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2/10 00:03:11瀏覽1660|回應1|推薦4 | |
上圖 ︰榮湖人工溼地。荷葉是銅雕藝術作品。 ——「人非孤島,無人可以自全」 ; 生物多樣性,是人類必須正視與努力的 好的種子應該小心呵護 , 讓它發芽成長 ; 正如同正確的觀念 , 應該鼓勵發揚 , 讓世界更美好 。 今天從山西前往青嶼 , 我們選擇一條平常不會走的產業道路 , 是從自來水廠一個小水庫旁邊 , 前往青嶼的道路 ( 地圖上沒有標示路名 ) 。 我們赫然發現路邊有一座 「 榮湖人工溼地 」 ( 為何取名榮湖 ? 我也不清楚 。 榮湖位於后浦頭 , 距離此間幾公里遠 ) , 建造單位是金門自來水廠 。 金門的公園不少 , 溼地也不少 。 但這處溼地的特別之處是人工刻意闢建 , 溼地四周水域的取材 ,多選用自然材質 , 例如 , 由天然椰柱以及木樁所圍成的水域 、 水域內摘種水生植物 、水面 放置讓鳥類可以歇腳的小竹筏之類的材質 、 解說牌以燒製的紅磚上釉製成 、 步道多由廢棄的木料以及小碎石組成 …… , 看得出來儘量師法自然 、 取材自然 , 希望能藉此營造生物多樣性 。「人非孤島,無人可以自全」,生物多樣性,是人類必須正視與努力的重要課題。 這座溼地公園隱身在島嶼的一角 ( 距路人表示 , 距其完工約七個月 ) , 連住在一公里外山后的我們 , 都不知道它的存在 ! 其水域的底部以黑色塑膠布舖成 , 而不是以水泥闢建 , 看了十分眼熟 —— 這工法讓我想起五年多前 , 我為台北市政府新聞處出版的 「 台北畫刊 」 撰稿 , 有一次安排採訪台北市立動物園 ,報導的主題是園方為了保護台北樹蛙等溼地動物 , 特別營造了一處人工的生態池 , 其工法正是如此 。台北市立動物園的生態池成效良好 , 動物們陸陸續續回到這片溼地棲息 。 當時的台灣 , 許多縣市以及國中、小學 , 紛紛採用這種師法自然的生態工法 , 營造 ( 仿造 ) 出原始的溼地環境 。 那次採訪後 , 沒多久 , 我選擇金門定居 。 這五年來 , 看到了金門不斷的 「 建設 」 —— 鋪路 、 築河堤 、 糊水塘 、 修房子 …… , 處處可見嚴重的水泥化 。 聚落裏常見的溪流 、 水塘 , 原為最自然的溼地環境 , 水泥化了以後 , 繁殖時期需要挖土堤的鳥類 ( 例如翠鳥 ) 無法棲息 ; 環境生態指標動物如螢火蟲也日益稀少 ; 陽明湖設了水閥後 , 令水獺沒辦法循著水路進出 …… 。 現今的金門 , 跟十幾年前我初來乍到的金門 , 實在差太多了 , 它的自然與原始 , 大面積的消失中 ! 眼見這些水泥化的建設 , 我心中納悶這是許多縣市已進行檢討的生態課題 , 為什麼金門還要怎麼做呢 ? 金門極欲擺脫的舊時土堤土岸 , 卻是其他縣市競相仿效的自然工法 ! 為什麼金門反倒極欲掙脫這一切 , 努力朝向水泥化呢 ? 在眼前這片榮湖人工溼地及其週邊 ,我觀察到多種鳥類前來停棲 , 證明其營造用意是受到肯定的 。雖然 比起旁邊圍著鐵絲 、 載明 「 雷區 」 的茂密樹林 ,人工溼地相形之下 樹林少多了 , 只要再補強植栽的部分 , 相信這片溼地會更有可為 ; 另外 , 這片土地作為溼地前身是何面貌 ? 溼地水源的來源為何 ? 這兩點若能再解說牌上加以補強 , 相信更能豐富遊客的知性之旅以及教育目的 。 師法自然的溼地 , 金門早該這麼做了 。 我常開玩笑說 ︰「 我是可以離開的 , 如果這個島嶼已不再是我喜愛的島嶼 。」 玩笑背後的嚴肅自省是 ︰ 我們希望金門呈現何種面貌 ? 我們要留給後代子孫是好山好水好居所 ; 還是酒色財氣 、 賭場 ? 抑只是廈門生活圈的拓展罷了 ? 「 格局決定地位 、態度決定高度」, 這好像是一句廣告詞 ; 現實生活中 , 我想大家都該捫心自問 ︰ 我們希望金門是何種面貌 ? 金門該往何處去 ?
圖二 ︰榮湖人工溼地景觀。 圖三 ︰具有教育解說功能的解說牌,以陶版製成,質樸美觀又禁得起風吹雨 |
|
( 在地生活|台灣離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