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9/24 16:24:45瀏覽2636|回應5|推薦40 | |
昨天下班去安親班接兒子時,老師開頭就談到兒子數學考試滿分但被罰站。我當下不禁浮想連篇,wow,現在標準提得這麼高,以前還少一分打一下。結果當然不是這樣,而是兒子在考試前便很天真的答應同學,同意分享作答內容,考試時整個人歪到一邊,空出充分視野,只差沒用雙手拿起考卷來。 對於老師的處罰,我欣然贊同。只是回程的路上想著,要怎麼跟兒子解釋美德行為的界線呢!在兒子上小學以前,我們有給他心理建設,並教導他要好好跟同學相處,也要樂於分享,但甚麼是可以分享的,甚麼又是不可以分享的,卻是沒有交代。 兒子會這麼做的原因,據事後詢問結果是因為同學以當好朋友為條件,而他到一個陌生環境,無非從認識新朋友開始適應起,這點,成年人也是一樣。我們並不怪兒子,但首先須跟他說明老師站在考試公平立場,希望每個小朋友能拿出真本事去爭取好成績,不希望有人偷看作弊,這對有練習的小朋友很不公平,所以才要處罰。其次,向兒子解釋舉例,分享雖然是種喜悅,但如果妹妹擅自拿了哥哥的糖果,就分享給中班同學吃,那是不對的,吃的人固然高興,被拿糖果的人一定很生氣。 在孩子人格型塑期,仍有許多的美德行為無法一次正反面說明清楚界限分際,也只好遇到時再彼此互相調整,但願這次事件能讓兒子有所體悟人生初階的小小試煉。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