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101115~22京都賞楓自助旅行之六~伏見稻荷大社千本鳥居.東福寺國寶三門.本坊庭園.通天橋紅葉.東寺國寶五重塔.弘法市集
2024/11/12 23:24:58瀏覽496|回應0|推薦4

    昨夜摸黑抵達下榻的伏見区京都伏見館民宿,清晨(11/21)信步走訪附近景觀,社區清靜,小河清澈,一平如鏡,河畔金黃色銀杏點亮鮮明秋景。步行五分鐘就有電車站,站上方清楚立著「伏見稻荷大社」指示路牌。

    伏見稻荷大社位於稻荷山腳下,始建於711年的神社本殿供奉稻荷大神,掌管五穀豐收和商業繁榮,是日本各地3萬多間稻荷神社的總本宮,想當然耳經常吸引商人、農民與庶民前來參拜。自江戶時代起,參拜的信徒和企業祈福還願為神社奉納鳥居,經年累月的捐贈,已累積成最具標誌性的景點-「千本鳥居」,一排排朱紅色的鳥居,沿著登山道一路延伸,如夢似幻,彷彿紅色隧道,導入神明境地。同時,因日本人相信狐狸(或稱狐)是稻荷大神的使者,在神社內外可以看到大量狐狸雕像,口中叼著稻穗,象徵豐收與繁榮,好像膜拜的狐仙

    山間神社,步道上設千本傳統朱紅色鳥居和階梯,參觀如登山,走到第一段鳥居,一座緊貼著一座,每座鳥居都打上捐贈者姓名、年代,由此可知捐贈信眾無計其數。第二段鳥居分成兩路,左右兩道鳥居隧道都通往「奧之院」占卜運氣的輕重石(おもかる石)置放在右側的一對石燈籠上,據說,許願後將石頭舉起,如果覺得比想象中輕,心願就能成真,反之,如覺得比預想中重,則心願難以實現云,遊客爭相嘗試,好玩嘛,姑且一試山上,看到有菊徽標識的伏見神寶神社,是獨立的神社,據說創立於平安時期,主祭天照大御神,配祠稻荷大神。神社旁的竹の下道,蒼翠竹林夾道,感覺不輸嵐山的竹林小徑,我們就略過沿途有許多小神社、雕像和休息區,足以滿足絡繹於途的參拜者、登山客、遊人所需。此外,日本寺廟常見的祈福還願木板繪馬,為房屋形狀的五邊形,這裡的繪馬做成狐狸模樣,獨特而少見,狐狸臉部的表情還可自行隨意繪畫,讓參拜者開心,非常受歡迎。(請參閱:「20101115~22京都賞楓自助旅行之二~嵐山渡月橋.保津川遊船.天龍寺.竹林小径.常寂光寺.嵐山駅足湯https://blog.udn.com/jkt19813/181048779」)

    東福寺(京都市東山区本町15-778京都市東側九条通和十条通之間)建於1236年,歷時19年,至1255年七堂伽藍(傳統禪宗建築群中不可或缺的七座建築,包括統稱為三目堂禪堂浴室廁所)始完工,是臨濟宗東福寺派本山;曾遭遇多次戰火,其三門國寶於1425年重建,高22公尺是日本現存最古老的禪寺山門建築;龍吟庵國寶方丈則是最古老的方丈建築,周圍環繞枯山水禪宗庭園傑作;以及指定為名勝的方丈本坊庭園,周圍北、東、南、西四座風格不同的庭園,且東福寺向以錦秋聞名,是京都知名的賞楓勝地,故而列入我們賞楓行程中

    從國寶三門出發,這棟禪宗式國寶建築呈五間三戶、雙層二重門格局,人字形斜脊屋頂、銀黑瓦葺頂,祥和沉靜內斂的氛圍,以及庭前水池映現的倒影,每個角度都美,吸引我們環繞瀏覽、再三取景;寺裡佛像莊嚴、天花板上飛龍穿雲而出,栩栩如生引人矚目。引人注目的,還有座落三門、本堂(正殿)周邊,自室町時代(1336~1573)保留至今的禪堂(瞑想室)、東司(廁所)及玉石(沐浴室)維持著銀色屋頂的木造簡樸建築樣貌據說是日本現存最古老的三目堂建築,而被日本政府指定為重要文化財產

〈「三目堂」即三默堂,是禪道修行禁止說話的地方,列入傳統禪宗寺院不可或缺的七道伽藍建築群之中。〉

    東福寺庭院已見秋紅處處,及至到了名勝通天橋,但見滿坑滿谷的大片紅葉和擠滿的賞楓人潮,則感令人震撼;緣寺院內有一條仙玉庵溪谷東西橫貫,其上建有雲、通天和偃月三座木造長橋,尤其通天橋往上走到開山堂,溪谷兩岸楓林盡染,從通天橋和臥雲橋俯瞰楓樹林覆蓋的山谷,更是層次分明、渲染成燦爛的大片火紅,不管由通天橋拍臥雲橋,或由臥雲橋望通天橋,只見一片如海楓紅,美不勝收知名的賞楓景點果然名不虛傳。東福寺地勢起伏,風景如畫,楓紅仰拍或俯拍皆宜,相較於南禪寺、永觀堂、常寂光寺有比較多的廟宇建築和造景搭配,但東福寺楓紅滿山谷,景色可壯觀多了,遊客多如過江之鯽,密密麻麻,亦不可同日而語,或可稱為數大之美吧。(請參閱:「20101115~22京都賞楓自助旅行之三~平安神宮.南禪寺.永觀堂.哲學之道.銀閣寺.京都大學.永觀堂觀賞夜楓https://blog.udn.com/jkt19813/181137852」)

    隨後穿過本堂,直走向列為名勝古蹟的方丈庭園,周圍有北、東、南、西四座庭園,各具風格,稱為佛教八相花園:南庭最大,位於方丈室前方,為大型枯山水岩石花園據說是描繪非常經典神話世界從東到西由四塊岩石組分別象徵傳說中的「瀛洲、蓬萊、壺梁和方丈」島嶼,「八海」沙紋陳現的是大海,岩石上描繪龍和島嶼,這邊緊鄰關閉的西唐門,遠端有幾座長滿青苔的聖山,與岩石區域截然分開,人造景點數量位居四園之首,也是坐在走廊地板上靜觀冥想人數最多之處西庭長著柔美的青苔和杜鵑花,植株修剪成方格圖案,棋盤狀,似「井田」,代表稻田。東庭枯山水則利用七根圓形石柱佈置在田中,狀似北斗七星,青苔、樹籬環於外側。北庭由青苔和正方形石頭相間排列,組合成苔蘚庭院,逐漸淡出於周圍環繞的杜鵑花叢和樹林中,稱為本坊庭園,據說是日本最著名的花園之一。庭園借景通天橋及溪谷紅葉,秋日造訪,自然平添綺麗秋色。四座花園裡的植物、石頭、沙子都是尋常所見之物,惟經過精心的石頭置放和場地佈局,似帶禪機而賞心悅目,或都與佛教和禪宗生活方式息息相關,故而擊節讚賞者大有人在

    賞楓寺廟行最後一站,選擇離京都車站不遠、歷史悠久的東寺。東寺(教王護國寺)位於京都市南區九條町,創建於794年遷都平安京時,天皇於823年賜予弘法大師(空海),作為真言宗總本山,境內列入日本史跡、世界遺產名錄的名勝古蹟眾多,其中,國寶五重塔高54.8公尺,為日本最高的木造五重塔,被視作京都的象徵,非常美麗,十分搶眼醒目,且一樣有紅葉可賞,吸引我們繞著這座五重塔取景,加上湖面倒影時更是令人驚艷。在東寺,遇見結隊而來的信眾,巧逢每個月21日(弘法大師圓寂日)的市集(弘法市),讓我們印象深刻,尤其御影堂前市集,農產品、漬物、手作小吃、生活用品、布料和服古董等等,攤位多元豐富,什麼都有,東寺寧靜古樸,黃昏陽光無限好,一攤一攤慢慢逛,竟忘了來東寺觀光名勝史跡的初衷。

〈東寺內,列國寶的還有金堂(放置顯教的本尊藥師如來佛,伽藍的中心建築)、大師堂(御影堂,遣唐使空海(774~835)故居),以及列重要文化財的講堂(放置密教佛像、立體曼荼羅,大師弘法處)、食堂(供奉十一面觀世音菩薩、四大天王,現為寫經處)等,特別的是各殿宇的位置、排列與規模維持著建寺之初模樣,從南大門望去,金堂、講堂及食堂等殿宇由南而北整齊地排列成一條直線,跟日本平安時代初建時完全一樣,非常珍貴。〉

    入夜了,旅人仍充分利用時間,回到京都市中京區,參觀三条街區地段的新風館、京都文化博物館、六角堂,浮光掠影,也算到此一遊了。新風館原是京都舊中央電話局,是京都指定登記文物第一號,2001年時邀名建築師隈研吾操刀改建、並改名,與烏丸御池地鐵站南連接,設計出一棟與歷史街道調和、熱鬧且富有魅力的新建築。京都文化博物館常設展介紹桓武天皇794年遷都京都,迄江戶時代一千多年的京都城市歷史從八世紀一直到近代,想認識京都歷史的人值得去參觀;可我們無緣參觀,無意中看到策展的人們勤奮工作的場景。六角堂正式名稱是紫雲山頂法寺,興建於587年,供奉觀世音菩薩,為一座小小的寺廟,因本堂呈六角形,寓意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皆得清淨而得俗名六角堂,且更廣為人知。而且,因和尚為了每日插花供佛,在池邊搭個小坊,無心插柳,不想發展出池坊花道,成為全世界池坊流的總部。

    依依不捨,終需告別。隨後轉赴京都車站,搭乘JR Haruka特急前往關西機場,夜宿日航關西空港飯店。次日(11/22),從從容容自關西機場,搭乘12:55長榮班機飛返台北,為家族賞楓行劃下圓滿句點,留下滿滿美麗秋色的美好回憶。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kt19813&aid=181323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