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聆樂筆記》老頑童帶領的酒神饗宴——可惜我錯失了上半場!
2016/06/18 18:02:57瀏覽238|回應0|推薦5


保羅 · 巴杜拉 · 史寇達 (Paul Badura-Skoda)

6月17日晚,大雨中赴音樂廳聆聽史寇達的演出。
上半場聽得不甚了了。
中場休息時,趁無聊之餘,提筆寫寫聆聽時的感想。其實史寇達整個上半場的演出我都不得其門而入,以至於間或不免瞌睡。但在這篇奇怪的書寫過程中,不知不覺走出迷宮,撥雲見日:恍然大悟史寇達的藝術造詣;於是一路書寫到音樂會結束不能自已。回到家來,不知如何刪修,就原樣照貼了。對或不對,均祈方家指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聆樂筆記》老頑童帶領的酒神饗宴——可惜我錯失了上半場!

最近在家裡聽了一陣子阿勞的鋼琴演奏,到了音樂會聽了史寇達以貝森朵夫的演出,一開始頗不習慣。
相對史坦威來說,貝森朵夫的音色比較明亮,高低音對比幅度大,但我總覺得少了厚重低音的部分,乍聽之下顯得表現弱了些。這也是我一直不能化入史寇達琴音世界的原因。
似乎他的音色少了渾厚的一塊,在表達上不那麼完整,少了一些襯托的細節;再怎麼表現,好像都偏向音樂的流動、音符的流動;而這流動無法挾帶意義,意義被甩掉了,因為少了低音厚重的表現。

他太專注於音的亮麗閃光,若說樸實,那是在音符的掌握上;或說,只有音符而無音符之所指。我當下覺得若要純粹表現音符,則要做到如托斯卡尼尼那樣的極其專斷準確地掌握與表現。而他不那麼專斷,有些地方拖沓,似想做彈性速度,但又無法藉彈性速度構築一個堅實的整體⋯⋯⋯⋯

咦~~~那不是一個非古典的,表現派的恣情演奏家嗎?
一個飛揚飄忽的演奏家;
一個頑童,音樂只是他遊戲的園地。
他是個遊玩者,玩音符,不玩意義;意義就在遊戲:任性而恣情隨興的遊戲。
他的音樂性格不是嚴肅的一種,他隨時準備離音符揚長而去,他不在作曲家寫定的窟窿裡。
他其實是熱情恣意的演奏者。
從這一點來看,太過癮了。只可惜我錯失了上半場。

他的鋼琴音色熾烈,彷彿是浪漫派到了20世紀轉化的表現派鋼琴家。或者往前逆推是巴洛克手法。
下半場的布拉姆斯一開始就攫獲我心,於是我終於進入了音樂,而不再管音色種種;
進入他的激情、布拉姆斯的激情與溫柔中,情緒的強烈對比中、迷惘中。

過癮之處在於他的隨興與恣意,音符成了他的玩具,觸鍵有力,帶熾熱的情感張力。
照著譜,他給當下的意義,不多不少,不在過去,不在未來,甚至不在現在,而是當下那一瞬即逝的,不在時間內的,因茲出神入化了。

於是想到,是貝森朵夫鋼琴才給他如此自由,進入幻化的時空中。其中毋需史坦威太過莊重遲滯的音色牽累。

到聽到蕭邦時,我泰然地跟隨琴音,享受琴音中閃爍的光芒,不再挑剔。
他的演奏絕對是一次再創造,也是因為這原因,使我上半場抱著舊有的聆聽習慣,無法進入這天馬行空的再創造中。

他隨心所欲的自由,如同柯爾托了!一個音就是一個世界。意義就在音色裡、音符裡。因為沒有那種厚重低音的干擾,所以自由了,自由地分享他的世界給我們。

隨時可聽到他一己的心意恣遊在音符與琴鍵上,柔情與激情、理性和感性,那麼自然地轉換著,一個清澈透明的純淨世界。聽他演奏的蕭邦華爾茲,整個人會跟著旋轉飛舞起來!

史寇達的音樂,如畢卡索晚年的畫,回歸兒童般的戲耍,天真而樸質、恣意而盡情。這真是一場天堂樂音的酒神饗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保羅 · 巴杜拉 · 史寇達 鋼琴獨奏會》節目單:

莫札特:D小調幻想曲,KV 397
海頓:C小調鍵盤奏鳴曲,HOB. XVI:20
貝多芬:C小調第八號奏鳴曲《悲愴》,Op.13

-----中場休息-----

布拉姆斯:六首鋼琴小品,Op.118
蕭邦:降D大調第八好夜曲,Op.27-2
蕭邦:降D大調搖籃曲,Op.57
蕭邦:降A大調第三號敘事曲,Op.47

( 休閒生活音樂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oehauz&aid=6227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