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當年,我們家一起去旅行(72)~89.5.10~22荷蘭.西班牙.葡萄牙旅遊-3馬德里鬥牛場盛況.普拉多美術館.西班牙王宮.大教堂.西班牙廣場.哥倫布廣場.世界文化遺產古都托雷多
2024/06/26 23:27:12瀏覽83|回應0|推薦3

    從塞維亞搭乘AVE高速鐵路到馬德里,直奔馬德里鬥牛場,觀賞西班牙赫赫有名的鬥牛盛況。跟團照表活動,走馬看花,不花腦筋,看鬥牛也如此,不管場次、坐位、票價,跟著進場就是了,但記得大橢圓形環場看台擠得爆滿興奮人潮,鬥牛開始,牛隻進場,先被騎馬鬥牛士刺了幾劍,然後穿著華麗服裝的鬥牛士手持紅布帶長劍下場鬥牛,此時隨著鬥牛士搖擺動作,觀眾嘶吼"HORAY",聲音高亢,如雷貫耳;按劇本,牛隻最後會被一劍刺死,可那天,我們卻目睹兩名鬥牛士被鬥倒,靠騎馬鬥牛士搭救,場面殘酷、血腥、殘忍,讓我們噁心、反胃。儘管現場觀眾陶醉於鬥牛,可我們卻無福消受,不忍再目睹不公平的鬥牛競技,決定離場,不再觀看後續的鬥牛場次。鬥牛場外廣場倒是另一番景象,看建築、圍牆壁上塑雕、知名鬥牛士雕像,似乎平和些,少了騰騰殺氣,但周遭一堆牛肉、牛排店,仍然讓人倒胃口。

〈馬德里拉斯班塔斯鬥牛場(Plaza de Toros de Las Ventas),建於1929,摩爾式建築風格,設有25000個座位,是世界上最大的環型劇場之一,用於舉辦鬥牛競技、音樂會等活動,是西班牙最著名的鬥牛場。鬥牛是西班牙的文化傳統,世界知名的民俗文化,但數百年歷史的傳統,也須面對動物保護團體的反對,一直不斷地呼籲停止血腥的鬥牛,鬥牛能挺過當今世界愛護動物的潮流氛圍?

    第七天馬德里市區觀光,走訪普拉多美術館、西班牙王宮、王宮正對面大教堂、西班牙廣場、哥倫布廣場等,那麼多景點,當然是走馬看花啦。普拉多美術館繼承了皇室珍藏,擁有豐富的12~19世紀館藏,包括西班牙三位重要畫家維拉斯奎茲(Velazquez)哥雅(Goya)和艾爾葛雷柯(El Greco)的傑作,以及文藝復興時期和巴洛克時期重要畫家的代表作,是世界三大美術館之一,面向大街,卻顯得甯靜安詳,自然成為馬德里旅遊的熱門景點。我們雖難細觀其堂奧,但大理石打造的宮殿建築外觀如藝術瑰寶,已足以令人再三瀏覽。美術館主要建築建於西班牙波旁王朝卡洛斯三世國王時期(1759~1788)結合了皇宮、神殿和圓型環廊,承襲古希臘羅馬建築風格,屬於當年風行的新古典主義,簡約而不凡,外牆壁盦置放一尊尊白色塑像,數之不盡,正門和庭院則豎立著維拉斯奎茲和哥雅的青銅雕像,非常醒目。

    西班牙廣場(Plaza de España)馬德里市中心,有雕像和噴泉的大型廣場,綠意盎然四周高樓大廈林立廣場中心方錐形的塞萬提斯紀念碑最為知名紀念創作著名小說「唐吉德」的作家塞萬提斯,紀念碑頂端置放地球儀,基柱正上方有塞萬提斯大理石雕像,端坐太師椅上,右手握着其著作;前端是書中兩位主人公的青雕像一-唐吉訶德策馬揚槍、跟班桑丘.潘沙騎着小毛驢,兩側暗紅色大理石角碑,分別是唐吉訶德夢中公主杜爾西尼婭和美麗村姑阿爾東薩的石雕像,小說太出名了,連虛擬的創作人物也永遠與他同在廣場周邊有馬德里最高的兩棟建築一-馬德里塔(Torre de Madrid,142公尺,建於1957年)、西班牙大廈(Edificio España,117公尺,建於1953年),與紀念碑交相輝映,馬德里王宮則在廣場南面不遠處。

    哥倫布廣場(Pl. de Colón)紀念航海家哥倫布,中間豎立一座紀念碑,建於1885年,白色哥倫布雕像站在17公尺高的圓柱頂端,面向西方新大陸,右手握著當時捐助他航海的卡斯蒂利亞王國的旗幟,旗下是地球儀,圓柱的四方基座浮雕敘述其航海故事,紀念碑下方則是帶有瀑布的大型噴泉,廣場另側有兩座哥倫布塔(Torres de Colón)。當年的建築顯得壯觀豪邁,予人大氣磅礡的感覺。

    西班牙王宮是王室鼎盛時期的建築,自波旁王朝第一代國王腓力一世下令修建起,歷代國王又都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王宮裝飾,使得王宮帶有濃厚的個人印記和時代印記,惟外觀維持著融合當代新古典主義及文藝復興建築風格,美輪美奐、金碧輝煌,是僅次於凡爾賽宮和維也納皇宮的歐洲第三大皇宮。目前為西班牙舉辦國事活動的地點,平常以博物館形式對外開放。

    王宮正對面的阿穆德納聖母主教座堂(Catedral de Santa María la Real de la Almudena de Madrid)是天主教馬德里總教區主教座堂,巴洛克式建築,外觀淡藍色,顯得獨特。西班牙是天主教國家,1561年從托雷多(Toledo)遷都馬德里,16世紀起意修建此教堂,但遲至1879年才開工,工程因內戰中斷,直到1950年復工,原哥德式教堂建築被改為巴洛克風格,以和王宮白色灰色建築立面相對應;直到1993年6月15日才正式啟用。大教堂的禮拜堂繽紛絢麗,天花板彩繪非常漂亮,另設有羅馬風格的地窖和博物館,教堂內遊人雖不少,但空氣流通,不覺得吵雜。此行已陸續看過好幾座大教堂了,一座比一座精緻奢華,極盡窮奢極侈之能事,似乎有較勁意味,可見得當年教會聚斂了無數財富,卻是如此炫富擺闊,怪不得後來會有宗教革命,所謂物極必反嘛。看多了精緻奢華的教堂,覺得就是這樣子的格調了,麻木了,敬佩程度也遞減了。

    太陽門廣場周邊環繞百貨公司與各式商店,是繁忙商圈與觀光景點,但在市政大樓前的人行道上,卻有一個特殊的地景標記一-由磁磚拼成的半圓圖形,中間是西班牙地圖,上面標誌著KM 0,地圖正中間兩個不同方向的指針,交接處畫0,這是西班牙公路網的中心點(0公里)喔,也有人稱之為「西班牙的肚臍」。緣太陽門面向東方,是馬德里城牆的入口,西班牙最初的設計就是條條大路通向太陽門,此處乃順理成章成為西班牙所有公路的零公里起點處啦。

    入宿馬德里市中心的豪華酒店(The Westin Palace, Madrid),地處藝術三角區內,國會大廈位於酒店對面,從酒店步行即可抵達皇家宮殿和歌劇院,據說,酒店以美麗的彩繪玻璃圓頂聞名,可行程緊湊,早出晚歸,這些優雅設施與我們無關,有點兒可惜吧。

    第八天走訪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古都托雷多(Toledo)位於馬德里以南約70公里的山丘上,是美麗的中世紀古城,卡斯提亞王國(西班牙王國前身)11~16世紀時在此建都,是當時西班牙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歷史上先後經歷羅馬人、西哥德人、阿拉伯人和西班牙統治,因而保留下多元的建築、宗教與文化生活習俗,也因伊斯蘭教、基督教和猶太教三種信仰並存而聞名,有70多處古建築,故有城市博物館之稱。參觀從城外觀景平台遠眺托雷多開始,古都位在太加斯河畔,護城河、城牆、城堡、大教堂歷歷在目;入城先看聞名的鑄劍工廠傳統工藝,而後陸續到訪大教堂、多座古城門和古橋,瀏覽街景,午餐餐廳也是庭院深深、秀色可餐。茲略述見聞於后:

托雷多大教堂是天主教托雷多總教區的主教座堂,是哥式建築,始建於1227年,用以覆蓋清真寺,中央哥德式拱頂走道直到1493年才完工,以壯觀的尖塔、華麗的立面和精緻的雕刻聞名,擁有豪華壯麗的大祭壇、祭壇頂部穹窿形彩繪、艾爾葛雷柯(El Greco)維多利亞聖母畫像和玫瑰花窗玻璃豐富的藝術和文化遺產,被認為是哥德式藝術的傑作;大教堂兩座塔樓也是一為哥德式尖聳塔頂,一為文藝復興風格圓頂,正顯示其薈萃各種建築元素的特色,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古城有多座古門和古橋,古色古香,很有看頭,如正門比薩格拉門(Puerta nueva de Bisagra)建於16世紀中葉,完工後取代老比薩格拉門(Puerta Bisagra Antigua),成為托雷多的主要入口;城門半圓形拱門由方整的石塊砌成,兩側還有半圓形的大塔,拱門上方的查理五世雙鷹帝國徽章係花崗石雕刻,牆上刻有西班牙文學大師賽凡提斯所題「西班牙之榮耀,西班牙城市之光」,仍可感受到昔日國都的風采。如太陽門(Puerta del Sol)的馬蹄形拱門,建於14世紀;又如坎布隆門(Puerta del Cambrón)可以追溯到西哥德時代,是歷史悠久的大門,但是目前唯一開放車輛進出的大門,兩對塔樓和兩個拱門由石頭和磚塊建造,建於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

*阿爾坎塔拉橋(Puente de Alcántara)是一座古羅馬拱橋,位於聖塞爾萬多城堡(Castillo de San Servando)腳下,跨塔霍河,為古羅馬人中世紀建立城市之後所建造,以供朝聖者進城的入口之一。另一座聖馬丁橋(Puente de San Martín)在古城西側塔霍河上,連接老城和東岸,建於13~14世紀,有5座橋拱,中間最大的橋拱跨度40公尺,兩側都用橋塔加固,橋塔門楣上有帝王徽章。古橋遠觀秀麗,在橋上欣賞兩岸和河上風光,景色亦引人入勝。

    托雷多古城風貌能保持如此完整,首要感謝阿方索六世定為卡斯提亞王國(Reino de Castilla)國都,更下令保護當地的建築與文化,尊重各種信仰,兼容並蓄的政策讓各種文化齊放,成為當時歐洲重要的經濟、文化、政治中心之一。其次是菲力二世遷都馬德里,致古城得以靜止在中世紀的古樸裡,讓後世有機會看到基督教、伊斯蘭教和猶太教文化共存,融會哥德式、摩爾式、巴洛克式和新古典式建築精華的托雷多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kt19813&aid=18075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