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88.11.12~21義大利十日遊(當年,我們家一起去旅行(52)~西恩納.聖吉米納諾.佛羅倫斯.比薩斜塔.波隆那
2023/12/04 17:02:54瀏覽585|回應0|推薦3

    次日(11/15)行程包括西恩納(Siena)、聖吉米納諾(St.Gimignano),然後到文藝復興發祥地佛羅倫斯(翡冷翠,Firenze)義大利中北部托斯卡納大區,保留了中世紀自治城邦建築城鎮,有好幾處地方已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古典優雅韻味,值得流連端詳

*西恩納是義大利著名旅遊景點之一,主要景點有主座教堂(Siena Duomo)、市政廳與廳前的貝殼扇形廣場。主教座堂建於12~14世紀間,是義大利哥德式建築典範之一,以精美的黑白大理石條紋外牆和華麗的浮雕著稱,其正門立面上有許多精緻的浮雕,描繪聖經和聖人故事,展現了中世紀藝術的精湛技巧;還擁有一個壯觀的圓頂和鐘樓,鐘樓約77公尺高,可從頂部欣賞西恩納市美景。市政廳是13世紀磚造建築,設有一座哥德式建築尖塔,非常醒目,內有公民博物館及濕壁畫收藏。西恩納老城中心區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很有可觀,但山城特性,斜坡、樓梯多,雨神也跟隨我們的腳步來觀光。

聖吉米納諾是城牆環繞的中世紀小城,發展得益於附近肥沃丘陵地帶的農產品貿易,與位於前往羅馬朝聖者的歇腳之處;當其他城市的塔樓因為戰爭、災禍或城市改造而消失時,聖吉米諾卻保留了14座高高低低的塔樓,故以多塔之城聞名。小城因中世紀建築、許多教堂收藏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主要藝術家的作品,以及水井廣場、主教座堂廣場、Pecori廣場和delle Erbe廣場、街頭巷尾曲折巷弄等美景,引人入勝,從19世紀起就已成為旅遊和藝術勝地。

佛羅倫斯是義大利中部托斯卡納大區和佛羅倫斯省的首府,為該地區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打從文藝復興時期起就是主要的歷史、文化和商業中心。從米開朗基羅廣場可鳥瞰城市全貌,還豎立著他的傑作大衛雕像(複製品);向晚登上山頂的米開朗基羅廣場,燈火闌珊處,世界文化遺產「佛羅倫斯歷史中心」隱約在望。茲略述走訪參觀的著名景點如下:

※烏菲茲美術館(Galleria degli Uffizi)是16世紀的建築,藏大量古典和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雕塑傑作,逾1700幅名家畫作和300多座代表性的雕塑藝品而舉世聞名是全球參觀遊客量排名前三的美術館。來到極具歷史又富盛名的藝術博物館前,我們過門不,沒辦法,團體旅遊來去匆匆,失去一睹米開朗基羅、達文西、波提切利等偉大藝術家作品的機會,徒嘆遺憾。

※佛羅倫斯市政廳是舊日佛羅倫斯共和國統治者的領主宮,為宏偉厚重、開垛口的羅馬式堡壘建築,俯瞰領主廣場,依然顯示舊宮的威嚴,但目前已轉型成義大利最重要的公共空間之一,廣場上羅列海神噴泉、贊助文藝復興運動的統治者麥地奇公爵青銅騎馬像、海格力斯和凱克斯等許多戶外雕塑傑作可以欣賞,其中最知名的是市政廳前米開朗琪羅的大衛像(複製品,本尊在學院美術館)

麥地奇家族(義大利語Medici)擁有佛羅倫斯公爵稱號和教宗頒授托斯卡納大公頭銜,是15~18世紀中期在歐洲具有強大勢力的名門望族,統治長達2個世紀。麥地奇家族利用金融業務累積的財富、勢力和影響,贊助藝術、建築科學各方面發展,使得麥地奇家族被稱為文藝復興教父(The Godfathers of the Renaissance),其家族世世代代收藏的文藝復興時期傑出作品,保存在烏菲茲美術館等處,開放參觀,惠及後世。〉

〈學院美術館(Accademia di Belle Arti di Firenze)館藏米開朗基羅的經典之作,最知名的就是大衛像(David)真跡,每年吸引成千上萬旅客前往參觀,堪稱鎮館之寶。大衛像本尊為站立的男性裸體高5.17公尺,重約6噸,以白色大理石雕刻,完成於1501~1504,用來表現聖經中的猶太英雄大衛王,雄偉而神聖,米開朗基羅的雕刻功夫令人讚嘆雕像原置放於佛羅倫斯市政廳舊宮入口,以代表佛羅倫斯不畏強權的精神。為保護雕像,於1873年轉移到學院美術館畫廊內。該市複製大衛像兩尊,一座置放在原址,另一尊放在米開朗基羅廣場中央。

佛羅倫斯老橋本名維奇歐橋(Ponte Vecchio),是此地現存最古老的一座石造圓弧拱橋,建於中世紀1345年,最初橋墩上聚集的是肉舖市場,整座橋上宛如一條商店街,16世紀開始,麥奇家族下令全面改為金舖珠寶店,延續至今。很有趣的故事,是佛羅倫斯著名的地標景點之一。

聖母百花大教堂建於13世紀,以紅色瓷磚圓頂、彩色大理石外牆、優雅的喬托鐘塔聞名,是1412年獻給聖母瑪利亞的世界五大教堂之一。百花大教堂其實包含大教堂、鐘樓、洗禮堂三個歷史建築物,包含了中世紀哥德式、14世紀文藝復興及19世紀哥德復興式三種建築風格。大教堂擁有世上最大的紅磚石穹頂,正立面設計繁複的大量雕塑,配合玫瑰窗、柱子等裝飾,加上白、綠、粉紅三色大理石的外牆,呈現十分豐富和諧的美麗組合,成為引人注目的的地標。

※八角形洗禮堂位於大教堂正門對面,外牆設計比較簡單,只用了白色及綠色大理石拼合出幾何圖形,缺了大教堂及鐘樓的粉紅色大理石,但有兩個焦點,一是被稱讚為「天堂之門」的東面雕刻鍍金青銅大門(複製品,原版在大教堂博物館內),另一個是洗禮堂內的大型穹頂馬賽克鑲嵌畫「最後的審判」。

大教堂旁的哥德式鐘樓為「文藝復興開創者」喬托設計,高84.7公尺應用多彩大理石,著重對稱手法的幾何圖形,明暗對照的繪畫手法,讓平面外牆變得更加立體和諧,據說是義大利最美麗最多裝飾的鐘樓。

但丁是文藝復興的先驅,作品神曲」廣為人知,但丁故居(Casa di Dante)位於佛羅倫斯古城中心,是一座有中世紀塔樓的不起眼小房子,1911年闢為博物館,展示與他有關的文件、手稿、繪畫和雕塑作品,以及生平和作品的解說,以紀念這位偉人。

    一天之內,匆匆走遊三處精彩的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自治城邦城鎮,只能說點到而已,時間是真的不夠,可也無奈。夜宿翡冷翠,第5天(11/16)走訪比薩、波隆那,一樣義大利中北部,都是精彩的好地方。略述如后:

比薩斜塔(Torre pendente di Pisa或Torre di Pisa)是托斯卡納大區比薩城大教堂的獨立式鐘樓,位於比薩大教堂後面,最高點56公尺,因傾斜而世界聞名。斜塔座落奇蹟廣場(或稱主教座堂廣場,Piazza dei Miracoli),是比薩市中心由圍牆包圍的區域,廣場上有比薩主教座堂、比薩斜塔、聖若望洗禮堂、比薩墓園四大建築,外牆立面均為乳白色大理石砌成,各自相對獨立但又形成統一的羅馬式建築風格,堪稱建築傑作,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87年12月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斜塔始建於1173年,原設計為垂直建造,開工後不久,便由於地基不均勻和土層鬆軟而傾斜,1372年完工時,塔身已明顯向東南傾斜。我們遇上維修期,只能遠遠留影,留下斜塔身形,也算到此一遊。

波隆那(Bologna)是義大利最發達的城市之一,擁有世界最古老的波隆那大學(創設於1088年),為義大利生活品質最高的城市之一,城市主廣場Piazza Maggiore創建於1200年,廣場周圍環繞著波隆那歷史上重要的行政和宗教建築,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林立,還有眾多咖啡館和街頭音樂家。光繞行廣場古城中心周遭區域,已經看得眼花撩亂

聖白托略大殿(Basilica di San Petronio)是世界第五大長方體教堂,這間碩大無比的哥德式聖殿長132、寬60、頂高45、立面高51公尺,可以容納28,000人,始建於1390年6月7日,工程持續了幾個世紀,完成於1658年,但至今大理石、磚砌正面尚未能完工,但有22間收藏藝術品的旁側小禮拜堂,算是波隆那地標性建築。教堂外觀雖是半成品,內部還是非常莊嚴及美麗,地上刻劃世界上最長的子午經線,還有目前世界上現存最大的日晷之一,每到正午便能看到陽光從教堂天花板投射的小光影在日晷子午線慢慢移動非常有趣。

海神噴泉(Fontana di Nettuno)是青銅雕像,噴水美人魚環繞著大型的噴泉,完成於1565年,頂端是海神,手持三叉戟,相傳是波隆那市的保護神,中間四角有抱著海豚的小天使,底層四角則是手撫胸部的半裸美人魚,為波隆那的地標之一。噴泉左邊是市政廳(Palazzo Comunale,Palazzo dAccursio)始建於13世紀,由一組中世紀以來的建築群組成,如漫步在拱門和壁畫之間,市政大樓內部則有永久性的藝術畫廊供參觀。右側是建於1245年恩佐王宮(Palazzo Re Enzo),一座美麗的中世紀宮殿,現在用於舉辦美食美酒和文化活動;還有修建於13世紀的帕德斯塔宮(Palazzo del Podestà),原為警察局,塔樓雄偉,可俯瞰西側對面的大學教堂,非常的壯觀。西側是達古修宮(Palazzo dAccursio),原為市政廳,現在是藝術博物館,也是藝術收藏品的所在地,建築本身就是一座建築紀念碑,保留著古老的壁畫和雕像,樓梯和大廳向公眾開放,從頂樓的窗戶可以看到海王星廣場的壯麗景色。東側是班奇宮(Palazzo dei Banchi),原為銀行,源自古代貨幣兌換商,歷史可以追溯到16世紀下半葉,建築立面由15個拱門組成,後面是市場的狹窄街道,頗有特色。

    波隆那是義大利最古老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老城區建築完好保留了中世紀風格,長廊和高塔,恍如一座露天博物館,街道兩旁樓房多建有優美的拱廊,一幢幢串聯在一起,漫步古老建築間,卻是呼吸現代市井生活氣息,彷彿自由穿梭歷史之中此外波隆那也是義大利美食之都,著名的義大利肉醬麵「Spaghetti Bolognese」,就出自波隆那,千里迢迢去到那裡,別忘了品嚐當地肉醬麵等美食。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kt19813&aid=180126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