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次的週末創意作文班,我一上課就有意地挑起了個問題:「為什麼要到學校上課?」
這群由小學四、五、六年級組成的孩子,一開始並沒有足夠的心理準備來回答這個問題,我想他們心裡的OS應該是:「老師,你有沒有搞錯啊?我們都已經在小學上課好幾年了,這個問題會不會問得太晚了些?有意義嗎?」
不會的,如果終身學習是現代人類社會必然的生命歷程,那麼,能夠時時反問自己為何學習,肯定是不斷建構良好學習態度的基礎。
這些孩子沒有人願意主動回答這個問題。(驚!有些更困難的問題他們是會搶著回答的。)
所以按照慣例:從左邊開始一一回答。
第一個孩子叫了起來:「我不要!幹嘛由我先回答?」(驚!孩子啊,難道你不知道,如果每個人都一定要表達意見,總是先說先贏的,愈是後頭說話,就愈是容易跟著人家屁股後頭走?)
當我們在兵荒馬亂,由誰開始回答的爭論中,孩子們似乎漸漸熱身,找到了一些回答的頭緒,以及曾經有的記憶:
「是政府的規定,我們有受教育的義務。」 「交朋友。」 「不知道。反正大人們要我們上學,我們就上學吧?」 「當然要上學啊,這樣我們才會有知識。」 「上學可以讀書,我媽說如果功課好,以後考上大學、讀研究所拿學位,就可以不要像她一樣工作得這麼辛苦了。」 「我爸說,每一個行業的成功者,幾乎都是要把書讀好的,以後可以當醫生、教授,學者,還是什麼什麼的,總之可以賺很多錢,做一個有用的人。」
……。
這些簡單的答案,讓我覺得我們一直進行中的教育是不是顯得太僵硬而艱難了些?在強大的社會實用功能取向下,我們的學校教育就這麼定性了嗎?而我們也舉手加一票嗎?然後,不必理會在學校另外一大半相對低學習成就的孩子?
我們的孩子,是否正置身在這樣的教育體系之中?他們喜歡這樣嗎?如果不喜歡,我們是否應該做些什麼努力?或者以為這是他們理所當然的試煉?
印度聖哲賽巴巴說:「一個人應了解自然及人類存在的目的,然後過一個有意義的人生。因為人擁有心智,才被稱為人;『你想什麼,便成為什麼。』」
每一個關心孩子的父母或老師,是不是都應該找一個適當的時空氛圍,好好地與自己的孩子聊一聊:「為什麼要到學校上課?」
我們相信孩子一定可以「你想什麼,便成為什麼」,所以一起與他想得正確、良善、美好,便值得我們一起努力作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