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福特萬格勒的連續之夢
2016/06/09 21:29:02瀏覽394|回應0|推薦5



本文是 TAHRA 於1994年所出的,福特萬格勒在盧桑指揮貝多芬九號CD的附冊內文之一。

我自己覺得,這是我讀過最引人入勝而文情激盪的福老評介。撰文者針對福老的音樂詮釋所引用的評論,幾乎篇篇一針見血、直搗福老藝術的核心,讀來十分快意。

的確,福老的音樂創造了與世界本質的直接聯繫(引用文末句)。

此文的撰寫者René Trémine 何內 · 特雷米納是TAHRA的創辦人,而英譯 Myriam Scherchen米莉耶姆 · 舍爾欽乃名指揮家 Herman Scherchen 的女兒,同時也是TAHRA 的副手。

我們的時代,正走向大陸的文革或二戰時的納粹變局:狂亂,否定傳統;福老的音樂正是這亂世所需,是給予我們信心和安定的基石。

由於網路上找不到英文版本的網頁,為補譯文之不足,另貼英譯於部落格,請參閱:Furtwängler or a progressing drea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福特萬格勒的連續之夢 *1

威爾漢 · 福特萬格勒*2平生第指揮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近百次,第一次是1913年四月26日,在呂貝克 Lübeck;而最後一次是1954年八月22日,在盧桑 Lucerne。而這兩次之間,他還指揮了這件作品 96 次之多。

《呂貝克公報》以下述的評論迎接福特萬格勒第一次詮釋的第九交響曲:

「 福特萬格勒過於強調和熾烈的音樂性格,使他不能依照傳統的方式形塑這第九號。第一樂章中,當他藉著自身特有而獨具的映照能力所產生的穿透性和造形感,帶出恢宏而孤寂的境地時,可以立即證明這一點。而他詮釋的一些令人難以忘懷的時刻中,也許最令人震驚的是,命運這一巨大的主題從開頭54小節朦朧的背景浮現出來。同時在第二樂章,福特萬格勒以不同的演出方式令我們驚愕;如果我們略加深思,便知這是唯一正確的方式:事實上,在詼諧曲嚴峻的幽默以及充滿激情和視野的氛圍中,他成功傳達了第一樂章的基本精神,以便更熱烈地宣告慢板中對生命的肯定和終樂章的酒神式讚歌。
福特萬格勒透過這兩個樂章所成功傳達的,就算在純粹的音響層次上,也是他這兩年投入的交響曲演出中最具意義的盛事。」

第九交響曲的現場錄音共有九次被保存下來,包括音響品質最好的(盧桑)和最差的(1954年的拜魯特)。這九次的錄音如下:

1937年5月 倫敦和1942年 柏林(愛樂)

1943年12月 斯德哥爾摩

1951年1月 維也納(愛樂)

1951年7月 拜魯特(音樂節管弦樂團)

1952年3月和1953年5月 維也納(愛樂)

1954年8月 拜魯特(音樂節管弦樂團) 和盧桑(愛樂管弦樂團)

而其中有三場遠遠超過其餘演出,也就是’42年的柏林,’51年的拜魯特,以及’54年的盧桑。柏林場的演出充滿高度戲劇性和突然爆發的對比,呼應著戰爭的悲劇。全曲在終樂章的330小節達到最高潮,當三倍強音[a triple forte (fff)]發出聲響,像是加農砲,充滿了威嚇力。

音樂學家哈利 · 海布萊 (Harry Halbreich)在1970年對這次的演出評論道:

「在福特萬格勒的詮釋中,他總是強調第九和早期其它八首交響曲的差異鴻溝。 他毫不猶疑地將這件作品投向音樂史的未來。這未來首先是布魯克納(第九交響曲),其次是馬勒(第三和第四交響曲)。(… ) 第一樂章的高潮點是第一主題劇烈地重疊在調性的持續音上,而後者導入了再現部(301小節)。福特萬格勒一向在這個樂段用上兩個 定音鼓手,一個維持氛圍不見減緩的極強隆隆聲;另一個則在能量繃緊的高峰標示出狂暴的三倍強音的重擊 (301,305, 309, 311, 327 小節)。他所引發並釋放出的驚人而無限力量,沒有一個指揮家比得上。」

而這個慢板樂章,以其超乎尋常的豐厚性,難道不是福特萬格勒所曾達到的最高峰嗎——除了《英雄》的送葬進行曲之外?同時我們在地平線彼端約略看到,終樂章將依次在330小節的巨大極強奏達到最終高潮,跟著一個延伸的延長記號「這兒的非凡景象,感謝相稱的指揮家,使得貝多芬的作品得到與米開蘭基羅在西斯丁教堂的作品同樣的高度和力量。」

關於這個終樂章,福特萬格勒宣稱:

「促使貝多芬在第九號運用人聲並選擇歌詞的,正是先前樂章產生的迫切激力;而這個末樂章的主題又影響了其餘一切——歌詞、人聲、連章形式(cyclic form)*3。音樂史上幾乎沒有其它例子能這麼清楚地證明抽象音樂的可能極限。貝多芬的特質不在於所謂的觀念,而在於把這個觀念如此完整地轉換為音樂的能力。」

1951年拜魯特音樂節期間所錄製的傳奇音樂會,一開始就獲得無異議地一致讚賞——讚賞一個人物性格的高貴與神奇,他強烈的光與熱賦予樂譜絕大多數關頭崇高的特性。那是全新而近乎革命性的詮釋手法,其中暴力的戲劇性減少了,但強弱變化更為動人。第一樂章全然淹沒了我們;詼諧曲給了我們新的生命滋味;慢板及其迷人的抒情使我們出神入化;而終樂章幾乎在提升高揚中突然爆發,使我們泫然欲涕。

盧桑音樂會不只是一次演出而已,它的成就正繼續發揚光大中;它可謂福特萬格勒的傳世之作、他的白鳥之歌⋯⋯事實上他即將於三個月後死亡。這次演出展現了福特萬格勒的第三種表現手法(相對於’42年的第一種;’51年的第二種而言 / 譯者)。感謝傑出的聲音品質,音符的每一個細節都清楚呈現;愛樂交響樂團超越了自我。

最後一次指揮第九之後,福特萬格勒只演出了五場音樂會:

8月25日在盧桑(布魯克納七號)

8月30日在薩茲堡音樂節

9月6日在貝桑松(貝多芬音樂會)

9月19日和20日在柏林(他的第二號交響曲和貝多芬第一號)

然後到維也納進行《指環》系列最後一次錄音(從9月28日到10月6日)。之後前往加斯泰因(Gastein) 治療聽力問題。不幸當他回返克拉倫斯(Clarens)途中得了感冒,於是被送到靠近巴登-巴登的斯洛希伯斯坦(Schloss Eberstein)的療養院醫治直到去世,過程十分平靜。

福特萬格勒言簡意賅地總括他的藝術信念:

「 一旦以科學化的方式掌握彈性速度,這彈性速度就失真了。音樂的實踐不在於去努力完成什麼,而是去嘗試什麼,這才是重要的。就以米開蘭基羅的雕塑為例:有些作品看起來完美無缺、有些留下來的作品就像是粗胚 ;然而,影響我最大的是後者,因為我在其中感受到欲望的痕跡、夢的發展過程。這一點引發了我的熱忱:使我執著而不僵化,遊戲的同時注重偶發性,以完美的連貫性構思一件音樂作品,換言之,賦予心靈律動一種新的建構上的平衡。 我曾說過,巴哈和貝多芬相比就如木造的帆船和勇猛的獅子。第一位是史詩,第二位是悲劇;我從第一位的作品看到大海的意像,從第二位的看到巨河的意像 ⋯⋯ 」

因此,有一位評論家對福特萬格勒倒數第三次在貝桑松 (Besançon)的音樂會(1954年9月6日)評論道:

「 在福特萬格勒來說,音樂必須轉為血肉。老大師的作品呈現出的唯有真實(truth, 真相,真理)。這真實昨晚演出時被稱作貝多芬本人。因為,在其它時刻,貝多芬是福特萬格勒。而此刻,它就是音樂。這是一趟苦行之旅。我們原本期望一位魔術師,卻遇到了法師 。他追尋的完美,類似於藏人為得痊癒而沐浴雪中的聖地之一 。福特萬格勒所以能獲得如此成就,得歸功於像夢魘般的一系列苦行之旅。 同時要歸功於一無遮掩,歸功於他赤裸裸的姿態,歸功於某種形態的禁慾(苦行)。對他來說,音樂就是一種淨化:透過火與冰的淨化。福特萬格勒達到他藝術巔峰的同時,也臻至指揮生涯的天啓時刻。」

1934年10月,德國音樂學家約漢娜 · 托馬斯-裴陶( Johanna Thoms-Paetow ) 預言式地寫下:

「 福特萬格勒藉著音樂帶領我們進入肯定的生命和人類的心靈深處,無論生命顯得多麼徬徨或痛苦。這時我們經驗了最溫柔的震盪,以及自身內部各種程度巨大力量的衝撞;同時我們也參與了人類創造性精神的奇蹟,這富於創造的精神在所有音樂作品中揭露了自己。透過音樂,他將我們從宇宙的渾沌中導向光明,從動蕩不安和喧囂中導向和平與寧靜。福特萬格勒本人就是音樂自身,藉著他獨一的姿態特色創造了彷如真實心跳的節奏,而隨著他我們得以見證音樂表達中的奧秘:上帝,生命,宇宙,人類⋯⋯ 」

福特萬格勒的工作許多地方可以和馬勒相比,不但包括外在的工作範圍,而且特別是巨大的意志力,為了表現的需要幾乎以暴力達到洞見的視野。對福特萬格勒來說,毫無疑問,意志的表達是創造倫理的基本需求。而他最尊崇的藝術品,正如米開蘭基羅的創作,顯示了創作者如何奮鬥以實現他的需求。有位朋友問他,以如此不可抗拒的意志所實現的音樂,難道一定不會反映了末日的巨大災變?福特萬格勒驚愕地緘默一會兒,然後幾乎生氣地回答:「好啦,你知道,我是個悲劇演員(作家)⋯⋯」。

我們可以蓋棺論定:福特萬格勒終其一生,是個堅定的浪漫主義者,無論這信念曾將他導向什麼樣的誇張手法。他在指揮貝多芬第九交響曲時,完成了一樁神聖的儀式,並給了我們一張叔本華理論的清晰圖像:「音樂是唯一的藝術,它創造了與世界本質的直接聯繫;而正是這個本質可以演化為存在。」

René Trémine 何內 · 特雷米納 撰文
Translated by Myriam Scherchen 米莉耶姆 · 舍爾欽 英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註解】

* 1: Progressive Dream
連續的夢:包含了延續好幾個晚上的系列的夢。甚至第二天可以延續並銜接前晚的夢。像這樣連續的夢通常有助於解決生活(生命)上遭遇的問題。它們也許能幫助我們發現面對一個問題的各種不同選項,或提供不一樣的方式去面對一個問題、處境以及與他人的關係。參見: http://timetraveldreams.com/types-of-dreams-2.html#sthash.pGJaFMeV.dpuf

*2: Wilhelm Furtwängler 的發音,查多國語翻譯,德語發音為:https://translate.google.com.tw/#auto/zh-TW/Wilhelm%20Furtw%C3%A4ngler
中文勉強音譯為:威爾翰 · 傅爾維拉;其中“g”並不發音。
而中文“福特萬格勒”音譯自英語發音。

*3: cyclic form
連章形式。連接若干樂章為一體的大曲,謂之連章形式或連章樂曲;例如奏鳴曲,交響曲,協奏曲等。

( 休閒生活音樂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oehauz&aid=60936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