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2/19 01:04:31瀏覽3651|回應1|推薦4 | |
《門徒》這部電影,於香港選擇在賀歲檔上畫,是一種勇氣,因為在合家歡檔期內推出一部如此沉重黑調子的電影,似乎有點冒險。 正如港產片要涉及毒品題材,也是一種敢於打破常規的勇氣,尤其是香港觀眾對「毒品」的印象,從來只有K仔、白粉等來自政府宣傳片的刻板概念。要把這堆概念轉化成電影,還要落在向來喜歡「影以載道」的爾冬陛手上,更是一個會否落得成為「教育電視」的疑問。 看罷全片,最值得讚賞的,是電影強調的「質感」。大量的資料搜集,的確三兩下輕易令觀眾投入毒品拆家的世界,什麼叫做「美金」?如何變成「港紙」?那堆如白灰泥水的「白粉」製造過程,或者是泰國與製毒大家交易中,不斷滲透的世界白粉市場的「冷知識」等等,不只增加觀眾對毒品的認識,同時營造出一般人鮮有機會接觸的毒品世界,以最平實的方法呈現於眼前,以便後來一切與毒品有關的劇情推展。 電影中不乏駭人「恐怖」的場面:如張靜初為了完全擺脫「毒海之苦」,自殺式的注入毒品,死後老鼠纏屍的一幕,極之觸目驚心;廖啟智為爭功強闖製毒工場,最後落得殘廢,也是充滿暴力和血腥,亦暗喻人類必須為其貪婪付出代價。 只是劇情太重「資料」而輕「戲味」,以往爾冬陞所長的人與人之間的濃味關係稍為欠缺,尤其是吳彥祖與劉德華的所謂「師徒之情」,欠缺舖排太過「口講」,後來劉德華自盡,或者結尾吳彥祖因「空虛」而欲試毒品的一幕,始終太過兀突。 人物塑造方面,最有「質感」的應該是劉德華的毒梟,這應該是得力於導演的資料搜集,一個掌控毒品市場卻又事事低調的毒梟,賣毒之餘卻又抗拒女兒吸煙,這種人性矛盾的現實令角色立體。雖然有時也會看到「劉華」式的演繹,但刻意的滄老感和低調,總算演出了滿口歪理,又患有糖尿病的毒梟。 另一個最亮眼的,是張靜初這個「非自願」沉淪毒海的少婦,如導演所言,看得出她很投入,特別是吸毒後與吳彥祖做愛的一幕,不斷浮現丈夫的身影,掙扎於戒毒與沉淪之間的複雜心態,令人看得肉緊;古天樂戴了假哨牙去演一個「賤格」的道友,外型的改變真是讓他更投入這個角色,只是角色只能扣住導演「反毒」的命題,本身卻與整個故事關係甩離,最後被吳彥祖報復而於新加坡被捕的結局更是故事多餘的部分;久違的袁詠儀腹大便便客串演毒梟之妻,演技沒有生疏,尤以警局中與丈夫訣別一幕更顯功架。 主角當中,就是主軸吳彥祖的阿力最平面,一個潛入犯毒集團八年的臥底,對未穿過軍服,黑白概念的模糊疑惑,臥底要「虛情假意」的掙扎,只是蜻蜓點水的輕輕帶過。當然導演似乎想探討「毒品」這個話題,多於「臥底掙扎」這個公式化題材,只是又何必有臥底這個設定?似乎更無力推到最後對「空虛」的困惑,甚至是嘗試吸毒的一幕,遑論小妹妹為他「解開心結」拋開針筒的結局。 《門徒》是一部有質感的探討毒品世界之電影,所以資料搜集壓倒一切,對主角的塑造及劇情就略見粗心,但整體來說仍然可見毒品的禍害,也是爾冬陞想帶出的訊息與道理。 題外話,意外是看到一位久違的前電視藝員──曾演呂頌賢版《笑傲江湖》「儀琳小師妹」的何美鈿,這次飾演袁詠儀的妹妹,對吳彥祖百般花痴,甚至奉獻身體。何美鈿似乎保養得不錯,不過何必花篇幅在一個與故事完全無關的角色身上? 還有,看到網上有人質疑,何解吳彥祖「打完大老虎」之後,竟然只得「三柴」(沙展)而不是「一粒花」(督察)?其實真正的香港警察體系中,要成為督察並不是一件簡單容易的事,不要被幾十年來的香港電影電視蒙騙了。如果這也是爾冬陞充分資料搜集的一部分,就此衷心為他鼓掌。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