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只要搭捷運或公車就可以享受登山樂趣~4 芝山岩
2014/04/20 15:31:03瀏覽17228|回應0|推薦9

() 從台北車站搭捷運淡水線,約30分鐘可抵達芝山站,從捷運站1號出口,往福國路直走,轉到至誠路,步行約15~20分鐘,可分別從惠濟宮、考古探坑教室或芝山公園等處健行上芝山岩

    老同學都早已逾65歲,那天,為避開車多吵雜,選擇走河堤「雙溪河濱公園」,往芝山公園方向步行約15分鐘,就到達「百二崁公園入口,再向前行,從雨聲街「芝山文化生態綠園」上山,不想卻是成就了一趟意外驚喜的知性深度小旅行:

    一是發現雙溪河濱公園綠帶美的出乎意料,沿溪兩岸綠草如茵,自行車道旁樹林成蔭,溪水雖然不見清澈,可幾處出水口都是上百吳郭魚群麇集,浮游水面,只見黑色魚頭鑽動爭逐,煞是有趣。

     其次,「芝山文化生態綠園」除常態性的芝山岩展示館、自然教室、生態暖房、水生池等外,還有野鳥協會認養的「得得野鳥收容之家」常常遭人忽視,卻是非常吸引人的。它專事收容、養護受傷野鳥,待其痊癒後野放;目前寬大的鳥籠裏大概就有上百隻各類野鳥,光是各種貓頭鷹,只要耐心蒐尋,就能算出18隻來;還有2隻平時難得一見的藍腹鷴,雖是隔著鐵絲網,可容得人們近距離仔細觀賞,這樣的機會到那兒去找啊。怪不得一群四、五十位香港小學生,由老師帶領著遠道而來作戶外教學,看到他們團團圍著導覽志工,指指點點、津津有味地圍觀這些受傷野鳥的畫面,覺得好溫馨,也恍如看到愛護自然的環保幼苗正在萌芽茁長。

    更幸運的是,有緣得識生態綠園資深志工張小妹〈民國34年次喔,但跟老同學排序,只好屈居小妹了〉,並幸虧獲得她的導覽解說,得以有系統地重新認識芝山岩。

    芝山岩雖只是一座標高52公尺、範圍不大的獨立小山丘,但考古發掘出史前芝山岩文化、圓山文化等七個文化層的遺跡,使台灣歷史可上推約四、五千年。芝山岩遺址現在「考古探坑教室」展示,已被列為國家一級古蹟。

    先民由唐山渡海來台開墾,在芝山岩也留下許多足跡,諸如:

  惠濟宮 ─漳州人把守護神「開漳聖王」也一併帶來,並在1752年始建惠濟宮。目前惠濟宮有主祀開彰聖王、文昌帝君的道教神殿,也有奉祀觀音佛祖、地藏王的佛教聖殿,其側曾為文昌祠義學堂(為士林國小前身),是個融合佛、道、儒的寺廟,至今已有二百五十多年歷史,被列為國家三級古蹟。惠濟宮歷經多次整修,最近一次(1976)整建為三進五門閩南式廟宇,華麗堂皇有餘,卻古意多所流失;歷次修建時拆除的石柱碑聯則集中置放廟旁的懷古園,僅隨意擺放,未見規劃。

  西隘門 ─清朝咸豐年間,漳泉械鬥,漳州人曾以芝山岩惠濟宮為基地,設東、西、南、北隘門,居高臨下,據險以守。目前僅存西隘門,石砌城牆和其上雉堞、銃眼均保存得相當完整,是市定古蹟。

  同歸所 ─此處集葬了清朝乾隆年間林爽文事件與咸豐年間漳泉械鬥的無主罹難者遺骸,所以也稱作大墓公。「同歸原有數,一所豈無緣」,內政部已於1979年指定為三級古蹟,落土為安,安息吧。

  懷古園陳列著「芝山合約碑記」、「惠濟宮碑記」,兩塊都是清道光年間所立;西隘門和惠濟宮間,步道山壁岩石上的「洞天福地」刻字,則為潘永清於同治十二年(1873年)所書;漫步芝山岩,隨處可都是古蹟啊。

    日本據台,為了積極推行日本語文教育,在惠濟宮文昌祠原址成立了第一所「芝山岩學堂」,1896年元旦,第一批來台教授日語的六名教師在路上被台灣義勇軍伏擊殺害,就是所謂的「芝山岩事件」。事件後,日本人在芝山岩頂點設立神社,紀念罹難教師,神社前立有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所書「學務官僚遭難之碑」,簡述事件始末,另有「六氏先生之墓」石碑,刻載遭難教師姓名。當年日人為塑造仰之彌高的精神象徵,刻意修築參道,由山腳下到山頂神社正殿參拜,需踏上120崁石階,此即今日芝山公園正門的百二崁台階

    台灣光復後,芝山岩成為情報局的後花園,又離士林官邸不遠,且是周遭地區的制高點,可掌控附近動態,因而有駐軍以保護官邸。目前駐軍都已撤離,但遺留有房舍、崗哨亭、彈藥庫、砲台等物,如芝山文化生態綠園就是由彈藥庫所改建,舊砲台則只遺磚石結構,成為觀景台。從芝山岩最高點眺望,視野頗佳,下臨陡峭山壁,山腳下是情報局,國安局在對面山坡上,似可作為兩蔣時期的歷史見證。

    至於日人所建的芝山岩神社及相關碑石曾遭仇日人士搗毀棄置,神社也被改建成「雨農閱覽室」,紀念戴笠(雨農)先生,且另立「芝山岩事件碑記」,以不同的歷史角度記述該事件始末;直到200112月才又陸續修復,重現當年舊觀。

    日人芝山岩既建有神社,又發現史前遺跡,故禁止伐木,因此山上多能保留原始地質風貌,蓊鬱樹林,巨樹參天,其中雨農閱覽室旁的大樟樹已高齡三百歲,據說是台北盆地最古老的樟樹。

    步道設施建構完善亦為芝山岩特色,為了保護特有的自然、歷史、文化遺跡,不讓人們任意踐踏破壞,特地修建了架空、兩側有圍欄的環山無障礙棧道,如蛛網般迂迴繞行,棧道材質是塑料枕木加上防滑鋁條,有彈性,軟硬適中,寬闊而平緩,行走其上舒適而不費力,輪椅都可直接推著上山。但遊客只能走在步道上遠觀,離步道稍遠處即難以細看,還好步道旁立有解說牌,圖文並茂,稍能滿足好奇心靈。

    芝山岩小小一座山丘,蘊藏著台北盆地滄海桑田的地貌變化紀錄,方圓之地又融會上下古今多少人文故事,簡直就是台灣歷史的縮影,擁有如此豐富多樣而獨特的自然人文資產,可真是值得大家細細品味的寶藏啊。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kt19813&aid=12659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