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4/02 16:31:46瀏覽659|回應1|推薦3 | |
眷村,是我童年的家,兒時的樂園,永難忘懷的記憶。 碇內有個「影劇六村」(現在又名影劇新城),我的家就在那裏,還沒改建前家家戶戶都是平房,櫛次麟比的緊緊相臨著,父親用鋼條縱橫交錯地搭起了一個籬笆牆,牆內是我們的庭院,可以種花也可以曬衣服;牆外隔著不到五公尺就是對面的人家。詩興大發時,我會學林黛玉葬花,但大部分的時間都在這道堅固的籬笆牆上練習我攀爬的技藝,來回於牆內牆外,有趣極了! 對面住著一對老夫妻,他們從大陸逃難到台灣,孩子沒能跟著過來,婆婆視我如己出,那件她一針一線縫製出來的棉襖背心是我收到過最珍貴的禮物,婆婆後來過世了,我們也搬家了,背心因為穿得太破舊被媽媽丟了(為此,我傷心好久),但這份愛心卻還暖暖地存在心底。 隔壁的沈媽媽,二個兒子都到外地唸書,大概是沒有女兒的關係,對我也很疼愛,她眼睛不好,要做女紅時,對著一牆之隔的我,叫喊二聲,我就去她家幫忙穿針,然後她就會賞一盒台富餅乾給我吃,那是他先生的公司所做的瑕疵品,也是我童年最高級的點心。 眷村內有一個遊樂場,我常去那兒盪鞦韆、溜滑梯和玩蹺蹺板。家門前不遠,有個大水溝,溯源而上就是條小溪,水較湍急時,我們就把腳浸在水裏,是夏天時的消暑秘方,再不然就到山邊有水的地方抓蝌蚪或去捕蟬。還有後山,是每年元宵節我們的探險勝地,眷村裏的大哥哥拿著火把,我們這些小小孩提著克寧奶粉罐做的燈籠跟在後面,成群結隊征服那一片黑暗。 另一項充斥在我腦海中的眷村記憶,就是各種美食的「味道」。眷村是個大熔爐,像我媽媽雖然是個本省人,但她會做各式各樣道地的外省食物,山東大饅頭、包子、餃子,不勝枚舉,每天下午都會有不同的點心「伺候」著我們的胃!當然,那些本省的食物更是不在話下,在那個物資貧乏的年代,我們吃的都是現在昂貴的純手工製品,反倒是現在最便宜的陽春麵,在當時我們還奉為珍饈呢!小時候,眷村內還有一家專門做包子、饅頭的店,每天下午出爐時間一到,香味傳遍整個社區,我最愛吃的就是「糖包」,三角形的外觀,裏面的餡是滾燙的糖液,咬一口麵皮,吸一口湯汁,暖呼呼地,嘴吧裏融合著發酵的麵粉味和焦糖的香味,久久不能散去,尤其吃到最後,包子皮裏都是結晶的糖,卡滋卡滋的咬在嘴裏,美味極了。可惜,這家店搬了,長大後我遍尋各種包子店,都再也找不著這種糖包了! 找不著的不僅是糖包,還有那些大自然的生態、為了省錢而激發出來的創意、以及如同家人般的鄰居。只有記憶,放在內心的深處,可以不被瞬息萬變的世界和流轉的時間奪去,可以隨時回想翻閱,叫人時而感激涕零,時而發出會心的微笑。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