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鄭老師 女 心得20240615
2024/06/20 22:52:38瀏覽116|回應0|推薦4

平靜的生活過久了,不自覺得認為所有事都理所當然,開始對於工作感到煩悶,  說因為神明的測試,讓我回到以前的自己,我的本命是不可能做看護的,所以會對現在的工作感到排斥,能夠支撐下去的便是找到動力,而我也非常茫然,對於這種沒有選擇權的事,不知道要如何去找動力。

經  的指點,試想自己與同年齡人的處境與差異,自己能安逸的在室內涼爽的工作,還能被保佑,不需理會社會事,這是別人得不到的。自己總想著自己想做什麼、不想要什麼,一直以來的思想習慣也比較負面,所以總是看到自己比較不幸的部份,總是為了一個人、一件事的衝突而久久無法釋懷,但現在要學習的是避開這些負面想法,去比較自己與其他人幸運在哪裡,而這便是動力的來源。

曾提醒現在什麼事都不要想,想怎麼把交代的事做好,把看護工作做好就好,當時對這些話也沒怎麼放心上;如今,回到過去的自己才看見本命的可怕,漫無目的,但內心躁動不安無法清靜;要快,快不起來,要慢,慢不下來,一點點小插曲就感到厭煩,而看到這樣自亂陣腳的自己,也感到厭惡,聽  的話,專注於看護工作上,也在短時間脫離以前的自己,暫時安定了下來。

看護工作中接觸過幾個和自己年齡相仿的家屬,在與他們接觸後,也明顯感受到自己與他們的不同,當看到同年齡人的花費方式時,實在有些驚訝,這也是為什麼要控制金錢的其中一個理由,不因方便而花費、多想一些再付錢、多尋求專業人士或有經驗者的建議,這樣才能知道這項花費該不該花,要怎麼花。很多事情是有替代方案的,但因為沒經驗,所以被欺騙而不自知。在團體內歷經了辦桌料理、甜點愛玉、餅乾、推廣、經營雞排店、看護等工作,雖然在各方面都不算行家,但也學習到很多常識與技能,與同年齡的人已是不同,而這也是我與婆婆媽媽們閒聊的題材。

病人本身無疑是痛苦的,但家屬是壓力最大、備受折磨的,因為他們也不知道該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已變調的家人,當理智線斷了,就大吼「你怎麼不快去死一死?」,然後發洩完後又默默的做著例常的事。之前照顧的病人往生了,雖然能看見家屬眼角的淚光,但從臉上也不似悲傷,原本還懷疑自己是不是想多了,但事後家屬卻直言雖然難過,但現在覺得自己好輕鬆,與家屬閒聊時也發現現代人對於生死的觀念已不同,後輩教育長輩簽署不急救同意書,與醫生討論病情時,坦言現在的治療與照顧大多只是在浪費金錢和時間,也有家屬在意識清楚的病人面前大談遺產分配,推託出院後無法照料起居生活,這些違反倫理的事,醫院內時常上演,成年人的世界已不容易,中老年人的世界更是左右不是人。

看多了這些家庭成員間的互動,也開始想自己的家庭,我們都長大了,媽媽也年紀漸長,雖然未各自組成家庭,但互動其實也逐漸疏遠,本就沒話講的我們,是越來越遠了,我曾問過  見到家人有種陌生感,  回覆「因為你們都各自成熟了」,人生必經的道路,即便是家人終究也是要各自走,內心是有些失落的,但看著其他家庭的相處方式,也就接受了這個常態。

理想中的生活肯定是每個人渴望達到的,但本命的作用卻朝失控方向走,改變自己的訓練功課中大部份的事都不能隨自己的意走,但也不致於非常難過,事情也不會是無法解決的;面對這個年齡會出現的誘惑,說能完全免疫是不可能的,只能盡快轉移注意力,避免以前叛逆的自己啃食已漸漸甦醒的新自己。新舊自己輪番出現,好在看護工作建造了一個穩固的牢籠,才能壓制住可能會脫韁的自己。與理想中的生活相似卻背道而馳是 衪們開闢的第三條道路,「生活中的理想」,樸實無華,沒有太多的樂趣,也沒有過不了的難關,現在能做的就是按捺住自己,把生活調整好,保持動力,提防舊自己的來襲。

 

主公稱謂:瑤池金母

心得撰寫人:鄭老師 女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inyan914&aid=180736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