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2/14 18:38:15瀏覽4035|回應3|推薦27 | |
在我們說了一堆「一隻沒有XX、一隻沒有OO」的兩隻老虎後,這種填充題,很容易變成申論題,譬如「閱讀XX」或「閱讀OO」。 我不記得教育單位推過幾次「閱讀年」了?還是年年都推?到底有沒有什麼成效?怎麼評估成效? 正如之前講過的,我一點都沒有想要質疑、建議或挑戰相關的人事物,唯一有的只是好奇。 因為閱讀,一直都應該廣義的被使用,限定在書,或少數的溝通、傳播載具上,太可惜了。 舉個例子,台北國際書展現正風風火火的進行中,很多人進去「閱讀」,可是閱讀什麼?某些書?某些出版社?某些造勢活動?某些人?某些可以賺錢的路子?或者那個能被感受的氛圍? 如果只是書展出的只是為了書的閱讀,那還真的要問有什麼好「展」的? 何況我們常說一個人有多少「閱歷」,依我看來指的就是環境的閱讀和生活的經歷。 閱讀環境是無腦思考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這一次的練習標的是上面放的這一張圖(2008/02/10高速公路下三峽交流道)。 1. 「什麼人會看這些廣告?」 2. 「這一大片廣告看板中,哪個做得最讚?哪個最爛?為什麼?」 3.「如果換我來做,會怎麼做才會在大群中眾所矚目?」 這些廣告主,應該都是花了不少錢租版面、設計、製作……,所以這些頗為昂貴的抽象想法在我們的眼前具體展現時,我們的環境閱讀應該是要愉快享受的(因為他們希望達到這個目的),而我們有嗎? 如何達成閱讀者的爽快是一種專業技術,如果只想界定在「視覺專業技術」上,樂趣的空間便狹隘有限了(別忘了,做圖裡這些看板的人,肯定是相關行業的「專家」,結果卻是你我看到的這樣)。 我很肯定這些問題是屬於思考的技術,一種需要練習,很有趣的專業。 話說回來,這些文字和圖也太過簡略了,其實在當下,是有氣味、有聲音、有心情……的,如果還要再認真些,恐怕還要計較溫度?濕度?亮度?一個人?跟誰在一起?開車?走路?騎腳踏車?……也許會又更多變數,都能讓答案有所不同。 還記得無腦人剛開始提的思考「功能說」、「樂趣說」吧?希望你不要誤會,閱讀這樣的環境,如果稍有所得,便是自己心領神會的樂趣,而不是為了方便進入看板產業。 如果願意,誰都可以在一段電視的廣告中、一份餐廳的菜單中、一整條街的招牌中……,做類似的發想、練習,那便是腦肌的鍛鍊,充分享受它急喘、流汗的樂趣,開始閱讀XX或OO吧!
|
|
( 休閒生活|美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