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有、無、非、空(3)
2017/03/12 21:33:32瀏覽3198|回應0|推薦56

 

有、無、非、空(3

煩惱一定是要去認識、了解、發現,才有機會突破與化解

 

摘自白雲老禪師為出家弟子授課錄影字幕

(註:本文為口語教學紀錄,非文章結構)

 

通常不管出家、在家學佛的,三皈依裡不是有提到「深入經藏,智慧如海」嗎?大家早晚做三皈依,天天都唸著這一句,難道真能深入經藏嗎?所謂的「深入經藏,智慧如海」,絕不是一天到晚翻閱大藏經,研究大藏經就能達成的。

 

多年以前,我有一個出家弟子,是個比丘尼,如果現在她還在的話也已經八十歲了。

 

以前,我的房間裡有一個書櫃子,裡面放著藏經。藏經的櫃子中間有一格,供奉著一尊佛像。她每天都會按時間到我房間去,把那個大藏經打開,可是她打開藏經不是給自己看,而是給佛像看,而且還一頁一頁的翻著。

 

我問她:「是誰告訴你這樣做的?」

她說:「師父!我不識字,人家說這麼翻可以種善根。」

 

你們知道最後我是怎麼處理的?

我不稱讚她,也不否定她,隨她去做。

你們想想看,我為什麼要這麼做?

 

因為學佛(智慧)的人,不要把每一個人擺在同一個水平線上,每個人的根基與智慧都不一樣,你不能要求每一個人都跟你一樣。我們要了解,佛法為什麼有八萬四千法門?就是相應每一個人不同的根基。

 

你想,她不識字,都還知道要種善根,希望來生得以識字。而今生她一字不識,不要說深入經藏,叫她念三字經都沒有用。但千萬也不能這樣鼓勵她:「哦!妳不識字,所以這樣做也很不錯!」怕她會信以為真,真的就這樣(一直)翻藏經給佛像看了。

 

但不能否定的是,她至少每天在同樣的時間,做這件同樣的事也不容易!

 

所謂「應機說法」,我們千萬不要把人擺在同一個水平線上。不是有這麼的說法嗎?孫中山先生講平等,是平“足”不平“頭”,因此我們千萬不能夠讓一排人站在那裡,從那個最矮的一把刀就這麼削齊。

 

想想,假使這一排有十個人,那就要死掉九個,剩下的就祇有那個最矮的了;如果從最高的砍下去,你一個都砍不到。

 

所以常有些人因為看到別人的基礎不夠,就認為他做的事都是愚蠢的,就去諷刺他、取笑他,這樣是不慈悲的。

 

相反的,也不必看到高不可攀的人,就以為他非常了不起,其實他的高不可攀,也是慢慢累積而成的,如果人家能做到,你也一定能做到,只要肯努力。

 

談到「人為什麼會煩惱」?其實是因自我分別而來的。

再問「自我分別的力量來自哪裡」?當然是來自業。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要說“我”、“無我”的原因。

 

因為人總是會把自己的那個“我”看得很重,一輩子就在自我意識裡過日子,甚至站在別人面前還可以講一大堆道理,最後自己還是自我,能說不能行也沒用!

 

至於“無明眾生”的緣起是什麼?

 

還是緣於因緣法則與因果關係,基於十二因緣法,不管從理法還是從實法上談,第一個都是談“無明”。

 

談到十二因緣的“理法”大家比較熟悉。

 

那麼“實法”是什麼?

 

其實它是談一個生命過程,從“無明”開始,到人怎樣成孕、成形、然後出生.....都是在談實實在在的法。

 

那十二因緣的“理法”是什麼呢?就是包含了一切人與事的因與緣,不管論人談事,幾乎都有一個基因在,之後相應於緣,才會產生法,所以不要把這個無明,當成一個恐怖份子看待,然後產生害怕。

 

再說人從無明而來,事從無明而生,如果我說「一切我們都明明了了」了,那肯定這個人不是佛再來就是菩薩再來。

 

可見,無明不可能直接完成煩惱,一定是迷惑而後產生煩惱的,因此從無明到煩惱的中間,一定有一個迷惑的過程,就好像不懂得道理方法,也不知道怎樣實際去修行,人家叫他怎麼做,他就怎麼做,最後還是迷惑。

 

記得以前我常舉一個例子:一個人一有了煩惱就跑去找法師,他說:

「師父!我大概業障太重,總是有很多煩惱,怎麼辦才好?」

 

師父就教他一個方法:「你回去念佛!好好的念啊!」

 

真的就有這種無明的人,乖乖的跑回去念佛,剛開始因為專心,沒有時間去胡思亂想了,當然有效!

 

但念久了還是煩惱,他又回去找這位師父:

「師父啊!我現在還是有煩惱!」

 

那位法師就說:「這樣好了,我教你一個咒語。」

 

這個人又歡歡喜喜地學了一個咒語回去猛念,結果還是一樣,剛開始的確有效。

 

就像我剛說的,因為他要把這個東西學會,他就沒有時間去妄想,好像煩惱沒有了,甚至還法喜充滿呢!

 

但最後念了念,煩惱來了還是無法化解。他又再去找法師,法師再教他一個方法,好比去念一部經或拜一個懺。

 

總之每次一找法師,法師就教他一個方法,到最後這個人還是很煩惱,這下這個師父已沒有戲唱了,因為他的法寶已經用完了。

 

最後他的結論是:

「唉!我什麼都教你了,你還是煩惱,你的業障實在太重了,我也沒有辦法!」

 

其實煩惱來了,你不問他為什麼煩惱,就教他一個方法,讓他當作化解煩惱的工具,那就成了我在書裡寫的:「把佛法當武器,把現實生活當作敵人,拿著武器去消滅敵人。」這有可能化解煩

惱嗎?

 

煩惱一定是要去認識、了解、發現,才有機會突破與化解,如果只是教你一味單方,去對付煩惱,學的人無明,教的人更無明,但在台灣的佛教界,這種現象卻很普遍。

 

(待續)

 

延伸閱讀:

有、無、非、空(1 http://blog.udn.com/jfeng13x/95312166

有、無、非、空(2 http://blog.udn.com/jfeng13x/95564690

 

高本衲:Reset(見文末回覆/討論)  http://blog.udn.com/GolfNut/95443862

奇特的遇合() http://blog.udn.com/jfeng13x/79772109

奇特的遇合(下)歸絢爛於平淡 http://blog.udn.com/jfeng13x/79778094

筆名陸游之出處及致歉 http://blog.udn.com/jfeng13x/88352586

陸游的分身 http://blog.udn.com/jfeng13x/92823028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feng13x&aid=95773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