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天冷了,北投泡湯去,北投公園再認識
2018/01/16 15:23:09瀏覽916|回應0|推薦1

  住在新店,想泡湯,習慣往烏來跑,不過,幾年前烏來經無情的颱風暴雨摧殘後,只得改變習慣,搭乘捷運去北投泡湯,不必自行駕車,方便,其實也不錯。  暖冬,幾次冷鋒來襲,天氣驟然變冷了,該是泡湯的時候,也是利用泡熱湯熱敷傷腳的好時機,於是勤快地往北投跑。眼看今冬最冰冷寒流來報到,那還不去北投,更待何時。

  北投是舊遊之地,往往行腳來去,匆匆而過,最近去泡湯,活動範圍侷限在北投公園鄰近,漫步公園,慢食其間,所見所聞又自不同,彷彿像認識了一處新天地,心中充滿喜悅。(請參閱2015老同學健行紀錄~2 基隆河河堤步道‧圓山臨濟護國禪寺‧新北投」(20150416健行新北投http://blog.udn.com/jkt19813/28536940)「參觀北投文物館、少帥禪園~國史館103年春季志工移地訓練」http://blog.udn.com/jkt19813/13173480)

  新北投捷運站出來,右手邊就可以看見遷建、重組於七星公園裡的新北投車站」,雖盡了考究復古之能事,也重現日式百年木造火車站的風華,可終究失去了古味,已非當年古物矣。反倒是站旁昻然屹立的老榕樹,華蓋亭亭,一望即知猶如老叟固守在那,冷眼旁觀、閱歷年代滄桑的新北投多年矣。

  捷運站正對面,中山路、光明路和人行道環抱的是,一直往小山坡延伸上去的北投公園,裡頭林木蒼翠蓊鬱,擁有小橋流水之勝,而最負盛名的,莫過於新生建物的台灣首座綠建築圖書館─台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和列入古蹟的原本北投溫泉公共浴場改頭換面而成的北投溫泉博物館,二者比鄰而處,尤擅勝場說起北投公園,得回溯到日據時期,日本人為發展觀光,先於1913年興建北投溫泉公共浴場與公園,是台北市繼圓山公、台北新公園(現稱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之後的第三座公園,亦為台灣第一座溫泉公園;再於1916年闢建淡水線鐵路新北投支線、新北投,帶動了遊客到北投泡湯的溫泉文化。較之已失古味的新北投車站」,北投公園仍然存有日式庭園風味,顯得更有看頭,先不說圖書館、博物館,光是完整保留的百年跨溪石橋,優美造型就可讓人端詳良久,它是目前台灣僅存、唯一日據時期所興建的古橋。

   出了捷運站,往左側、沿中山路公園往上走,首先看見門庭若市的滿來溫泉拉麵(北投區中山路1-8)推廣原住民文化的凱達格蘭文化館(北投區中山路3-1),接著經過北投溫泉博物館(北投區中山路2)親水公園露天溫泉(北投區中山路6)和毗連的市定歷史性建築─梅庭續往前行,來到中山路底,就抵達北投溪青磺泉水的源頭、煙霧蒸騰的地熱谷了。可別錯過了觀察源自地熱谷的北投溪喔,它蜿蜒流經北投公園,流入公園上游時仍然冒著白煙熱氣,涓涓溪流順流而下,穿過數座小橋,造就公園裡的瀑布湍流、小橋流水,川行公園後注入磺港溪,溪不算長,卻使公園增色多多,加上因地形地勢鋪設的步道棧道,穿梭樹林,散步其間,賞心悅目。另外,地熱谷的溪石具有放射性元素鐳,被命名為「北投石」,是世界上唯一以台灣地名命名的礦石,目前僅台灣北投和日本玉川有這種礦物,故在北投溪第一瀧處設置了「北投石自然保留區」,讓民眾來此旅遊不僅能感受到溫泉鄉的情懷,更能瞭解北投稀有的、無可取代的自然生態。

北投溫泉浴場建於1913617日,是當時規模最大、最華麗的公共浴場,但隨溫泉鄉沒落而沉寂失落。1994年北投國小鄉土教學時,發現那時充任台北縣議會招待所的建築就是當年的公共浴場,於是居民推動親手打造自己的社區博物館,北投溫泉博物館於焉誕生,且已被指定為三級古蹟,館內珍藏的溫泉相關文物和珍貴的北投石,大都由民眾無償捐贈,社區重建故事尤為感人。

「梅庭」門柱上掛著于右任手書的題字,是1930年代日式木造建築,曾經是一代草聖于右任的避暑別館,現列為市定歷史性建築,係一棟見證戰爭時代的日式民宅構造兼地下防空壕,其特色在建築順應地形,共分上、下二層上層臨中山路,為日式木構架,下層鋼筋混凝土造,作防空避難室用,可直通後院,俯臨北投溪,參觀重點除于右任有關文物外,當為建築物本身。目前梅庭和溫泉博物館正維修中,本人之前都曾入內參訪,待資料找出來後另文介紹。

地熱谷是日據時代台灣八勝十二景之一,有「磺泉玉霧」的美稱,為北投溪青磺泉水的源頭,泉水清澈,溫度約90℃至100℃,水質屬鹽酸酸性泉,PH值約1.6,據說對關節、筋肉、皮膚、支氣管、神經均有助益。

  沿公園右側光明路往上走,先看見1896年平田源吾所建的台灣第一家溫泉旅館天狗庵舊址(溫泉路73),和緊依天狗庵遺址的加賀屋國際溫泉飯店(北投區光明路236),為日本馳名的溫泉旅館,本人遊日時曾下榻日本加賀屋,其設施水準和親切細緻的接待服務,確實讓人印象深刻。(20041013~17加賀屋、合掌村、上高地、立山黑部記行~1http://blog.udn.com/jkt19813/20608597)。續往上行是北投圖書館(北投區光明路251號,在公園裡與溫泉博物館相鄰,面向的馬路卻不同)瀧乃湯(北投區光明路244)和溪裡那座秀麗漂亮的瀑布,以及北投石自然保留區。再往上走,跨越頂端小公園,接上溫泉路,就看見法鼓山中華佛教文化館(北投區光明路276)滿客屋拉麵(北投區溫泉路110)隔鄰的來北投泡咖啡(北投區溫泉路110-1)溫泉路往上轉個彎,就來到列為台北市定古蹟的北投普濟寺(北投區溫泉路112)再往上走,銜接幽雅路,稍走片刻,則抵達北投文物館(北投區幽雅路32)、少帥禪園--台北北投張學良幽禁舊居(北投區幽雅路34),都是頗吸引人的文史景點。沿溫泉路下行,天主巷入口左邊,是新北投地區最古老的天主教堂右邊鳳凰閣也是新北投早期的溫泉館,據說國父孫中山先生曾在此留宿。

台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以綠建築聞名,獲獎無數,2012年獲得美國網站Flavorwire.com評選為「全球最美25座公立圖書館」之一。寬大的陽台設計具有遮陽效果,垂直木格柵降低了熱輻射進入室內,大扇窗戶又能引進天然氣流,木造溫暖色系、大片自然景觀,特別讓人喜歡。累了,到二、三陽台休息,賞景、賞石,身心舒暢,悠然自得。

瀧乃湯天狗庵溫泉旅館同時存在,屬大眾澡堂,目前仍維持著一貫的庶民風格,是新北投溫泉區現存最古老的日式泡湯浴場,庭院裡豎立著「皇太子殿下御渡涉記念碑」,是紀念裕仁皇太子於大正12(1923)來台「行啟」短短12天中,竟在瀧乃湯留下足跡這件事,或許緣於太子喜愛研究自然科學,對北投石特感興趣而造訪北投,而瀧乃湯門前溪裡邊正是北投石現蹤、水量豐沛的北投溪第二瀑布所在地。

滿客屋拉麵在公園頂端,位置稍偏,但隨意請在地湯屋職人推薦午餐處所,十之七八介紹這家拉麵老店,據說老闆和捷運站中山路旁的滿來溫泉拉麵是親戚,兩家生意都不錯,可在地人念舊,會選擇老店居多

來北投泡咖啡店的裝潢簡約,店面遙望蒼翠的中正山、以及更遠又黃綠禿頂的巍巍大屯山,在這兒泡咖啡,俯臨公園,兼可看山、看景、看人,是消磨下午茶的幽靜角落。

普濟佛寺建於明治38(1905)與圓山臨濟護國禪寺同屬臨濟宗妙心寺派在台北的布教據點,1934年重建時,信眾多為鐵道部員工,奉祀湯守觀音(意即溫泉守護觀音)命名為「鐵真院」,1949年藏傳佛教格魯派第十七世甘珠活佛駐錫,始更名為「普濟寺」,由于右任手題橫匾。普濟寺建築頗具特色,正門旁有設計特殊的鐘形窗,使用檜木建材,保養相當良好,入口玄關可看到斗拱、虹樑的精美雕刻。

  北投的地名由來,如同烏來地名源自原住民泰雅族語「Ulay(意為水很燙)般,也是源自凱達格蘭族語「Pataauw(意為女巫)族人看到溫泉冒著霧氣,認為是女巫居住之地,女巫是為族人占卜祈福的聰明人,出現在虛無縹緲的仙境裡,充滿詩意,挺合理的呢;如今,有幸住在山明水秀、溫泉鄉裡的人,以及懂得來泡湯的人,可不都是聰明人嘛。另外,20168月「精靈寶可夢GO」手機遊戲開放台灣下載體驗時,眾多玩家群聚北投公園捕捉寶可夢,瘋狂塞爆北投,頓時成為新聞熱門地點,引起國際矚目,那些捕夢高手不也都是聰明人嘛。聰明人,有志一同來北投喔,嘻、嘻。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kt19813&aid=109927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