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15老同學健行紀錄~2 基隆河河堤步道‧圓山臨濟護國禪寺‧新北投
2015/08/23 21:15:10瀏覽740|回應0|推薦3

20150402健行基隆河河堤步道

    主辦人計劃:4/2於捷運淡水線圓山站第1號出口處會合後,先參觀圓山站旁鄰的台北市定古蹟─ 臨濟護國禪寺,之後,穿過花博公園、市立美術館、台北故事館,沿基隆河河堤步道一路健行前進,最後走出基16號疏散門,抵達美麗華百貨公司美食街用餐,在捷運文湖線劍南站解散。

             天熱,河堤步道一無遮蔭,經圓山大飯店後,只有綠地伴隨河流,堤岸空曠遼闊,視野雖佳,但也只偶見岸邊幾隻白鷺鷥、綠野點綴著幾棵樹,倒是高速公路橋和大直橋下提供了遮蔭處所,前者由於行程伊始,見有人練拳、練東洋劍道,就沒多作停留。來到大直橋,正是頭頂曬得冒煙的時候,能在橋下台階排排坐,遮蔭、吹風、喘口氣,那可來得真是時候啊。

             這趟行程最值一提的,是參觀臨濟護國禪寺,好像也成為銀髮族逢廟必拜、祈佑平安的慣例了。禪寺是日據初期日本僧人梅山玄秀應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之邀,來台弘法時所建始建於1900年,承襲日本伽藍的仿宋禪寺格局,大雄寶殿為木結構的重檐歇山頂式建築,至1912621舉行落成及佛像安座大典正殿主祀釋迦牟尼,右方供奉觀世音菩薩,左方則是地藏王菩薩,屬佛教禪宗臨濟宗,是全台唯一冠上護國之名的佛寺。護國禪寺有兩大特色:其一,木構大雄寶殿至今仍保存完好,瀰漫著芬芳宜人的樟樹香氣,如此氛圍下禮佛,自然神清氣爽、心平氣和;另有一座鐘樓門,同為台灣現存興建年代最早的日式木構建築;此外,大門前兩隻石獅、禪寺周圍的石雕佛像、開山始祖墓等,亦多為當年留下的歷史文物,值得細心瀏覽。

其二,寺旁那顆鐵柵欄圍困、容易被忽略的「無住生心」石碑,它可是見證了圓山貝塚遺址的發掘喔,禪寺建構中就發現是位於圓山遺址附近,許多台灣先民的遺跡因而得以重見天日;1918擴建時,在西側山坡地挖掘出來這顆大砥石,住持白聖長老刻上了「無住生心」這四個字,紀念這段因緣,以供有緣的後人憑弔

20150416健行新北投

             召集人通知,4/16晨於捷運淡水線新北投站出口集合,計劃由北投公園開始健行,次序走訪梅庭、北投圖書館、溫泉博物館、地熱谷、普濟寺等。

         北投對許多人來說,是舊地重遊,緣於地方滿有特色,又能推陳出新,所以很能吸引人一再重遊,如捷運新北投站、捷運新北投線的車廂設計,就能呈現出濃厚的在地風味,因而顯得與眾不同,何況近年又新增了北投圖書館,這所讚譽有加的綠建築,遊人更是趨之若鶩。

           那天,梅庭(于右任故居)仍在整修中,吃了閉門羹。好在預定去的地方都離北投公園不遠,立刻改向北投圖書館和比鄰的溫泉博物館移動。

    台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全銜)是台灣首座綠建築圖書館,獲獎無數,如台灣建築獎、台北市都市景觀大獎、行政院公共工程品質優良獎、內政部優良綠建築設計獎、全球卓越建設獎入圍獎等等,2012年獲得美國網站Flavorwire.com評選為全球最美25座公立圖書館之一,則是最新的冠冕。因為屢屢獲獎,以致慕名參觀者或許更多於使用者也說不定,是日那個時段,我們就是非常冒昧的打擾者,低調地穿梭閱覽室,還是深覺抱歉,但是對位於綠色公園內,整棟建築因地制宜採用木材及鋼材,利用大量陽台、垂直木格窗櫺、大片窗景,營造出自然採光、空氣通透等場域,無不印象深刻。北投人擁有座落於北投公園內、綠意盎然的綠色圖書館,真是幸福,好令人羨慕啊。

〈無法想像,圖書館旁古色古香的建築物竟然是公共廁所,看得出來嗎?〉

    隔鄰的溫泉博物館是1913日據時期興建北投溫泉公共浴場,至今,圓拱列柱圍起的大浴池、兩側牆上鑲嵌的彩色玻璃、二樓明亮開放的榻榻米大廳,大致原樣維持著,只是少了汩汩流出的青磺溫泉水和熱氣蒸騰的沐浴氣氛。不過,當年曾是台語片好萊塢的風華文物,仍然引人流連。榻榻米大廳旁的迴廊和望樓是賞景的好地方綠蔭成林的北投公園及古意盎然的北投圖書館、溫泉博物館等景觀可姿意映入眼簾、攬入懷中。

    地熱谷是北投溫泉的源頭之一,是屬於鹽酸酸性青磺泉,泉水溫度約在80~100℃之間,終年硫磺煙霧瀰漫,早年曾被稱為「地獄谷」,也流傳有水煮蛋的故事,目前為了安全起見,已架起圍欄保護,水煮蛋的故事已成絕響。

入口處展示著「北投石」,是地熱谷中的特產,因石頭具有「鐳」放射性元素,且是世界數千種礦石中,唯一用台灣地名命名的礦石;北投石是正式學名,據說只有台灣北投溪和日本玉川有這種礦石,由於稀有,最近幾年為了復育,已成立北投石保護區。下次有機會來遊,記得駐足,多看稀有的北投石幾眼。

    普濟寺是台北市市定古蹟,在溫泉路上,距北投公園稍遠,地勢較高,要造訪得爬兩段階梯。該寺與圓山臨濟護國禪寺同屬佛教禪宗臨濟宗,主祀之「湯守觀音」(日語,意即溫泉守護觀音)係日據時代台灣總督府鐵道部課長村上彰一選刻並命名,19051017舉行開光點眼儀式後,供奉於「湯守觀音堂」;191512月改建為單簷歇山式建築,次年1月完工,為表彰及紀念村上對北投的貢獻,乃以其天皇諡號命名為「鐵真院」;1934年又經重建,仍維持檜木及福杉等木材以卡榫式建造的日式寺廟風格1949年,藏傳佛教格魯派第17世甘珠活佛任第5代住持時,更名為「普濟寺」,由于右任手題橫匾寺外亭子裡供奉地藏菩薩佛像一尊,掛的則是葉公超手書「慈航普渡」。普濟寺是偏僻清幽的小廟,遊人不多,算得上是禪修的好地方,也真沒想到,在這樣的地方居然得以拜見兩位名人的墨寶,冥冥之中自有緣分吧,感恩喔。

〈「緣源園」有綠色藤蔓攀爬屋頂,盆栽沿牆壁擺滿著,只留下台階供進入店門通行,牆面鮮明地掛著十來面小國旗,是外表搶眼、很有特色的小店〉

    之後,還往北投文物館、少帥禪園走,就是路過,最後回到北投公園附近「阿鴻的菜」午餐。這半天的健行、走訪,可以算是身、心扎實的饗宴。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kt19813&aid=28536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