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移民的心態
2007/10/07 22:16:30瀏覽646|回應2|推薦18

迥異於白人 12 13 歲就開始打工賺錢,學生活經驗的習慣,華人父母依舊帶來老家的思維模式與習慣:「孩子最重要的就是心無旁騖,專心唸書。」

了很多方法,包括不再發給零用錢,不支付個人消費所需,在父母的堅持不願妥協,甚至動用到了兒子碧眼金髮,幾乎每天打工五六個小時女朋友的耳邊碎碎叨唸;高中畢業四個多月後,大學開課了,兒子方千呼萬喚開始遞出履歷表,嚐試打生平第一次的零工賺取零用金。生日將屆,一開口就又是台幣得 15000 以上的手機,我一口回絕;已遺失的第一隻手機又更貴,那是媽媽縱容的結果。兒子開口的第一輛車子,車價超過 5萬美金;我也是一口回絕,只願協助購買1萬的二手車,車保費得負擔部分,油費自理。我說:「used car, 10 grand, PERIOD.

生在富家的太太,金錢觀自是異於常人。於是夫妻倆在教育小孩---尤其涉及金錢類---上不免一國兩制。現在夫妻倆自食其果。

週末的今天,來了訪客。朋友的太太回來探望兩個單獨在此賺錢生活的男孩。話題始終繞在:1]中國媽媽如何與接受北美教育的兒女相處及其技巧 2] 財物規畫。

談話始於下午 3點,終於晚上約莫 11點。

在朋友身上看到了孟母三遷,看到了母愛。從開始賣掉位於最富裕社區的房子,賤賣昂貴傢俱;朋友陡然間遷移至窮鄉僻壤的鄉下郊區,在那裡租賃小屋居住,使用劣等傢俱,為的是讓兒子斷絕交往那些不良玩伴。朋友說西溫高中原本就是富家子弟學校,又收了不少家境優渥的國際學生,小孩就變壞了;所以她賣屋,換學校。

小孩高中畢業後,這個母親租了兩房的便宜公寓及供應每個月 500元伙食費,供那兩個兄弟食宿後,就回台灣了。今年四月開始,索性 500元伙食費也停止了。兄弟倆必須全然自營生計。在大學教書的先生說朋友虐待他兒子,用的字眼是『苛薄』。朋友回以:「難到他們不是我兒子嗎?你如此說我,才是苛薄。」因為教職緣故,先生放棄了身份,都是媽媽來回跑。

知道朋友為什麼如此回應反駁她先生。一個久處台灣的父親無從體會他一向熟悉的兒子已經質變,已經洋化;不復再是他的中國兒子了,是中國家庭裡的兩個外國人了。兒子們的眼中,父親也已然成為外國人;祇有曾經在此相陪他們,渡過質變日子的媽媽方是『現代幫辦』---懂洋務的中國人。或者說,在丈夫、兒子們眼中,媽媽已經不是人了,媽媽已經蛻化成兩面人了。

「如果孩子仍然不成氣候,如何處置財產?」朋友立即回答:「家庭信託」。顯然的,這個睿智的媽媽已經千百回自問過自己這個問題了,而且思考過應變措施了。                                          

懸壺濟世的朋友甲君,曾經是空中飛人,是家中的唯一鈔票製造機;有兒克紹箕裘就讀多倫多大學醫學院。某次,以平靜口吻敘述:某日,兒子對他說:『你來這裡除了吃喝拉撒外,還做甚麼?』能以平靜的口吻敘述這麼一件事,知曉朋友已經千頭萬緒,百轉迴腸一番,過盡千帆都不是境界了。

也曾經見識過如此的媽媽:「Oh, MY daughter? She is a paediatrician in US.」,女人操持著流利的英文,昂首驕傲的回答。順著這個不可一世女人的態勢,我禮貌性的回答:「Well, its a hard job with a nicer pay.」 不過下面的話倒沒說出:「干卿底事?」 

見識過栽培出年僅 28 歲,就從 300多人應徵中脫穎而出,擔任 Google 全球性經理職位,年薪及獎金超過台幣 8 百萬且都講一口更流暢英文的父母親,在這個年輕人身上看到了謙虛,看到了他父母親的身影,看到了與父母親間親密和樂的親子關係。

也更看到了育有纨绔子弟,卻仍然孜孜不固,埋頭苦幹,攢積堆存那三代都用不完金錢的父母親;看到了弄不清楚財富財負一線之隔的父母親。

遷居羅馬,還得有羅馬人的價值觀與習性。只是自老家提來大筆金錢,仍然只是個住在羅馬城的有錢外鄉人。然後,再將兒女養育成好逸惡勞的纨绔子弟,再遺留巨額財富給沒有人文智慧的兒女,然後禍延第二代、第三代。

於其如此,還不如安居老家;徒壞了當初信誓旦旦說服自己,解釋親朋好友移民諸原委,美曰其名:「移民是為了第二代的教育」。

面臨移民抉擇時,誠實的面對自己,不僅是應該,而且是必須;移民應該是當事人喜歡那新國度,喜歡那種生活品質與人文制度。而且也應當知曉償付的代價就是第一代與第二代間,因文化差異引發的許許多多衝突與困擾;而且為人父母的又須有足夠的社會歷練與人文智慧,來學習、來處理、來堅持、來妥協。

這是移民家庭所必須償付忍受的代價,沒有一個移民家庭能自外於此。

移民其實與流行於 50607080年代間,台灣出國留學熱有諸多相似處。如果只是風尚,而沒有真正的動機、強烈的執著;甚至有時時修正、學習、調整心態來適應新環境的認知與能力;結果往往與當初所預期的恰恰相反。縱令不是相反,也往往自己遍體鱗傷,會是悲痛,會是禍延後代的。

( 心情隨筆男女話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pmaple241&aid=1283905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移民移心
2007/12/09 23:57
也深覺「移民應該是當事人喜歡那新國度,喜歡那種生活品質與人文制度」,難怪當初移民時規定要先來一趟,確定喜歡。我們也早早就放棄了中國式觀念,才能確保代代都維持當初喜歡上此國度之種種。否則不但下一代疑惑抗拒,自己也一路來都辛苦。

夜讀五車書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管教
2007/10/19 17:48
   
我也是打算抱著讓孩子自己做魚竿, 自己去釣魚的觀點在生活著.   畢竟人還是要有歷練才能真正成長~!

但同時和我女友相處久後, 發現自己太苛了, 沒有鼓勵.  西方人就不會吝於這等功夫, 反而是東方世界沒有讚賞人家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