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孩子的生命教育
2013/10/08 15:06:14瀏覽1641|回應5|推薦64

近來某天,在接孩子放學途中,兒子看著窗外,突然問到:「爸爸,那個『生命禮儀』是什麼啊?是教人要有禮貌嗎?」我稍微愣了一下,這是個關於生命價值的機會教育,因此便約略提到:我們人類在世界上做了許多事,講了許多話,遇了許多人,看了許多風景後,便要收拾行李回到天上來個小測驗,打一下分數,而生命禮儀就是協助訂位考場教室的人。如果你聽到有人死了,那就是回去考試了。像是剛出生的小Baby,就是考了個很棒的分數,又回到人間來,繼續另一趟旅行啊。

我認為這解釋過程不在於講得很清楚透徹,而是用說故事的方式,簡單化生死議題。孩子那麼小,世界有待他去多多探索,大人如果太早予以定位或詮釋,反而容易造成先入為主的偏頗觀念。

在以往年代,大人對於孩子們的生命教育多採取避諱態度,對於諸如「我從何而來,去向何去」的疑問,幾乎不予回答,尤其迴避討論關於死亡的種種。於是,等孩子大一點,開始懂一些、看一些、遇一些人生悲歡離合時,因為事先沒有建立起正面思考,任由自主情感直接衝擊,對於死亡是帶有極大恐懼的。

以我本身而言,從小由祖父母帶大,對於他們的感情倚賴相當深,在國小、國中階段陸陸續續看到同學因親人請喪假,也只是為同學的悲傷而感到難過,但並沒有人教導應如何正向面對。

記得那年大學聯考放榜後,趁開學前我在家附近鞋廠打工賺點錢,連晚上加班也去。某天傍晚回家與祖父母一起吃飯,祖父同時還忙著燒開水打算泡一壺茶,飯後我便回廠工作。豈料,大約工作一個小時左右,妹妹哭紅眼睛跑來工廠,說祖父緊急送醫。當時,我腦筋一片空白,急急忙忙跑回家等,內心將大概所有知道的宗教神明都求過一遍,只祈禱祖父安然無恙。然而,當救護車無聲到廳埕前,看到祖父安詳地躺在擔架上,那一刻我整個人都崩潰了,前一鐘頭不是都好好的嗎?!怎麼就天人永隔了?我當時完全無法接受,一直到升大二暑假上成功嶺才漸漸走出陰霾。這是我人生的親自體悟,但如果從小有較正面的導引,也許心情較不會有那麼多波瀾起伏吧!......許多年以後,當我娶妻生子,祖母以高壽仙逝時,內心雖同感至慟哀傷,但已懂得適度調節與正向慰藉了。

就在近幾日,遇友好同事英年淬逝,下班前才剛說完話,再上班時已無從尋覓蹤跡,相當令人感傷,但這世間卻是無常。緣起相聚,緣盡相別,有如落葉歸塵土,各自時序有先後而已。

以悲憫心去體悟人生,抓住機會勇敢去做,教導好下一代的良好品格,讓孩子對生命不再有莫名的恐懼,我想這就是父母的職責!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ohn6176&aid=8933082

 回應文章

Den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10/30 04:53
想起大約六歲,我媽帶著我和鄰居一起去電影院看梁山伯與祝英台。記得非常清楚,結束時看到前後左右全場觀眾哭成一團,可把我弄迷糊了。

當年我家的小兒科大夫建議發燒沒有到某溫度﹝好像是103F,太久了,記不清楚﹞不必急著去診所報到。受不了感冒症狀就買些成藥疏減一下。就算去診所,藥就是那些,醫生也不會開出甚麼特別仙丹。更沒有聽過在診所打針這種事。

可是我小時候生病去看醫生,不管大病小病幾乎都會被打一針。也不知打進去的是甚麼。醫生診所包的藥是藥粉,也沒膠囊。只能說良藥苦口。尤其是那深咖啡顏色的咳嗽藥水,至今還記得那味道。前幾年陪父親到台北榮總拿藥時,看到藥房窗口旁邊放了一大堆同樣咖啡咳嗽藥水。幾十年沒啥變化。

相對理性有時會被誤認為冷血動物,只能多擔待一點。

海天一景(john6176) 於 2013-11-02 21:51 回覆:

記得服役時,預官同期的醫官告訴我,醫護所的藥水跟藥,都是某某製藥廠的學名藥,配方比例已經遵循許久,可說是忠於原味!我聽懂這意思,所以都趁休假返家才去診所看。

我是打針受害者,小時候體弱多病,臀部打到肉壞死,手術切除了一小塊肉,對於打針視為畏途,也對少數部分醫生唯利是圖留下極深印象。


Den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10/27 06:08
因我父母由大陸來台沒有任何其他親戚一起過來,我是在一個除了家中父母兄姐之外沒有親戚的環境中長大。所以一直沒有面對『所愛的人』離世的衝擊。直到30歲,一位好友因心臟病突然過世,我才第一次感受到難過。

小孩基本上對生死的概念無法完全理解,其實這也是自然的一種保護。如果小小年紀就多愁善感,等長大後啟不容易憂慮?

我小學得過急性肝炎,肚子腫得好大。那時醫療選擇性不太多,簡言之就是等它自己好。在家休學休養了一個月。對我來說不必上學還蠻高興的。實際上我當時不能感受其危險性。現在的話,可能反應就會激烈得多。

有一好友在羅斯福路念書時他父親因腫瘤在當時汀洲街三總民眾醫院治療。好友有空就過去看他父親。但他父親在很短時間之內就過世。他敘述當時並可能因為年輕,沒有受到很大衝擊。所以每個人反應不太一樣。

海天一景(john6176) 於 2013-10-29 16:43 回覆:
現在的父母只要孩子喊痛、咳嗽、流鼻水,大概免不了都要直奔醫院診所,我不太贊成這樣,有時還是要培養孩子自體生成的抵抗力。不過,有一兩次因為小孩隔天病情稍微加重緣故,免不了河的東岸會傳來響聲。

寄居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10/09 16:55
「主啊,你世世代代作我們的居所。 諸山未曾生出, 地與世界你未曾造成, 從亙古到永遠,你是上帝。 你使人歸於塵土,說: 你們世人要歸回。 我們經過的日子都在你震怒之下; 我們度盡的年歲好像一聲歎息。 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 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 但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 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 」(詩篇 90:1-3, 9, 10)
海天一景(john6176) 於 2013-10-09 17:02 回覆:
非常感謝您的分享!

多硯坊 (休)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10/09 11:50

生命教育

免除孩子對死亡的恐懼

也可以加強對生命的珍惜

海天一景(john6176) 於 2013-10-09 14:07 回覆:

確實因了解而不再恐懼,因珍惜而更熱愛生命。

非常感謝您的留言!


詹于萱(瑀璇)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10/09 07:57

很棒的分享

孩子那麼小,世界還有許多讓待他去探索的

羞生命禮儀這話題也只能慢慢以故事或聊天方式帶給他

海天一景(john6176) 於 2013-10-09 08:44 回覆:

心有同感。

孩子更有免於恐懼的自由!

非常謝謝您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