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福特萬格勒、希特勒和貝九 / Michael Tanner
2016/02/23 20:08:15瀏覽538|回應0|推薦6

福特萬格勒、希特勒和貝九 / Michael Tanner (福特萬格勒日記的編譯者)



本文出自 Archipel 所出的福特萬格勒於1942四月19日希特勒生日前夕所指揮的貝九,編號:ARPCD 0270。



這片CD 連同日本 King 所出的是同次錄音,大約擺了一陣子了。Archipel 的版本初聽時總覺得聲音雜亂有點不平衡;而 King 的版本雖然聲音平穩些,但當時都聽不出所以然來。


平常聽得較多的是標明為1942年四月22-24日的錄音版本。有 Music and art, Tahra, Andromeda, Mythos 等等,Mythos 我還特別買了所謂的傳家版。而最後,最讓我能一聽了然的居然是號稱不做一點修飾,當初聽來雜亂的 Archipel 版本。原因也許是調整了音響,再加上改變了聆聽美學吧。

看來,不久可以兌現當初在部落格上的許諾了。

在此之前,就先把CD中所附的文字說明翻譯如下,做個交代。


原文見:https://groups.yahoo.com/neo/groups/mahler/conversations/topics/22075 第一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在十九世紀當中逐漸獲得神聖的地位 ( iconic status:聖像般的地位 );而這件作品作為神聖世俗儀式的獨特地位,沒有人比福特萬格勒更感受深刻。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拒絕指揮此曲,因為當時戰事過於駭人,與貝九最後樂章呈現的鼓舞歡騰格格不入。雖然很多人對該樂章心存疑惑,福特萬格勒卻視之為這件作品成功的高潮,傳遞普世友愛的精神、無盡的喜悅歡樂,並堅信群星之上必然存在一位造物主。



到現在為止,我們已經有福特萬格勒指揮的十一場演出錄音,全是「現場」的。第一場始於1937年倫敦,最後一場在1954年八月,他過世前三個月。正如他一向的特色,每一場的細節和強調重點都不一樣,但大略的輪廓是相同的。而最極端的演出是在1942年三月,其中第一樂章高潮的猛烈強度,雖然受限於錄音效果,仍然令人膽戰心驚。1951年在拜魯特年度音樂節,二戰後首度重新舉行的開幕式上,福特萬格勒也指揮了第九( 而華格是在1872年節慶劇院奠基典禮上指揮過第九)。福特萬格勒這次的指揮,在最後樂章懷著相當獨特的激動,表達了對人類遠景的無限寄望。



其實,1942年四月福特萬格勒是遭到戈培爾設計,才在元首的生日前夕於柏林指揮這件作品;這是他之前一直設法迴避的事。雖然他盡量推遲說他身體不適,以及承諾會在維也納指揮等等,但還是被迫在戈培爾致詞之後上台演出。我們在這錄音上聽到的就是這場演出的私下錄音,首度呈現於世。它是一份極其重要而充滿驚人強度的音樂文獻。其猛烈的程度,使得第二樂章的定音鼓聽起來像朱比特的雷鳴。而第三樂章強大的號角齊奏則預示了巨大的災變。最後樂章,在巨大的狂喜和凱歌之後,出現難以言明的樂段。福特萬格勒一向在結束前的小節上瘋狂加速,暗示了幾乎失控的激情。但是在這次演出中,最後幾小節呈現虛無的夢魘,朝著深淵潰逃,這是我在任何音樂中從未聽過的。就好像福特萬格勒所做的,正是湯瑪斯曼小說《浮士德博士》中的作曲家聲稱要做的:收回第九號交響曲,因為人類所有高貴面的希望和靈感都前功盡棄了。但福特萬格勒並未創作新曲代替第九,而是藉著發揮自己的結局,不可思議地重新喚起這件作品。華爾特 · 班傑明 (Walter Benjamin) 說過,每一個文明的文獻(記錄)同時是野蠻的文獻(記錄)。在這個第九交響曲驚恐的演出中,史無前例地證明了他的說法。


 

( 休閒生活音樂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oehauz&aid=47766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