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8/02 21:54:25瀏覽3055|回應2|推薦19 | |
前兩天為了讓老公休息一下,吃過午飯後就帶著Amy和小貝到樓下的公園玩耍。 一開始都只有我們三個人,小貝爬上爬下的好開心,妹妹雖然無法互動的很激烈,但是也用“聲音“在融入我們~然後也有坐在小貝喜歡待著的一個小山洞裡玩捉迷藏。 玩了一會兒,也來了一家人。小孩成員和我們差不多,是一對姊妹,姊姊和小貝差不多,妹妹則是比我們家Amy大一些~只看那姊姊興奮的一直說,“妹妹也可以玩嗎?!““妹妹可以一起溜滑梯嗎?!““妹妹可以進來這山洞裡嗎?!“我看那爸媽的臉色不太對勁,或許是顧慮到有我們外人在,只見爸爸壓低了聲音和姊姊說:“自己玩自己的,別吵“接著就和媽媽兩個人,一人攙扶著小妹妹爬上爬下,一人拿著相機照相錄影。姊姊則和我們三人待在山洞裡,氣氛實在有點怪怪的。小貝看看她,她也看看我們。後來姊姊跑出去說了一句:“你看那個小baby也有坐在山洞裡呀~真的很好玩耶!“哎唷喂呀,這句話可惹腦了爸爸,他大聲斥責說:“要說幾次呀,自己去玩自己的,別再吵了好不好?!“怪的是,才剛大聲完,又再轉頭和妹妹說:“來來,看這裡唷~“…嗯?! 也許是這爸爸當天心情不好,禁不起小孩一句兩句的“邀約“,也或許是他們之前早就說好不讓太小的妹妹到山洞裡,畢竟可能細菌比較多比較髒吧~只是,在我這第三人的眼裡,我只覺得這位爸爸,為何只看到姊姊“煩“?! 其實她的心裡也只是想和妹妹玩?! 妹妹雖然小,但是也爬上爬下跑來跑去的玩。 我總覺得有的時候,父母很難自己發現盲點。(對啦~所以才叫盲點?!) 如果可以錄下來,那樣的大聲斥責或是態度的對比,自己看了會不會也覺得有點… 要教導孩子某些父母不喜歡的事情時,雖然不一定都要知道理由,但有些事情,是需要理由的。因為他們和我們不一樣,思考的角度不一樣,擔心的問題不一樣,所以如果說了一次不明白,還不如直接告訴他理由~(當然偶爾也會自找麻煩,例如他就開始滔滔不絕的也告訴你他的理由…然後又難免發了一個小脾氣告訴他:我說的,就是要這樣!!!) 只是,不論要不要接受他的建議,都不需要用這樣的口氣來對話。 畢竟,在他小的時候,應該也曾經是如此溫柔又和善耐心的“期許他長大“呀~ 小的大的都珍貴,尤其大的那個已經懂事,更是有顆玻璃心呀。 兇了很多次,下次他們去的時候,我猜姊姊還是會再“試試看“,因為她根本不明白爸爸為什麼這樣做?!說道理是用說的,不是大聲就有用。好好說,才能好好聽,然後才會好好做! 看孩子時,有時要看到心裡去。 不是看他表面做的好不好,或是看他少做了什麼。對我來說,“動機“是很重要的。 即使是好事,動機錯誤也不比做不好的事,可是動機是對了來的更好。 看到孩子的心裡去,真正去了解他,才能幫助他學會真正“表達自己“,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的人,是很重要的唷!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