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10/08 15:06:14瀏覽1707|回應5|推薦64 | |
近來某天,在接孩子放學途中,兒子看著窗外,突然問到:「爸爸,那個『生命禮儀』是什麼啊?是教人要有禮貌嗎?」我稍微愣了一下,這是個關於生命價值的機會教育,因此便約略提到:我們人類在世界上做了許多事,講了許多話,遇了許多人,看了許多風景後,便要收拾行李回到天上來個小測驗,打一下分數,而生命禮儀就是協助訂位考場教室的人。如果你聽到有人死了,那就是回去考試了。像是剛出生的小Baby,就是考了個很棒的分數,又回到人間來,繼續另一趟旅行啊。 我認為這解釋過程不在於講得很清楚透徹,而是用說故事的方式,簡單化生死議題。孩子那麼小,世界有待他去多多探索,大人如果太早予以定位或詮釋,反而容易造成先入為主的偏頗觀念。 在以往年代,大人對於孩子們的生命教育多採取避諱態度,對於諸如「我從何而來,去向何去」的疑問,幾乎不予回答,尤其迴避討論關於死亡的種種。於是,等孩子大一點,開始懂一些、看一些、遇一些人生悲歡離合時,因為事先沒有建立起正面思考,任由自主情感直接衝擊,對於死亡是帶有極大恐懼的。 以我本身而言,從小由祖父母帶大,對於他們的感情倚賴相當深,在國小、國中階段陸陸續續看到同學因親人請喪假,也只是為同學的悲傷而感到難過,但並沒有人教導應如何正向面對。 記得那年大學聯考放榜後,趁開學前我在家附近鞋廠打工賺點錢,連晚上加班也去。某天傍晚回家與祖父母一起吃飯,祖父同時還忙著燒開水打算泡一壺茶,飯後我便回廠工作。豈料,大約工作一個小時左右,妹妹哭紅眼睛跑來工廠,說祖父緊急送醫。當時,我腦筋一片空白,急急忙忙跑回家等,內心將大概所有知道的宗教神明都求過一遍,只祈禱祖父安然無恙。然而,當救護車無聲到廳埕前,看到祖父安詳地躺在擔架上,那一刻我整個人都崩潰了,前一鐘頭不是都好好的嗎?!怎麼就天人永隔了?我當時完全無法接受,一直到升大二暑假上成功嶺才漸漸走出陰霾。這是我人生的親自體悟,但如果從小有較正面的導引,也許心情較不會有那麼多波瀾起伏吧!......許多年以後,當我娶妻生子,祖母以高壽仙逝時,內心雖同感至慟哀傷,但已懂得適度調節與正向慰藉了。 就在近幾日,遇友好同事英年淬逝,下班前才剛說完話,再上班時已無從尋覓蹤跡,相當令人感傷,但這世間卻是無常。緣起相聚,緣盡相別,有如落葉歸塵土,各自時序有先後而已。 以悲憫心去體悟人生,抓住機會勇敢去做,教導好下一代的良好品格,讓孩子對生命不再有莫名的恐懼,我想這就是父母的職責!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