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2/27 01:46:07瀏覽2692|回應13|推薦149 | |
從「讀音修改計畫」談起(伍世信) 頃接老友伍世信兄賜下一篇文稿:《從「讀音修改計畫」談起》,讀後頗有感觸。有關文中論及最近「大陸教育部計畫修改字詞拼音」的報導,我也看到過。 當時只聯想念及台灣這十幾年來把文字語言亂搞一通,我的基礎本就不佳,現在的年輕人更是淪落到難以形容。 其實台灣社會大眾也好不到哪裡去,例如,大約十年前突然聽到電視播報開始把「前車之鑑」的「車」讀成「汽車」的「車」。不久之後蔚為風氣,只剩下「非凡新聞通」股市節目的 No. 1 主播一個人仍然使用正確的發音。可是有一天她也隨俗了,被我向琴碎碎唸了好幾天~~不知道那天象棋的「車馬炮」,「螳臂擋車」,古代的「車騎將軍」及引擎的「停車」,會不會都讀成「汽車」的「車」了? 大陸也好不到哪裡去,例如,這兩年來突然把字幕正確顯示的「曝光」讀成「暴光」,而且所有的視頻節目無一例外! 台灣也就罷了,沒想到大陸的教育部也準備隨俗「將錯就錯」,真令人傻眼! 老友伍世信兄是老小子在台大射擊隊的隊友,工學院畢業,現居美國但甚關心國是民情。謹分享他的文章及新聞報導如下: 從「讀音修改計畫」談起 伍世信 2/25/2019 傳聞大陸教育部計畫修改字詞拼音,把一些破音字「將錯就錯」,接受大部份人的「錯誤」為「正確」。這種讀音的事本來不大不小,可是如果是「官方」決策,那就不是小事了。為了免得誤會,得先把幾個詞的定義說清楚。「字型」指的是用多數筆畫拼出來的方塊字,就是常說的中文字,或是漢字。「字體」是同一個方塊字,以不同的筆形表現出來。例如宋體,顏體等。「破音字」是同一個字型,用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發音。「同音假借」是相同發音的字型,混雜代用。 由於方塊字的字型有限,為了表達一種特別的含意,只好有破音字。比如一般發音的「說」,是用語言表達意思。可是如果是用語言改變別人的觀念,那就該發音為「稅」。兩者的含意有很明顯的差異。嚴格說,這兩個發音,應該是兩個不同的字型。樂有四種讀音(肋,悦,藥,酪)分別意思是,快樂(喜悅),音樂(曲子),仁者樂(藥,欣賞)山,樂(酪,用於地名 )亭 。上中學時,老師問我們,「樂樂樂」該如何念?答案是「藥悦肋」,意思是「欣賞音樂很快樂」。如果我們將錯就錯,把破音字全部取消,那就無法表達「樂樂樂」想表達的意思了。所以讓字型與拼音做到「一一對應」是不可能的。 說到文字政策,讓我們談一談另一個更為重要的文字政策問題,那就是正體字與簡體字「統一」的問題。 大陸通行的簡化漢字,為數不多。大部分和正體字都是一一對應。唯有部分簡體字採用同音假借,造成一簡多正的現象。使得正體字與簡體字無法直接轉換。因此在計算機裡,必須同時有正體與簡體兩套字型存在。大約盤算一下,這種字少於一百個。假如簡化字略加改變,取消同音假借字,使正體字與簡體字做到一一對應,正、簡體字共用一套內碼。使用者可以選擇顯示或打印的是正體還是簡體。如此一來,正體與簡體成為一套字型的兩種字體。計算機儲存有正宋、簡宋,正楷、簡楷等字體以供選擇。文字統一的工作,就可以完成了。 這件事必須由大陸教育部出面,高科技產業可以出力協助完成。文字統一是國家統一的表現。沒有統一的文字,就沒有統一的中國。(全文完) ……………………………………………………………………………………………………………………. 將錯就錯?傳聞這些漢字的讀音要改 北京官方這樣說 https://udn.com/news/story/7332/3662297?from=udn-catebreaknews_ch2 2019-02-24 16:06世界日報 中國新聞組/北京24日電 近日,一篇有關漢字改音的文章在中國引發熱議,文章指出中國字典「將錯就錯」,打算把詞彙「說服」的讀音改成與「說話」的「說」同音。 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報導,「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的社群媒體帖文指出,中國有關部門在字典中修改了部分漢字詞語的普通話讀音,其中包括把很多常見詞的發音「將錯就錯」,改為大多數人都讀錯的用法。 這篇文章迅速成為微博的熱門話題,很多網友質疑這將導致發音混亂,稱「我可能上了個假學」。 中國教育部下屬部門則回應說,讀音修改計畫尚未通過審議,暫應以原讀音為準。 在引發討論的貼文中,作者列舉多處詞語和詩詞中單字的讀音修改。例如,唐代詩人杜牧描寫秋天山林景色的名句「遠上寒山石徑斜」的「斜」,從拼音xiá(音同「俠」)改為xié(音同「協」)。在另一個案例中,更為常用的詞語「說服」中「說」字的讀音,從拼音shuì(音同「睡」)改為shuō,跟「說話」的「說」同音。 報導指出,很多網友對讀音修改表達不滿,也有人認為,不能因為讀錯一個詞的人多了就「隨大流」,「為什麼文化要給文盲讓步?這也能少數服從多數?」 還有微博網友留言表示,「漢字古詩一直講究押韻,現在被改得不倫不類,當時的作者要知道了怕是要氣炸。」 BBC引述教育學者熊丙奇說,修改已經確定的讀音會增加成本、焦慮,以及更不規範使用的情形。 另據北京日報報導,網上熱議的很多詞語實際來自2016年的《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修訂稿)》,而這份修訂稿在三年後,仍未正式發布。 中國教育部下屬的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回應中國媒體稱,由於改後的審音表尚未通過審議,還應以原讀音為準。 儘管此次熱議的改音可能是虛驚一場,但普通話漢字因為不同音產生的分歧並非新鮮事,有時候甚至引發爭執。 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語言學研究中心主任黃國營解釋,在中國歷史上,戰爭和饑荒帶來的人口流動,以及當時的強勢方言,導致漢語讀音一直在發生變化,「比如說,唐宋時代的官話的確更接近現在的一些南方方言。在一些詩句、地名、姓氏上,他們被保留了下來,」 黃國營表示,「古代漢語有很多單音詞,聲調也比較多,但到現在,普通話只有四聲,古漢語的『入聲』已經消失了。」 黃國營說,因此,很多引發爭議的兩種讀音,實際上是少數殘存的古音和今天標普通話發音的區別。 趣味閱讀: 第四藝(上):御馬術 http://blog.udn.com/jfeng13x/114356235 第四藝(中):玫瑰血痕 http://blog.udn.com/jfeng13x/114704474 仕女側鞍騎乘 http://blog.udn.com/jfeng13x/115211174 第四藝(下): 啼笑皆非的驚悚 http://blog.udn.com/jfeng13x/116305293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