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Toward an Interpretive Theory of Culture
2006/10/28 07:04:54瀏覽798|回應0|推薦1

“Toward an Interpretive Theory of Culture”

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

    作者在此文中選用了數位學者對於文化、民族誌與人類學的論述(essay),來探討文化的構成意涵。他認為觀察者在從事文化解析(interpretive theory of culture)時,可以援用現象學的概念,以旁觀的角度進行理解與觀察,然後將源至研究者本身世界觀的所有成分抽離出,保留了被觀察者的世界觀,因為研究者的目的,在於發覺出這些課題的經驗以及這些課題存在的意義。

    透過解析主義(interpretivism),採用仔細觀察,並運用濃密的陳述(thick description),將能夠達到更精闢深入的理解,這才能深入其文化意涵,以及其文化與次文化的全面性瞭解,這也就是所謂的民族誌(ethnography)

    文化不是社會與生俱來的,也不必然只存在於社會現實架構,文化是由各種不同的面向所組成,一個民族學者應該要辨別主客體的區分,在研究過程中投入主體感情是不可避免的,但應注意其文化差異與既有的文化偏見,才能夠使研究者能不過份從自我眼光來觀看。因此,運用濃密的陳述(thick description),觀察並修正出較符合現實的文化陳述,才是文化解析的關鍵之鑰。

 

    在此篇文化解析論中,作者闡明了質性研究的精髓。採用了人類學者在進行研究時的許多技術,包括解析主義、民族誌、濃密的陳述、參與觀察、深入訪談、獨立研究等,來說明在解析文化時所能援用的方法。質性研究除了操作上的技術,也要注意研究者本身主客體的位置。

   作者認為在質性研究中,雖然要盡量保持客體化,但主體情感的影響是無法避免的,換言之,若不抽離自我主體的概念,將會影響質性研究的客觀性,這也是質性研究易受人批判的地方,當質性研究是由研究者一人所詮釋出,質性研究是否會只是淪為研究者本身既有概念的延伸?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oyhsci&aid=51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