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新店生活圈周遭的瑠公圳
2016/01/01 14:57:40瀏覽10892|回應2|推薦10

     話說,清乾隆年間(1739年)郭錫瑠為台北錫口一帶所開墾的農田,到新店尋找灌溉水源,因鑿穿岩壁做石硿導水隧道的艱鉅工程不順,而散盡家財,後與大坪林五莊交換水權(1753),五莊接續挖鑿石硿取水,修築大坪林圳,郭氏父子則改修築竹蛇籠,攔新店溪取水,造就了碧潭勝景,也建構了瑠公圳水利系統(1767),灌溉現今景美、公館、古亭、信義區、松山等地一千二百餘甲農田。水圳從碧潭圳頭引水閘門導引新店溪溪水,流經大坪林地區,利用木梘水道,跨越景美溪,源源流向台北市,成為當時台北盆地主要的農田水利命脈。時至今日,瑠公圳灌溉功能已失,許多地方成為污水下水道,也紛紛改成暗管,深埋地下,但碧潭圳頭至景美溪圳尾這一段長3.8公里,仍有多處是圳溝形態,活生生地呈現在新店人生活周遭,只是行色匆忙的人們視而不見,幾乎忘了瑠公圳的存在。 

        茲以實地踏查新店生活圈周遭的瑠公圳,用以懷念先人這段求生存的奮鬥歷史,兼以表達敬意。瑠公圳從碧潭大橋起,流經力行路、中華路、中正路、民族路、寶安街等,有多處路段仍然是以圳溝面目現身,爰記錄如后:

瑠公圳圳頭

     首先是圳頭段,是指國道3號橫跨碧潭大橋橋下的瑠公紀念碑、引水原址水栓、抽水站、仿製引水門等,範圍可包括周圍的瑠公紀念大樓(瑠公農田水利會新店工作站)、萬善同歸墓、淨水台、老樟樹,連同碧潭至力行橋間的吊腳樓,是最清楚、也最引人注目的遺跡。

民國70年代後,由於台北地區工商業、都市的快速發展,農田、圳路變更為建地,供商業、住宅或其他用途使用者日增,農田日漸減少,致使瑠公圳的灌溉面積逐年減少,最終於73年1月結束了灌溉供水機能,走入歷史。圳頭抽水站保留著瑠公圳控制灌溉水量的閘門,引水原址水栓功能已失,目前所見的水源並非來自新店溪,而是自來水,也無法利用圳路輸水至各農田,純粹是意象,供遊客發思古之幽情。萬善同歸墓則是當年開鑿圳道的無名英雄塚,瑠公農田水利會迄今仍維持著每年依例祭祀的傳統,而圳道邊陪伴走過多年歲月的老樟樹,則是瑠公圳故事的最佳見證者。

    吊腳樓是當初隨軍來台的外省移民暫時應急的棲身地,沿著力行路營房圍牆和瑠公圳溝間,蓋起來一長排相連的吊腳樓,大都是半欄杆式木質建築,地基木樁就佔著水利地,榮民榮眷如此這般一住4、50年,形成力行路11巷的特殊地景。新北市政府城鄉發展局自97年起,進行瑠公圳圳道整治及景觀再造工程,遺憾的是,為安全考量,吊腳樓因地基不穩固而拆除,居民只得搬遷。城鄉局為此舉辦「戀戀水圳魅力新家園彩繪活動」(102.11.30)

邀請居民參與彩繪,提供生活照、製作瓷磚相片鑲嵌現場,讓民眾寫下對瑠公圳的點滴回憶、感性字句,一一附掛在復舊空間牆面,留存作歷史演變的回憶。但是,所有這些改善、美化沿線公共空間的努力,都因為瑠公圳充作污水下水道的命運未改,自然異味難聞,加上沒有適時維護整潔,雜草叢生,其結果也就大打折扣了。

瑠公公園段

     瑠公圳流過力行路吊腳樓、新生街,從美河市旁、中華路83巷口前遁入地下,於是,介於中華路56巷至64巷、北新路、中正路之間,形成了瑠公公園,連捷運小碧潭線也從底下川行而過。公園座落鬧市之中,雖然不大,但因捷運新店區公所站近在咫尺,有地利之便,與社區居民生活密切結合,無論晨昏,人人不自覺地都會途經公園、或往公園裡散步遊走。晨曦微露,早起的人們已紛紛各據一方,熟練地展開各自的功課,元極舞、外丹功、法輪功、太極拳、早操、健走等等,百家爭鳴,此時是運動健身的公園。十點多,旁臨公園的立新幼稚園、三育托兒所得天獨厚,老師帶領小朋友來活動筋骨,此時公園是屬於他們的後花園。下午四點左右,兒童遊戲場上演祖孫三代同堂戲碼,小小孩忙著溜滑梯、玩蹺蹺板、爬繩梯,爺爺奶奶媽媽們笑呵呵地邊瞧著、邊話家常,朝日亭裏的歌唱班子吟詠歡唱,推著輪椅的外勞趁機開起同鄉同樂會,百花齊放,此時是大同世界歡樂公園。入夜,華燈初上,忙完整天辛勞活兒,媽媽們跳起排舞,年輕上班族戮力攀岩,青少年小朋友奮力滑著直排輪,還有不斷環繞攀岩場、公園、健步如飛的男男女女,此時夜幕低垂,公園卻是活力奔放。

  活躍在公園裡,熙來攘往的人們誰也沒在意地底下流通的瑠公圳,也聽不見隆隆奔馳的捷運小碧潭線,但會注意到緊鄰公園旁那棟紅磚建築,那是基督復臨安息日會三育紀念堂,紀念曾經座落此地的三育書院。此外,北新藝文廣場邊上還有劉其偉紀念碑,紀念這位終老新店的老頑童畫家,就以他創作的婆憂鳥塑像伴隨著。公園裡最大的敗筆是-一彎死水,據說,那是象徵與新店開發息息相關的瑠公圳,可有誰會連想到如此意象呢?

瑠公圳明德新村段

     瑠公圳從北新路二段27號旁巷道鑽出地面,蜿蜒穿過仁愛社區、博愛街,一路發洩滿腹辛酸氣味,直到明德路段才好不容易稍減風塵,圳溝兩側略為開朗,於是植栽楊柳垂蔭,花木扶疏,形成一片難得的帶狀公園,一座顯眼的紅色鐵橋掩映綠意中,還頗帶點兒詩情畫意呢。這小小的圳旁公園成為近鄰國豐里的銀髮族晨昏群聚的好地方,運動健身、泡茶下棋或擺龍門陣,偶而也有夜鷺來共渡溫馨時光。簡陋的休閒活動中心也扮演著公益角色,週末充當慈濟功德會的資源分類回收站。

瑠公圳和居民生活空間有多麼密切,從這一段短短的路面行程,竟有大大小小七座橋橫跨著,就不言可喻了。其中有兩座鐵橋專供人們行走,方便趕搭捷運的社區居民穿梭其間;另外的是水泥便橋,則汽車、摩托車、行人爭行,有時吵雜不堪;只有明德路段最像樣的一座橋,命名為「明德橋」,其他的,都是無名橋;只要安全、方便社區居民來往,無名又何妨。

    圳旁樹立著告示板說,「瑠公圳道新店特有,常保清流子孫同享」,「河道整潔水常流,環境優雅福人居」,可惜如同告示板上亂七八糟的廣告招貼般,圳溝常遭污水荼毒,誰又真正在乎瑠公圳啦?

瑠公圳大坪林段

     接著,瑠公圳從民族路加油站旁,由地底下橫過民族路、斜切北新路,進入寶安街,在大坪林文化市場旁探出頭來,但密集的市場攤販沿著圳溝擺開,棚架站在圳溝上,一直連綿到天主教聖三堂,怕不有上百公尺長,巷道變窄不說,帶來的髒亂可讓鄰近居民困擾不堪,連肉食性的夜鷺都來棚下定居了。之後,瑠公圳傍著大坪林捷運站共構大樓後方前行,時明、時隱,穿過民權路、中興路,最後一段露臉已近快樂旅社旁了。據資料記載,當年瑠公圳在這兒利用木梘水道引水,跨越景美溪,灌溉台北盆地幾近一半的農田,甚至「梘尾」(景美)都成為地名了,真是功德無量啊。

 如今,木梘水道無影無蹤,時光推移,世事無常,後浪推前浪,新舊汰換的齒輪無情地碾壓過去,連日本人1909年蓋來取代木梘水道的全台第一座鋼筋水泥橋─ 瑠公橋(橋下建涵洞,輸送灌溉用水)都拆除了,瑠公圳既已完成階段性任務,功成身退,也只能活在有心人的記憶裡了。

 

( 在地生活大台北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kt19813&aid=41472002

 回應文章

vera101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9/27 16:57

您好! 我是在去年開始漫步瑠公圳遺址. 過了夏天想到新店尋跡源頭.

讀了您的文章, 如獲寶物, 受益良多. 

謝謝您的分享!

jordan(jkt19813) 於 2018-09-30 23:14 回覆:
有共鳴,是最高興的事了,謝謝。

候鳥
2017/03/21 15:45
好文,謝謝您的用心記錄。瑠公圳是台北的歷史寶貴資產,可惜淹沒在時代的洪流下。(da@abc.com)
jordan(jkt19813) 於 2017-03-24 11:29 回覆:
謝謝,很高興有人喜歡這篇報導。新店是第二故鄉,住了三十幾年了,認識瑠公圳,才認真踏勘、用心記錄,勉力為大台北地區重要的水利灌溉工程留下現存的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