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不一樣的喪禮 (3)
2016/06/18 07:55:33瀏覽1213|回應2|推薦31

既然人人都催趕我們先吃飯,我們都急忙順應眾人意思,跟著安排上了一輛私家車,然後被接載至村口一間食堂。

我們一步下車,即時看見大姪兒整在招呼吃飯的客人。我也沒心情打量是一間甚麼樣的食堂,只知快些找個像樣子的位坐下,然後吃飯。眼見我們四人是最遲來,好像每一圍桌子都十分零亂,只有淨下的飯菜。我們就在盤算如何時,竟看見大嫂的姨甥,他那一圍桌竟然只有他自己一個人。太好了!

我們二話不說,即時坐下,禮貌上寒暄幾句,便開始吃飯。

其實我們四人都不餓,不過又不知稍後是甚麼情形,還是填飽肚子為妙,而且亦想快點吃完快點返回屋子。

一望桌上的菜餚,十分愕然!寶貝也急急在我耳邊低聲說:「媽咪,那麼好餸菜!」

真的很豐富啊!有清蒸雙斑,炒膏蟹仔,煎大蝦碌,鹵肉,雞等等。因為我忙著吃魚蝦蟹,其他幾碟我都沒有吃,所以忘記了它們是甚麼菜式。還有一個很滋潤的紅蘿蔔腐竹湯,非常美味!

這是我第一次出席喪禮尚未鞠躬行禮,就先來吃一個豐盛大餐啊!

在香港,如果是佛教或道教儀式,出殯前的一晚,只會叫簡單齋菜外送到靈堂。亦只會是最親的人或幫忙做事的人才會吃。慣例上,多數不會招呼一般親友。為何?不知是不是怕人家嫌不吉利呢?所以香港人出席任何晚上喪禮,大家都會先吃飽才去,又或者是離開後才自行吃晚飯。

香港的禮節,於翌日出殯往火化場後(如土葬則是上山後),便會邀請有份出席的人吃「解穢酒」或「英雄宴」。這一席菜則都會比較豐富,有湯有雞有魚有肉有菜。更說一定要有中國白燒酒之類;當日我們在老爸的「英雄宴」上,因為有人說是必要的禮節,所以即時向酒樓買了一支非常昂貴的白酒。

不過始終不是大喜之日,有要事在身,我們四人都是差不多把飯菜灌倒入胃裡去。

一吃完午飯,我們便匆忙由食店步行回大哥的家,不等車子來接載。

入大庭園不久後,我還未得以有時間了解情況如何,剛才向我們大叫的村婦走了過來指著我,向旁人問:「她是誰?甚麼輩份?」,然後又問明二哥二嫂及寶貝的輩份。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jcat88&aid=61762225

 回應文章

sandy Tin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6/06/19 09:38

在台灣也是出殯後吃飯。招待近親及有幫忙的好友,像我三嬸過世時就是這樣。

大陸太大,各地風俗不一樣,文革之後又改變了不少,我有許多在大陸經商的親戚朋友這麼說的。

CatCat(jjcat88) 於 2016-06-20 13:33 回覆:

不過今次回鄉發現文革卻沒有洗去了傳統的迷信.  整個喪禮中都有不少禁忌和儀式, 而且跟香港不一樣.

其實我本身很怕過度迷信. 


pearlz (民進黨抹黑霸凌WHO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喪禮
2016/06/18 12:45

聽你這麼一說,我想起從前台灣的葬禮。

我父親是 1970 年去世的,傳統的葬禮,台語叫「出山」。

也有辦桌 - 飯桌上是什麼佳餚就毫無印象了,也忘記是上山前吃,還是下山後吃。

我最近參加的葬禮是六七年前兩次,一次是我母親,一次是我阿姨。都在殯儀館,我們自己很簡單,姨媽家因為子孫多,親戚多,財務情況好,但是我也直接離開,不知道有沒有吃飯。應該 沒有吧?


CatCat(jjcat88) 於 2016-06-20 13:46 回覆:

我們廣東人稱出山為上山.  然後掃墓為拜山.

一位台灣朋友就曾經跟我說拜山一詞很怪.  香港學校作文也可以用拜山兩字. 但是另一位朋友說拜山兩字才正確, 只是因為時而勢易, 廣東話不及普通話了, 被貶為口語, 給老師們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