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心靈時鐘
2016/11/21 14:49:26瀏覽1210|回應0|推薦61
(上映日期: 11/18 -- 12/1) 20161119 馬偕平安樓15F 階梯講堂 自殺遺族日11/19 (台灣失落關懷與諮商協會) 因為看過一本書"我是自殺者遺族"的介紹及作者的導讀, 才知道這些survivors, 在自殺的親友結束生命只有一秒, 卻需要一輩子去承載失去他們而產生的傷慟,懊悔,疑惑,自責與愧疚. 所以一看到有這麼一個電影的講座, 便立即報名參加了. 台大社工背景出身的導演, 蔡銀娟, 沒有留在她的專業裏面, 而是朝著自己的興趣~ 繪畫~ 前進, 卻也因緣際會地踏入電影. 而她的題材, 多以小人物的關懷為主, 啟發人心, 因而得過不少的國際獎項, 候鳥來的季節, 便是她的得獎作品. 拍這部電影的起心, 是她的小姪子在遭逢父親突然病發死亡後的自疚, 以及聽到救護車鳴笛的痛哭反應(鳴笛與父親被救護車載走的連想), 而希望能為未亡的親人做點什麼. 蔡導演在播放這段預告片時, 我就開始流淚了, 當時以為是平常聽多了一些自殺相關者的故事, 所以易感, 第二天早晨, 在家整理一些嫂子之前給我的東西, 那時才明白, 看電影時所帶來的情緒, 不是單為自殺者遺族的悲傷所感染, 原來家中有親人剛過世不久, 那樣的情緒也是同樣輕易地就被勾引出來的. 主辦單位很貼心地在入場前還附了一小包的面紙. 因為電影是以倒敘的手法呈現, 所以放映約十五分鐘, 就開始聽到一點鼻塞(因為我也是這樣,所以知道是怎麼一回事)的通氣聲, 而隨著劇中人物各自沉浸在自己的哀傷, 自責, 疑惑, 內疚等情緒中, 週遭的唏嗦聲也增多了. 很多自殺遺族走不出來, 是因為沒有與亡者好好道別, 深刻的遺憾都是因為"來不及了". 導演在試映會時, 找了她孩子的校長來觀賞, 會後校長才跟她揭露, 她自己也是自殺者遺族, 導演拍的劇 情跟她的遭遇很像. 而導演自己本身是個很怕觸及別人傷痕的人, 所以她不敢如上一部戲, 去訪問當事人, 而是求教馬偕醫院的方俊凱醫師, 由他提供相關資料給她. 當然導演自己也是很用功, 翻遍國內外許多的書籍資料. 所以她拍出來的影片, 連自殺遺族覺得跟實際的心情很接近. 從劇情中, 可以很明顯地看出, 親人自殺是個禁忌的話題, 是個說不出口的死亡原因, 也是自身說不出口的傷痛. 對於小孩來說, 親人的突然離世, 他們最想知道的,就是他們去哪裏了, 也是很多人的問號, 人死後會去哪裏? 最不堪的還是, 對於帶著無法解決的難題而選擇用自殺方式來解決的自殺者, 在他死後遺族還要在外人面前接受他們編派亡者, 死後會下地獄的痛苦. 導演在南部拍戲時, 還聽到一個習俗, 家裏有人自殺, 要分送鄰居一些食物當歉禮. 當然這部電影是一段傷痛後的旅程, 悲傷還會在, 但是走出自責後, 家人還是可以坦然地生活在一起, 一起面對大家共同的哀傷.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esuslm&aid=82502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