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漫談我所認識的台南古蹟(五)~赤嵌樓.祀典武廟.開基武廟.大天后宮.臺灣天壇.府城城隍廟
2021/09/28 23:25:44瀏覽931|回應0|推薦7

    赤嵌樓、大天后宮、祀典武廟、開基武廟、臺灣首廟天壇、府城城隍廟等都是台南府城源遠流長的著名宮廟,香火鼎盛,人氣歷久不衰,且廟堂匾額古色古香,多不勝數,又都座落中西區一小區塊內,相距不遠,朝聖頂禮膜拜或走讀古蹟文物,無不相宜相輔。不過,往年我們家大多是春節期間去台南岳家,過年時拜廟祈福,本來順理成章,但通常是白天出遊,拜廟禮佛拈香往往是在夜晚時刻,斯時祈福人潮洶湧,夜晚光線不佳,因此留影宮廟的鏡頭反不多見,日後再造訪,記得要多補上廟宇風采,庶免再留遺憾。諸君如有興趣,亦可一次逛遊、走讀豐富史蹟,包君滿意。

    赤嵌樓(台南市中西區民族路二段212號)為內政部民國71年12月28日公告的第一批15座一級古蹟之一,屬文化資產保存法評列的國定古蹟,飛簷紅瓦,樓閣巍峨,古味十足,內有海神廟、文昌閣及蓬壺書院,外圍庭院綠草園地豎立著國姓爺鄭成功受降雕像,英姿煥發,令人景仰;狀似石龜馱負的9塊贔屭御碑,自大南門城內移來,在牆邊一字排開,罕見、獨具,增添史蹟氛圍,更是吸引遊人目光的焦點,讓人津津樂道。

〈按:古早時候,台南市西部為台江內海,還是一片汪洋,西緣沙洲環繞,東岸是平原,屬平埔族新港社領地。荷蘭人於1653年在赤崁行省興建歐式軍事要塞「普羅民遮城(赤嵌樓)」(Provintia省城,俗稱紅毛城、或番仔樓)與安平「熱蘭遮城(安平古堡)」遙遙相對,互為犄角,熱蘭遮城為荷蘭總督統治中樞,普羅民遮城則是行政及商業中心,惟清代時即已傾圮,僅留部分殘蹟。今日所見的赤嵌樓,大部分是19世紀中葉後,陸續在荷蘭城堡遺址上興建的大士殿、海神廟、文昌閣、蓬壺書院、五子祠(供奉宋儒朱熹、程灝、程頤、張載和周敦頤)等建築,以及日本人於1921年拆除大士殿時發現的普羅民遮城舊堡門、荷蘭砲台等殘蹟,和民國49年(1960)從臺灣府城大南門城內遷移過來的9塊贔屭碑。赤嵌樓史料本已珍貴,加上神話附會的傳說故事,更增古蹟餘韻,引人盎然趣味。部分照片攝於20020825

〈按:清季,福康安平定林爽文叛亂事件後,乾隆皇帝欽賜10座龜趺贔屭御碑表彰其功勳,碑高3.1公尺,寬1.4公尺,以金門麻糬石雕刻而成,其中4座滿文,4座漢文,2座漢滿文並列;御碑運抵台南府時,其中一座不慎掉入港內,乃另以砂岩仿造一座;目前有9座御碑置放赤嵌樓,漢滿文合刻的其中一座,安置於嘉義公園中,稱為福康安紀功碑。掉入港內的原龜趺碑座,於1911年被漁民撈起,供奉在南廠保安宮內。據傳說,贔屭是龍生九子之一,又名龜趺,貌似,有齒,好負重,力大,可馱負三山五嶽,因背負重物特性,故多作為石碑、石柱的底台或牆頭裝飾,屬靈禽祥獸。

      祀典武廟(台南市中西區永福路二段229號)建於明永曆19年(1665),是當時官建祀典廟宇之一,主祀關聖帝君,亦為國定古蹟。武廟座北朝南,面向永福路,隔著民族路與赤嵌樓相望,採三開間三進兩廊式廟宇建築格局,重簷歇山式屋頂,搭配朱色外牆與山牆,屋坡由前而後,層層上升,各殿高度呈現起伏變化,到正殿達最高點,飛簷斜頂、朱色外牆山牆、造型美觀此一特色永福路旁觀賞最是相宜。其次,門上方武廟大匾額、廟門用門釘而不繪門神(中門72顆、左右側門各54顆)、殿內「大丈夫」匾(道臺楊廷理於乾隆59年,1791所題),都為民間尊崇武聖的特別設計,值得參觀時仔細端詳。

〈按:祀典武廟「大丈夫」匾與天壇「一」字匾、城隍廟「爾來了」、竹溪寺「了然世界」,合稱台南四大名匾「了然世界」匾,請參閱:「當年,我們家一起去旅行~(六)趁過年回娘家先後走訪北港朝天宮.台南竹溪寺.墾丁公園.鵝鑾鼻公園.溪頭森林遊樂區http://blog.udn.com/jkt19813/131986500」。〉

    附近另有一座人稱小關帝廟的開基武廟(台南市中西區新美街116號),早年船運還能行抵市區五條港時,此廟已建立河港邊,為全台首座關帝廟,故稱「開基武廟」,因由民間興建、管理,廟場小小,維護上也不比官建的祀典武廟,又經多次整建,古建築僅剩正殿部分,故內政部於1985年登錄「開基武廟原正殿」建物為古蹟。除正殿外,開基武廟另有可觀之處:廟門亦採用門釘取代門神、廟內一口1858年懸掛至今的古鐘,以及懸掛廟堂之間、分別賜題於乾隆、嘉慶、光緒年間的「衡文天闕」、「行大道」、「立人極」等歷史悠久的匾額,可都是罕見的史蹟文物喔。

     鄰近巷弄之間,還有另一座國定古蹟一 祀典大天后宮(台南市中西區永福路二段227巷18號),建於清康熙23年(1684),為台灣第一座官建媽祖廟,也是唯一列入官方春秋祭典的媽祖廟,為府城公廟,在台南人心中具有重要地位。大天后宮廟址原為明寧靖王府邸,寧靖王捨宅後轉變成媽祖廟,舊稱東寧天妃宮。清朝施琅領兵攻佔台灣後,在此接受鄭克塽投降,並立「平臺紀略碑」,嗣後擴充改建為三開四進、規模宏大的媽祖廟,受晉封為天后宮,納入春、秋祀典。清廷割讓台灣,台灣民主國成立,第二任總統劉永福曾以此作為總統府。大天后宮曾經歷如此這般的歷史舞台背景,故在政治上亦頗具象徵地位,且天后宮原建築保留明末王府格局,為台灣絕無僅有的明代官府建築,紅色大門飾門釘72顆,彰顯祀典官廟及媽祖崇高神格;廟堂的石刻、木雕與彩繪均甚為可觀,還珍藏有上百匾額,包括清代皇帝所賜在內,如雍正的「神昭海表」、咸豐的「德侔厚載」、光緒的「與天同功」等都屬珍貴史蹟。

    台灣首廟天壇(俗稱天公廟,台南市中西區忠義路二段84巷16號)為主祀玉皇上帝的道教廟宇,廟址係明鄭時期奉明正朔、築台祭告上天的天公埕,至清朝咸豐4年(1854)府城官民集資建廟立壇,隔年完工,是台灣史上首座壇廟,也是台灣唯一官民合建神廟、唯一以牌位代替神像祭祀的神廟,每年正月初九天公生日,善男信女絡繹不絕,香火鼎盛。台南天公廟於1985年經內政部指定為三級古蹟,古色古香自不待言,參觀時不妨多瀏覽:建廟之初即已存在的「一」字匾,廟門飾門釘而不用彩繪門神,多達5對雕工精細的龍柱,尤其清同治年間的正殿龍柱、咸豐年間的前殿和後殿龍柱,以及三川門側門清代的抱鼓石石獅,都十分具有藝術和歷史價值。

    臺灣府城隍廟(台南市中西區青年路133號)創建於明永曆23年(1669),主祀府城隍威靈公,稱為承天府城隍廟,是台灣最早的官建城隍廟;明代對城隍封名,以其掌管現世與來世一切事務,是司法神,為地方官入境必告,朔望行香,春秋二祭之廟。建廟三百多年,留存乾隆、嘉慶年間古物眾多,如石棹、石爐、石燭台、石碑、磁爐、金鼎、柱聯、木匾等等,琳琅滿目,古意盎然;其中最為人傳誦的是,甫入廟門,迎面而來的「爾來了」匾,以及正殿所掛大算盤和左右刻聯一「善惡權由人自作,是非算定法難容」,戒惡揚善、勸世警惕的意味濃厚,猶如當頭棒喝。因其深具歷史、文化、建築、宗教與民俗價值,內政部於民國74年11月指定為二級古蹟。(部分照片攝於20140331)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kt19813&aid=16858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