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移民路,艱辛路,衝突路: 兒女教養問題 - 3
2005/12/27 17:10:58瀏覽721|回應5|推薦18

移民,移過去的不僅是人,原本的習慣、想法也都隨著人移過去了,移到一個有她自己一套習慣、想法的新社會;然後,兩套生活觀,兩套價值觀的衝突發生了。衝突裡,不僅父母手足無措,子女也同樣惶惑;雙方都需重新學習,重新適應。只有單方重新學習適應,只會導致距離更拉大,衝突只會更劇烈。

父母基本上可以躲避文化歧異,大門一關,外面世界就隔絕了;小孩則不是,一週上課五天,接觸的、看的、聽的、讀的,都是新文化。小孩每天每月都在西化,不久,這些小孩已然變成住在中國人家裡的外國人了;然而,不諳英文的父母,還是可以關起大門來當中國人。

即使懂英文的父母,也需長期的大量閱讀、觀察、討論,方能認識這個新世界。

正是青春期、叛逆期的兒子,逼迫著自己加快學習,加快認識這個新環境。

洋人認為18 歲是獨立個體 (最明顯例子是:申請移民時,滿18歲的兒女需另案申請。) ,父母再也無責任提供子女唸大學所須費用。若肯提供,那稱之為幫忙,而非華人父母的看法:「那是父母的責任」;而且,洋人父母提供全額幫忙的亦不很多。除了為訓練子女獨立外,相較於華人父母,最大的區別是華人父母仍然將他們看成是小孩,洋人則全然將之視為成人了。成人者,自負其責,自擔成敗。成人可選擇繼續唸書,也可選擇就業;選擇甚麼與父母無關。北美的平權主義、人本思維表現在小孩一旦18歲以後,就是全然獨立個體。問了很多老外,得到答案全都是,如果兒女選擇不繼續唸書,卻想住在家裡,那麼他們須付房租膳食 ----- 一個有趣事實:18 歲以前一切免費,以後,則看情況了。

可是在台灣,卻無父母向年滿18 歲的兒女收取膳宿費用。 

在華人家庭裡,子女用西方觀點向父母爭取自由,不願被干涉;但支付帳單繳交費用上,卻會採取東方方式,要父母支付。

當自己發現這現象後,也開始學習全然做個西方人,用西方人觀點鄭重告訴兒子:1] 要不要唸大學、研究所,全然是你自己事,與父母無任何關係。2] 我可能協助你,也可能決定不幫忙你。3] 我若願意協助你,那稱為:giving you a hand but not an obligation or a duty that I have to carry4] 不是說你是我的兒子,就一定能繼承我的財產;我有百分之百的權利,來處置屬於我的東西。 

讓兒子清清楚楚瞭解:你是你,我是我;法律上,我只需養育你至18 歲。也讓兒子知道:你所要求、希望擁有的東西---只要是奢侈品與課業無關的---我會拒絕買的。你想擁有,很簡單:打工賺錢。打工與課業衝突,那也是你的事。你可以選擇不買,既然選擇買,如何處理衝突,那更是你的責任,與做父親的我無關。

這些語詞,從嘴巴上說說而已,蛻變為真正的想法;生根發芽在心底深處,是曾經來回打了多少轉,受了多少傷,方始放棄了努力,承認自己是個徹底失敗的父親。無奈的置之死地而後生,然後,才慢慢體認到原來打的是場註定失敗的父子觀念戰,是場從有清學子放洋後,即有的中西文化論戰;原來自己不是個徹底失敗的父親,而是個活在北美世界裡徹底失敗的中國式父親。體認這點後,方才柳暗花明,能夠又開始呼吸了。父親、難。 

生活在西方世界裡的華人家庭子女,往往受害於華人父母東方傳統的過度保護,遲怠了他們獨立的時間,甚或根本剝奪了他們獨立的能力;父母的富裕和財富,很多時候甚至扮演著削弱他們獨立的動機。

洋人的觀點相當迥異於華人的看法。他們認為犯錯是成長須繳付的代價,父母的角色不是引導小孩避免犯錯,而是 1] 事後的分析 2] 小孩犯錯後做為他們心理的安慰與支持者。洋人父母從小就如此方式與態度來教育小孩,為他們18 歲後,成年的行為須自己負責做準備。

表現在教育上也是如此思維,唸不唸書是小孩自己的決定;所以,老師不逼迫。(被逼迫慣了的中國小孩,往往來此之後,反而不知如何反應這種教導方式。) 有朝一日,小孩長大了,後悔了,想重拾書本了,社會仍很歡迎,給予機會。所以,成人進修管道很多。相較於華人父母,子女應該一口氣唸完書,然後覓職、結婚、生子。如果順序顛倒了,子女彷彿就是不聽話不孝順了。

只是,如此的順序,一定都適合每個人嗎?產生諾貝爾獎的科學家,中國世界裡一共出了幾個?

再換個角度想,父母對幸福快樂的定義,兒女認同嗎?即使認同,那穫取幸福快樂的方法,一定就得依循父母的方式嗎?還是父母的角色,只需是個單純的情緒安定者,溫情提供者就夠了?無論兒女的選擇是甚麼,無論他們是做了對事或做了錯事,只要讓兒女知道,父母家的門永遠為他們開敞著,就對了就夠了。  

也惟有澄清了這層思維與方向,始然慢慢的、逐漸的懂了、悟了:「兒孫自有兒孫福。」做父母的有他們一定所及之處,也有無能觸及的地方;然後,將缺憾還諸天地,也是個好爸爸好媽媽了。                                                                   

事實上,小孩也分不清楚那些是東方傳統,那些又是西方觀念;所以,父母在過度保護與訓練獨立間的拿捏,需入境隨俗,採用洋人的觀念。畢竟,他們是將在這個新社會裡生活,而父母則無法保護他們一輩子。唸大學的女兒,在打工地方,發現了同事一家八口中,只有三人工作。所有賺的錢,都在繳交帳單、房租、購買食物中用光了;最近,其中兩人又失業了。女兒電話裡說:「她好可憐,衣服破破爛爛的;我不知道世界上居然有那麼窮的人。」從小生活在無虞匱乏的家,女兒從無機會認識外面真實的世界。

表現在教育子女心態上,父母不僅面臨中西文化的衝撞、學習、適應;而且,面臨夫妻兩人因性別差異引發的岐異。小孩忘了帶東西至校,媽媽會送過去,爸爸卻反對。小孩晚起床來不及吃早餐,媽媽會心疼,爸爸會認為活該。風雪時,媽媽會開車送小孩上學,爸爸卻認為應該鍛鍊,因為人生非坦途。

媽媽看近的,爸爸看遠的。

移民路,艱辛路,衝突路。

( 心情隨筆男女話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pmaple241&aid=135522

 回應文章

承啟人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移民的主因
2005/12/30 01:52

Gemini 說的沒錯 將移民的主因設定在是為了小孩的教育 是不切實際的 除非完全不在乎養個外國小孩

移民的主因當是為自己

就像是夫妻倆人當時就是因為喜歡這裡 所以才移居過來的

孩子 註定是外國人的

看透這點 就對了


辣媽 愛妮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台灣阿媽的不捨
2005/12/29 23:26

移民路 不歸路 ???????接連看完3篇.感觸很深.我的老大退伍後去美國直攻博士.出國前也先結婚.6年後兒子拿了雙博士.媳婦也順便修碩士.我們也曾付了不少錢.現在生了2個ABC孫子.他們今年暑假回台.還會講中文.但不認識中國字.完全就像你說的是美國小孩.又高又壯.生活習慣也美國化.我問長孫 : 你記得幾年前阿媽到美國和你玩的遊戲嗎 ? 他搖頭.

當初是我鼓勵他們去美國.現在除了不捨.也談不上後悔.個人頭上一頂天.自己未來的路靠自己了.再過幾年.可能連台灣阿媽都忘了.


稻柏臨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Same, same
2005/12/29 23:22

感同身受

Maybe we should think we immigrated for ourselves, for our own happiness.  The best thing to teach the children will be the mutual respect.  I tell them what we think, and hope they can do the same thing.  Communication is the key for our happiness.

 

霧非霧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感同身受
2005/12/29 05:01

移民路,艱辛路,衝突路

只能這麼說:兒孫自有兒孫福


芸芸公主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加油
2005/12/28 18:39
有愛相隨 一定圓滿


雅雅子愛紅豆 藍顏求知Dear知性 寵愛在您心裏 歡迎、光臨加入紅豆巧克力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