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6/17 14:54:57瀏覽1008|回應0|推薦2 | |
中華文化總會(台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二段15號)本來與我無關,且距離平日生活圈滿遠的,但自2012年12月起,在其一樓藝文空間展開「巨椽」邀請展,邀請當代書法、繪畫、篆刻、陶板畫等創作有成的藝術家,舉辦一系列創作精品展,讓我見識到台灣藝術創作者「揮巨椽‧展風華」的豐彩,因此而對文化總會留下美好印象,也不時會到那兒欣賞書畫藝術展覽。 「巨椽」邀請展從2012年12月起,至2014年10月,陸續舉辦:年華若夢‧人生似錦--張光賓先生世紀書畫展、劉國松現代水墨創作展、李轂摩書畫創作展、吉祥多寶既壽永康--吳平書畫篆刻展、形色×交響--陳銀輝油畫創作展、跨域.典範--廖修平的真實與虛擬、八旬無心--歐豪年書畫展、孫超陶版畫創作展、 寫情‧畫意--何肇衢八五油畫回顧展、鄉野.豪情--李奇茂水墨展、草地鑼鼓.意象台灣--鄭善禧創作展等,邀請的11位藝術家都是一時之選,這樣內涵的展覽,任誰看了,都會眼睛一亮。文化總會一樓展廳場地雖然不大,但邀請的都是各領域內有成就的藝術家,展出的又是藝術家精選的代表性作品,且呈現出台灣藝術的多元風貌,因此叫好叫座,頗受好評。 接續「巨椽」系列之後,中華文化總會推出「傳燈」系列展,邀請藝術家和他的門生弟子共同展出,藉由一門師生合展,展現台灣藝術的傳承與創新風貌。這系列從2014年12月起,至2016年12月底,陸續舉辦:江兆申的創作與傳承、意教的藝教--李仲生的創作及其教學、新美術導師--廖繼春絢麗和諧的繪畫風格及影響、心香境遠--傅狷夫的創作與傳承、跌宕文史‧筆鐵交輝--王壯為書篆展及其傳承、高彩.空間.知性--李石樵的創作與傳承、繪寫自然神韻--林玉山的創作與傳承、萬物靜觀•藝進於道--呂佛庭書畫展及其傳承、從北平到台南--郭柏川和兩個古都的教學等展覽,邀請的9位大師級藝術家及其門生默默傳承著一脈文化的燈火,例如:書法家杜忠誥得識呂佛庭老師而改變了人生,水墨畫家周澄受教於畫家江兆申而影響一生,台灣現代藝術導師李仲生獨特而前衛的教學方式影響了蕭勤、夏陽等許多藝術家;又如台灣西洋繪畫先驅廖繼春、林玉山、李石樵等在日據時期東渡日本留學,是台灣美術運動的重要推手。他們都是台灣美學的文化傳燈人,貢獻有目共睹,令人感佩,而文化總會藉由「巨椽」、「傳燈」邀請展主題--「永不止息的文化傳燈人」,梳理台灣美學藝術的傳承與創新,彰顯出薪火相傳的用心,尤其令人激賞。 〈20150704新美術導師--廖繼春絢麗和諧的繪畫風格及影響展〉 〈20160731萬物靜觀•藝進於道--呂佛庭書畫展及其傳承展,文字畫是其特色〉 〈20161024從北平到台南--郭柏川和兩個古都的教學展,油彩畫在宣紙上,是其融合東西方的創新畫法。〉 中華文化總會(原名國家文化總會)為全國性之社會團體,以發揚傳統中華文化與倫理道德為宗旨,並推行各項深入民間的文化建設與活動,以建立文化主體性,弘揚人本精神。鑑於中共發動文化大革命,摧殘中華文化,緣於民國55年11月12日倡議「中華文化復興運動」以為反制,翌年7月28日成立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簡稱文復會),先總統蔣公為首任會長。其後經歷幾次改組為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國家文化總會,均由總統兼任會長則無改變。惟2010年1月14日卻選出前行政院長劉兆玄為會長,係首次非由總統兼任會長;同年12月30日,更名中華文化總會。民進黨執政後,於2017年3月9日搶回主導,選出總統蔡英文為新任會長,會務走向尚未見分明,惟據副會長副總統陳建仁於「第九屆總統文化獎」徵件起跑記者會上致詞時表示,總統文化獎的目的,是要彰顯台灣價值,樹立台灣的典範。若然如此,是為了要去「中華」初試啼聲?將來會把「文化」也一起給丟了嗎? 中華文化總會附近的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南海藝廊(台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二段19巷3號,牯嶺街尾)原為校外閒置多年的校長宿舍,2003年起委交藝術與藝術教育學系(現為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規劃成為環境優美、非常具有特色的多功能實驗藝術、創作發表的文化基地。多年來,「國北教大 南海藝廊」為台北城南保留一處非營利的藝術空間,也孕育了無數學生和年輕創作者,許多學生在這裡辦了第一次畫展、第一次戲劇創作發表、第一次搖滾音樂會、第一次詩文聲畫跨域創作.....,迄今舉辦了200多檔跨領域展演,並協助社區策劃「牯嶺街書香創意市集」等活動,是突破學術高牆,結合社區特色,推動文藝公共議題的成功範例。 這樣一處非營利的藝術空間,3月初卻傳出由校方收回,並於4月結束營運。校友在網路發起連署活動,希望校方公開後續規劃作業與決策過程,並在規劃方案未定之前,維持空間持續運作。連署活動開始後,獲得社區營造、建築、設計、出版、音樂、表演、藝術等領域的工作者與附近居民響應,很快累積1400多份聯署書,並已在4月17日交給校方,如今只能靜候下回分解。看起來,三月初春後母面,天氣多變,南海藝廊與文化總會一樓文化空間一樣遭遇變化,命運未卜、前方不明啊。 楊英風美術館(台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二段31號)也在文化總會附近,係由雕塑家楊英風(1926~1997)本人設計,於1992年9月26日開幕,以陳列其作品並倡導其藝術理念為宗旨。美術館所在地是其故居,外觀是狹長侷促的三角空間,不易引人注目,走進館內則層層相疊、樓中有樓,從地下室開始慢慢向上攀升,結合中國傳統庭院文化與現代空間感的設計,使得空間變化豐富。楊先生以版畫起家,一生創作包括景觀雕塑、版畫、繪畫、景觀規畫、建築設計等範疇,七O年代首創景觀雕塑(Lifescape Sculpture)的觀念,後期以不銹鋼鏡面雕塑展現天人合一精神聞名於世,目前地下一樓與三樓都有其作品展出,可免費參觀。 〈楊英風的鳳凰雕塑系列聞名遐邇,重慶南路、南海路口即立有其鳳凰不銹鋼鏡面雕塑裝置藝術,有神采飛揚的感覺,提醒匆忙過客,楊英風美術館到了,不妨入內歇歇腳,欣賞藝術作品,喝杯咖啡,沉澱一下心情。照片攝於20110208夜。〉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