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口袋書坊說故事老師培訓心得
2008/01/02 15:17:18瀏覽981|回應0|推薦1

十二月二十三日一整天,在新竹的口袋兒童書坊和一群說故事老師一同研究說故事的方法。我的任務是引導老師們把平日少用的非語言表達能力展現出來,同時介紹問題的設計方法。其實我個人很少為一群小朋友說故事,比較常做的是陪小朋友玩。陪小朋友玩的時候,重點常常不是在故事而是在玩,所以故事有時會變成配角,成為一個探索的介面。

對於一個一人一故事劇場的演員而言,我們在舞台上不斷地在「說故事」,不單如此,而且還是重演觀眾剛才所述說的親身經歷。這和準備好為一群小朋友說故事相比,在團隊合作和準確抓住觀眾故事的重點上,難度自然高了許多,但相對地我們也不用負責照顧所有的小朋友,自然也不用為故事加上教育的內涵。

簡單地回顧一下課程的內容。

一開始由於還有幾位正在趕來的路上,所以抓住時間初步了解了大家的背景。原本以為大家彼此認識,後來才發現因為排班的關係不常碰面,所以有些說故事老師彼此之間並不熟悉。於是活動正式開始,就先進行了一段完整的「名字體操」遊戲,協助大家記得名字。

接下來,為了能進一步了解大家來參與培訓的原因與願望,因為做了一個小小的分組。首先,先邀請不熟悉的夥伴倆倆一組,然後決定一個人當A一個人當B。經驗法則告訴我們,通常比較積極的人會選擇當A,因此請B先向A做自我介紹三分鐘,介紹中須包括為何來此和想得到什麼這兩項要素。三分鐘之後交換,A向B自我介紹三分鐘。

緊接著每組拿到兩張白紙和一盒彩色筆,此時邀請每一組的成員為夥伙畫一幅畫像。畫的過程只有一個條件,那就是眼睛不能離開對方的臉,也就是不能看畫紙。

時間一分半鐘,有些夥伙很開心地畫著,並期待待會兒看到結果時會出現什麼奇蹟,也有夥伴不時地會瞄一下畫紙,因為很用地的想畫「好」,就會不自覺地進行「修正」。結果當然十分有趣,這是一次「冒險」,讓自己有機會能夠挑戰「不控制」,練習手眼的協調。

畫像畫好之後先做小組內的分享,然後回到大團體。在談過畫畫的心情之後,我邀請每一組的夥伴向大家做自我介紹,但是方法是A介紹B,B介紹A。每個人自我介紹需在一分鐘之內完成,也就是要試著把剛才聽到的三分鐘介紹濃縮,並找出重點來分享給大家。

在舞台上,我們的時間有限,浪費了一位觀眾一秒鐘,六十位觀眾就是一分鐘的時間,因此抓住重點和把握時間是很重要的練習。

被介紹的伙伴坐在前面,而介紹的伙伴拿著自己畫的圖擋在對方的臉前,並坐在後面說明。被介紹的伙伴可以加上手勢,有點像是雙簧的演出。在大家彼此介紹的同時,我也快速的紀錄了伙伴們的願望,其中有一部份在工作坊中會加以介紹,有些則超出了工作坊設計的範圍。

每一組都介紹過之後,我簡單地回應了大家的願望。然後請大家在自己畫的圖上簽名,並送給伙伴當紀念(其實這件事情忘了做,直到休息回來之後才補上)。

接著,我介紹了非語言溝通的要素,然後進行活動。

首先登場的活動是身體部位打招呼。一開始用眼神彼此問好,然後是眼神顯示出「你好美麗」,接著是眼神顯示出「你好可憐」。然後依次換右手食指、左腳、左手肘加右肩膀、右腳加屁股等等。這個活動從容易的、未接觸的、常用的部份做起,可以讓大家漸漸地習慣身體的碰觸,這活動同時也是我常用的一個熱身遊戲。

接著,我邀請大家找到一位新的伙伴兩人一組。在音樂進行時,大家在空間中自由走動,當音樂停止時,迅速找到自己的伙伴。當大家熟悉了這個規則之後,就依次加入不同的情境。首先是「十年不見」,然後是「傾訴十年來的苦」,接下來發現「原來這麼多年來的苦都是你害的」,再接著「弄錯了真是對不起」,最後是「事隔二十年,我們是一生的好朋友」。

這一類的遊戲有許多種作法,而上述是我最喜歡的一種方式。

隨後,讓伙伴們彼此分享了感受,然後告別,尋找一位新伙伴。

接下來的活動是外星人語。透過簡單的介紹,先讓大家熟悉外星人語的操作之後,就請每一組利用三分鐘的時間準備,待會兒要做外星人語拍賣會。為了分出次序,我也介紹了一種「一二三踏」的踩腳遊戲。

在外星人語拍賣會中,大家開心地討價還價,漸漸地能夠不靠語言來溝通。這個活動一開始讓一些伙伴有卡住的感覺,但是透過觀摩和分享,以及保持快樂的心情,伙伴們告訴我,他們感覺到有點不可思議,原來平常太靠思維和言語,竟忘了自己還有這麼多可以表達的方式。

在討論之後,用拉邦八要素和大家介紹了如何透過肢體來表達感覺,就進入中午休息。

下午一開始時先做了一個注意力的遊戲,便請大家圍成一個圈。我先分享了一個關於創造力的故事,便拿出剛才隨手找到的雨傘,請大家輪流利用雨傘演出不同的道具。

當球拍球棒不特別,釣竿天線太簡單,原本大家以為很難用雨傘表達某種東西,但後來竟一圈一圈轉不停,大家的創造力真是讓人驚艷。接下來的挑戰項目是一個毛線織的粉紅色帽子,一開始我告訴大家這很難,不知是否因為這樣,大家開始有些遲疑,可是不一會兒創意的點子依然一個一個冒出來。其實織品的可塑性比雨傘好太多了,一旦了解了這一點,帽子的變化可比雨傘多得多。

後來,我又加上了一條棕色的圍巾,可以和帽子一起運用。當然,圍巾和帽子也是隨手找來的。比較有趣的事情是,一旦東西變多了(這裡指可以用時用帽子和圍巾),反而創意出來的速度就減緩了。

經過了簡單的活動之後,我簡單和大家介紹了製作道具和運用日常生活用品當道具的不同,這兩者都很重要,而且後者可以為小朋友帶來一些想像力,也可以解決道具製作的困擾。不過說實話,非常重要的道具還是要做出實體來比較好。

在創意道具的運用之後,我們就進入了問題設計方法的探討。如果故事是一個契機,那麼能帶給孩子什麼呢?

問題的設計有許多不同的途徑,但基本通常會運用某種次序,那就是從簡單的、具象的、可以直接觀察到的訊息開始,再漸次引導到需要思考或是抽象的事物。

有一種簡單的方式是把問題分成理解性的問題、詮釋性的問題、比較性的問題和創造性的問題。另外也可以利用意識匯談法的架構,把問題依照四個層次來設計。

在分組練習問題的引導之後,我們做了更進一步的討論。其實並非每一次說故事都要微言大義,或是帶領小朋友進到很深的自我反省中,而且不同的小朋友需要設計不同的問題,然而我們也不宜讓聽故事變成一種廉價的娛樂,以免當下一次想要更進一步探究故事深層的意義時,小朋友卻因為已經聽過了而不願再聽一次。

故事的力量是驚人的。身為一人一故事劇場的演員,我們聽過許多人所分享的真實故事,當我們重演一幕幕故事中的畫面時,我們也正受到故事的洗禮而成長。這一次分享說故事技巧的方法,主要著重於開發表達能力,因此和外面常見的說故事課程不同。在粉圓示範並分享了說故事的過程之後,課程圓滿畫下句點。期待下一次大家為小朋友說故事時,能夠發現更多,分享更多!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house&aid=1504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