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6/29 07:05:43瀏覽593|回應2|推薦23 | |
引用文章雙贏 結果是由行為決定的,而行為是心思的具體表達.所以若想要有什麼結果,必然要從心思意念的調整開始.這是以終為始的正確思維方式,想要收什麼果,就要種什麼種子. 一對切實相愛的夫妻,一心想讓對方感受到快樂,所做出來的是捨己為人的行為,導致了雙方都能歡喜滿足的結果;反之,一對一心希望能受到對方服事的夫妻,因為希望對方先採取行動,而導致無盡的等待與失望.明明是可以歡歡喜喜過活的,最後卻以"對方不愛我"的結論分手.這兩對夫妻在本質與能力上可能是在伯仲之間,但是因為心中意念的抉擇確走向了完全不同的結局. 有人問我你怎麼會知道某些事會發生?或是怎麼會知道發生的某些事的原因.道理很簡單,人生中的一些原則是恆常不變的.若是你看到一個人在嚴寒的冬天沒穿什麼衣服,還站在寒風中,你幾乎可以斷定他會受涼感冒;同樣的,一個人感冒了,原因多半是受涼之故.關鍵是在於你若能知道寒冷與受涼之間的關係,抓住這個原則就八九不離十了. 這是聖經舊約箴言書中的一句警世良言,意思是說我們要用人生的原則守住自己的心思與信念,這比什麼都重要,因為一生的成長與成就都是以此為基礎,以此為出發點的. 中國的古代學者朱熹先生倡導格物、致知、心誠、意正、身修、家齊、治國、平天下.也就是提醒人要從環境與事務中歸納並認識行事為人的道理,在心中奉為準則,才能推己及人,並兼善天下. 只是問題出在若沒有足夠與正確的內在高度,實在不容易能夠"格物致知",若是大思想家朱熹都要花上大半輩子才能悟出這些原則,那麼我們這些一班人若想用自己的才智來歸納出純淨的人生觀是不太容易的了.何況還有個可能是,即便有所得,人生大概也沒剩多少年可以實踐了. 因此我的作法是尋求能找到的最好最高原則,就依照來作,與其花時間自己來創造,可能不如在實踐中領悟能得到更多的祝福.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