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7/08 01:11:59瀏覽3388|回應4|推薦5 | |
前幾天臨時起意 , 騎單車到海邊 , 看到海 、 沙灘 , 兩小跟我都不想走了 ! 這是一處沙岸地形 , 位於山后寒舍花南岸 , 除了沙灘外 , 往北還有一些礁石 ;此外, 在軍事遺跡方面也頗有可觀 。 首先是沙灘上三層的軌條砦 ( ㄗㄞˋ ) , 這是為了防止敵軍小艇搶灘登陸的設施 , 四十五度斜插的軌條立在巨塊水泥墩上頭 , 一字排開 ; 再往南的海邊 , 有一座 「 船型堡 」, 這座軍方的碉堡 , 外觀看起來像艘船 , 造型獨特 , 不知設計者的原始想法為何 ? 更南方一點 , 地名叫作 「 后扁 」, 這裏矗了二座台電的風力發電裝置 , 白色的大風車 , 進駐了金門東半島的地平線 。 這讓我想起故鄉澎湖中屯島 , 成片的風車群 ,不分日夜颯颯作響 ;冬季時,白色巨扇呼嘯更甚,使得附近養羊的村民張靜山,抗議台電讓他養的羊失眠、夜晚瞪大眼睛看這永不止歇的怪獸狂嘯,並提出攀升的羊隻死亡率指證歷歷。雖然我目前居住的山后,距離大風車數公里遠,不致於干擾,但我發現風車那天感受很差,雖然人們認為這是環保的發電方式。 實情是,風力發電需要「風車數量夠多」以及「一年四季持續風力」為前提,才能達到風力發電的「投資報酬率」。以澎湖為例,冬天風大(風大,發電也不會變多,因為風車的轉速是恆定的)、夏天風弱(我經常發現風車乾脆停擺了),落差很大。後來台電又想增設風車,中屯村民不願意,延宕至今。風車矗立在中屯島,「觀光效益」可能還大過「發電用途」。 把話題轉回山后 。 這處海邊 , 以前都是一大片戒備森嚴的軍方管制區 ,我們剛騎車經過 聚落北邊的陸軍營區前 , 有個管制哨 ,從管制哨起, 一般人不能進入 。 軍管的勢力包括眼前這處海灘 、 北邊的寒舍花 、 南邊的五虎山 , 以及東邊的獅山陣地 。 如今除了管制哨旁營區以及獅山陣地還有少數駐軍外 , 四處可見廢棄的營區跟碉堡 。 兩小跟章魚哥玩起堆沙堡的遊戲 。而 流著搜尋海洋生物血液的我 , 則隨意探險 。我發現 這裏的海岸礁石有許多石鱉 、「 鋼盔 」, 令我想起上次在另一處靠近獅山的海邊 , 遇到的那位原住民大哥 , 他應該到這海邊來 , 收穫會更豐富 。 走著走著 , 我看到淺灘水裏有一隻大螃蟹的輪廓 , 牠藏匿在沙裏 , 但我仍看得出牠的形體 , 我雖見獵心喜 , 但仍沒忘記小時候螃蟹給我的教訓 , 於是先飛奔至岸邊找尋工具捉蟹 ! 大約六歲的時候 , 我在老家的古厝 , 聽聞祖母從海邊回來 ,見到從 她簍子倒出來一地的魚蟹 , 當時我不知螃蟹的厲害 , 竟然伸手過去 , 這是我這輩子第一次被螃蟹鉗住 ! 印象中我哭了 !及長, 我不太敢以手捉螃蟹 , 即使祖母教我徒手捉蟹的訣竅 , 我仍心存畏懼 , 就連 「 打狗仔 」 (澎湖人稱呼一種螃蟹) 這種反應超慢的螃蟹 , 都不敢徒手捉 。 大家都說 「 打狗仔 」 很遲鈍 , 你只需很快地捉起牠 、 放入籃中 , 牠都還來不及反應 , 所以村民都是以手直接捉 「 打狗仔 」。 三十幾年前 , 殼硬 以致 撥起來費事的 「 打狗仔 」,「 歸海攏是 」 (整個海岸 都有 ),只見 村民一隻手拿布袋 、 一隻手捉 , 收穫豐富 。「 打狗仔 」殼硬但 肉質甜又韌 , 適合炒蟹肉鬆 。 看別人很快就布袋滿滿 , 我只敢以螺絲鉤勾牠們 , 所以捉得很慢 。 這件事還有個有趣的插曲 , 有機會再寫一篇 〈我誤解了那隻打狗仔〉 跟大家分享 。 話說我飛奔去找工具及容器 ,一邊回想 我以前最常利用身邊的工具 ――「 拖鞋捉蟹法 」―― 像三明治般 ,左右手各拿隻拖鞋 把螃蟹夾住 ,牠 就跑不掉啦 。對 了 ! 章魚哥的名牌運動涼鞋 ! 管他會不會抗議 , 先拿再說 ! 那麼 , 用什麼裝呢 ? 先拿一個海灘上的塑膠袋權充吧 ! 仔細一看 ! 這隻螃蟹學名 「 鋸緣青蟹 」, 俗稱 「 紅蟳 」, 牠一度想要逃跑 ,終究 還是被我夾住 ! 蟳可以煮什麼呢 ? 我腦中開始搜尋 「 料理檔案 」―― 蟳粥 , 挺不錯的 , 這隻大概有一斤重 , 可以煮一鍋 。 二弟很擅長捉魚摸蟹 。 他很會捉蟳 , 這需要經驗以及高明的眼力 , 要先了解牠們的習性 、 可能出現地點 , 澎湖人所謂的 「 巡ㄐㄧㄣˊ ㄎㄤ 」 ( 找尋蟳洞 ) 。 可惜我跟二弟 ( 家中負責煮菜的兩位 ) , 對於 「 處理 」 蟳都有恐懼感 。 這恐懼的由來如下 。 蟳是一種生命力強韌的動物 , 缺水好幾天都不會死 。長期居住澎湖的 二弟 , 有個同事 , 把一隻蟳放在水桶裏 , 製於浴室 , 不料蟳卻離奇失蹤 。 過了好幾天 , 上廁所的時候 , 在馬桶裏發現了那隻蟳 ! 也不知道牠是怎麼爬進去的 ? 聽說蟳會聽潮水聲 , 牠想回到大海 。 那隻 「 馬桶蟳 」 不但救了自己 、 也拯救了無數同類 ―― 當我們聽到這個真實故事後 , 蟳就不再那麼美味 、 我們也不願再料理蟳 , 只吃別人料理好的蟳 ,而 二弟辛苦捉來的蟳多半送人 。 來金門好久沒吃蟳了 。 應該鼓起勇氣料理一下 。 我突然摸到這蟳的殼 ,按下去 不夠硬 , 我想牠正在換殼 。 我認為換殼的螃蟹肉質不好吃 ( 沒能力獵食以致變瘦 ) 。 無論如何 , 算是自己找個台階下吧 ,我鬆了一口氣。 把蟳秀給他們看 。 外子竟說他 「 第一次在野外見到這麼大的活生生螃蟹 」,還問我:「 你怎麼捉的 ?」 我有點心虛 :「 ㄟ , 這個嘛 …… 你的 …… 鞋子 。」 還好他一點也不介意 。 他跟兩小逗弄了蟳好一會兒 , 把蟳放生 ,只見 牠好兇 、 反應好快 , 為了防衛 , 身軀可以上仰 180 度 ,一副想鉗人的狠狀 ! 還好捉牠當時我有拖鞋 , 不然拿牠沒轍 。
兩小在沙灘跑步 、海中 戲水 , 璞又跑到海岸邊玩乾沙 , 整個人呈大字形趴在沙灘 、 揮動雙手雙腳 , 像外國的玩雪小孩般 , 在雪地玩出一隻 「 雪天使 」 (Snow Angle) 。 兩小玩得 全身沙 也不在意 ! 光看 , 就覺得他們好快樂 !
跟我一樣 , 在海邊長大的幸福小孩 。這就是我想要的。 可惜比起我來 , 少了一點 「 狩獵基因 」,這 應該怪罪那百分之五十的遺傳 , 被他老爸破壞掉了吧 !? |
|
( 休閒生活|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