] 自己是好人,對方是壞人;自己是對的,對方是錯的。 2] 善報 / 惡報的定義是依據自己一廂情願的設定。 3] 最終,壞人一定會遭天譴與報應的。 4] 如果壞人仍尚未遭報應,那是老天無眼,天理不彰。 依據這些預設前提,壞人的結局也必須與自己所設定下的定義、期盼符合,才能是有天理,否則即是無天理,老天無眼。 其實,這些想法都不符合邏輯,也不對;也就是說,某種層面上,它誤導了很多一般善良的人, 因為它傳播了不正確的訊息與期待。簡單說,如果我們承認上述這些敘述為真,而如果壞人仍未遭 "報應",且仍活著好好的;相對於好人已先遭殃在前,那 "善有善報 惡有惡報" 的說法,豈不是讓人寒心,謂天道無明,說天道不彰了嗎?等於變相的鼓勵善良之人變壞,來為非作歹;因為壞人總不死,壞人總長壽,因為天道終不彰。 一般凡夫俗子總是認為,壞人當有現世報方符合公義。就以目前正流行於台灣的貪污現象,大官大貪,小官小貪,不就是貪在當下,用在今夕,樂在今朝,到時後再把錢外移至國外嗎?趁尚未下台前,快快把握當下,能撈多少,就撈多少。因此即令以 "不是不報 時候未到" 角度來審思目前當道者的行徑,也就可能演繹出:"時候未到 所以盡量盜" ,更何況那些人並無燕過留聲,人過留名的想法。 只要無現世報,凡夫俗子還是認為,這仍然是天道不彰,壞人多壽。 阿 Q 正傳裡,魯迅以辛辣的語氣,嘲諷著典型中國人所特有的阿Q 精神;打不過人家,只好在口頭上佔對方便宜:「龜兒子敢打老子」。 所以,"好人有好報 惡人有惡報"、"不是不報 時候未到" 正是典型的阿 Q 精神;充其量,這些話只宜用在健康心理層面上,扮演著壓力疏解的功用,不宜擴大解讀,而以上帝自居:「你們早晚會有報應的。」 其實,這些想法的可怕之處,是讓自己無形中扮演起上帝,扮演起法官的角色: * 肯定自己都是對的,對方都是錯的。 * 對方該死。 當一個人自以為是上帝,以上帝自居,那才是問題的真正開始。 日劇白色巨塔之所以成功,乃是編劇、導演以不帶個人道德觀、價值觀,以近乎 documentary 記錄片式的方式和態度,來呈現社會的真實面;讓觀劇的每個人都能在白色巨塔裡,找到自己的影子,找到自己的反應,然後沉思:「如果我是他/她,我會如何做?」。劇裡,難到有絕對的忠奸良善嗎?或者這麼說,劇裡有絕對的對錯嗎?還是同一件事往往會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看法?譬如說,床位有限時,不治症之人與正候床位之人的權利是否相同?誰又有權利扮演上帝的角色,來決定誰當死,誰又當活呢?誰又有權利指派扮演上帝的角色呢? 如果我們承認下面這兩個命題是正確的: * 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道德觀、價值觀,則每個人都會以自 己的這些觀念來行為處世。 * 若每個人都會以自己的道德觀、價值觀來扮演他自己,則以自 己的道德觀、價值觀來批判別人是不對的。 也因此又可說: * 若每個人都會以自己的道德觀、價值觀來扮演他自己,則別人 以他的道德觀、價值觀來批判自己也是不對的。 所以,好人或壞人、對或錯,不當由個人/當事人來決定。 所以,此時討論的範疇,已脫離邏輯真偽的層次,那已然是哲學層次的問題了。 如果我們認為凡人都會且當自忠於其人生觀,就如同電視劇白色巨塔裡的每個人,也都應該且必然自忠於自己的人生價值,那我們又基於甚麼論點,來批評財前助理教授與東教授之間誰對又誰錯呢? |
|
( 心情隨筆|男女話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