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240518參觀淡水巫登益美術館雜記
2024/06/08 13:37:32瀏覽230|回應0|推薦8

     巫登益美術館2020年創建於台北101大樓,聲譽鵲起;2022年接踵於新北市淡水古蹟園區教士會館開設新館(新北市淡水區真理街32),將建於1875年的歷史建築整修活化,以融匯東西方的開放態度,著重發揚當代彩墨藝術,打造台灣本土藝術與世界交流的國際藝文平台,圖推動台灣藝術未來走向。我們慕名於5/18搭乘捷運至淡水、轉搭公車前往參觀。

    巫登益美術館座落古樸的真理街,從中正路與馬偕街街的小小三角公園(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256)出現馬偕塑像起,正如這座非常醒目馬偕頭像雕塑,誇張得幾乎與人等身長,是台北縣政府(新北市政府)緬懷其貢獻所立馬偕意象如影隨形,來此地參觀,你一定不會忘記這是馬偕醫師過去發展的地方。是的,加拿大傳道士馬偕博士1872年3月遠渡重洋,於淡水港登陸傳教淡水為宣教、醫療和教育基地,在此娶妻生子,死後並埋骨於此;1875年起,他親自設計督建馬偕故居和教士會館,兩棟相鄰的西班牙式白堊洋樓,以及真理大學前身牛津學堂等建築,融合台灣風土與西洋文化,在淡水區刻下重要印記。巫登益獨具慧眼,選擇馬偕監造的教士會館,修復、活化、運用為美術館,該館所在地、建築與庭院都很有可觀,真可謂相得益彰。

    美術館入口標識著巫登益當代藝術園區、巫登益美術館,為什麼有兩項不同的稱謂?當下有些納悶,待經過購票門房前的小徑,轉個彎,豁然開朗,同時並呈的一側中式紅磚牆燕尾脊民房(接待室、商店)、另一側是西式白粉牆黑瓦建築(美術館),瞬間若有所悟,或許業主認為以藝術園區為名,用以提醒遊客,觀賞藝術品時,也莫忘了欣賞具藝術之美的建築與庭院特色。美術館分別在小巧玲瓏的各個房間展示巫登益個人畫作,各房間相互連通,因此,穿梭其間觀賞藝術作品時,同時也自然地瀏覽房間的佈局擺飾、白牆壁、木框窗、天花板、圓拱門通道等,展間常附有舒適的沙發座椅休息空間,似意在歡迎來賓坐下來悠閒看展覽;中央通道走廊展示幾公尺長的台灣攬勝圖山水畫卷軸,參觀那天,正好看到志工小姐親切導覽的畫面,感覺好溫馨。我們繞道而行,忽然發現漂亮的畫面,長長廊道靠弧形大落地窗邊,擺設如咖啡廳等級的白色沙發座桌椅,陽光透過圓弧玻璃窗照射進來,光影呈現在地板上,好美,這畫面讓我凝視良久,竟脫隊了,也捨不得離開。

    在戶外欣賞這棟白色兩層樓洋房,如同藝術品般佇立褐色地磚上,又是另一番光景:閃亮白牆上,鑲嵌著一樓圓弧拱形窗、二樓方形窗,屋頂陽台花瓶形欄干,在藍天、庭院老樹綠葉襯托間,美輪美奐,尤其陽光映照下,顯得格外耀眼。院子裡,老樹綠葉成蔭,觀景台直面觀音山,游目馳騁,看山、看淡水河,甚至看海,視野幾無遮蔽,心懷舒暢。濃蔭下,陽光穿透,正好灑落於原木茶几圓凳,旁側一座鐵製旋轉樓梯,有兩位女士攀緣直上三樓屋頂陽台,旋轉樓梯造型獨特,有女士加持,頓時益發美觀漂亮,這個角落讓整個園區更加生色起來。

    離開美術館後,沿真理路下行,走向淡水河,途經新北市私立淡江高中附設國小部純德小學(校址沿用馬偕創設的台灣史上第一座女子學校淡水女學堂校舍)真理大學、紅毛城,倘佯河畔,百年多來,淡水河、觀音山依舊美麗,淡水夕照仍然引人入勝,馬偕博士也還在人們心中。

〈按:馬偕藝術銅像是臺北縣政府補助淡水鎮公所辦理的「藝術街坊發展方案」項目之一,藉由溯源對淡水有貢獻並建立深厚情感的加拿大宣教士馬偕博士(Rev,Georgelie Mackay),鋪陳在地居民建構新淡水,以延續在地歷史傳承的精神。溯源起自馬偕上岸處(位於淡水郵局後方河岸處),「馬偕上岸小方舟及馬偕禱告雕像」(馬偕博士187239搭乘小船,在淡水河岸登陸,手捧聖經跪在地面上禱告)、觀潮藝術廣場、藝術街298(淡水藝術工仿)滬尾偕醫館、馬偕銅像(三角公園),連結為淡水藝術展示中心。〉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kt19813&aid=180696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