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0/18 00:12:39瀏覽7612|回應1|推薦7 | |
作為一部電影,《告白》絕對是不得不推介的佳作;只是就結合原著的故事內容而言,它究竟是否適合「廣泛傳閱」呢?有人質疑故事帶來社會的病態現象,但沒有反思或定論「何謂公義」,是「掉入了魔鬼的國度」,或者是一部「邪惡」的作品。個人卻認為,《告白》帶來的反思絕對比故事中的「恐怖」情節大得多,因此個人再度翻閱原著,嘗試以自己的理解,闡釋書中沒有正式被提到,社會病態人心崩壞的成因。 書中開首的〈神職者〉(即電影開場松隆子在課室的一段長長獨白),直到森口悠子提到女兒被殺害之前,有一段看似無關劇情的獨白,幾乎佔了這場「告白」的四分一!內容很囉嗦,盡是有關教師生活的無奈刻板,甚至提到有熱心教師被學生作弄至丟了教職,亦表明了自己並不是什麼「熱血鮮師」,當教師純粹為養家,森口的詞裡行間批評了憑什麼學生或家長要求老師全身投入,犧牲私人時間甚至「名節」來成就學生,大家所謂的「春風化雨」。 這段囉嗦得近乎是現今教師言行之辯護文的獨白,個人認為就是《告白》給予社會的反思答案,因為湊佳苗借故事欲狠狠鞭撻的,是現今已經扭曲之教育制度!結合故事後來現身的熱血年青教師寺田良輝之言行,可以解釋故事中人各種匪夷所思的極端行為:森口悠子選擇對未成年的學生施以如斯恐怖的復仇行動,不只基於女兒被殺,而是「我教出了殘忍地殺害自己女兒的學生」,殺人理由還要如斯囧?犯人B與「怪物家長」母親的病態牽絆,源於「教師不是應該特別照顧不夠出色的學生,好讓他們有足夠的自信面對社會?」犯人A從沒有把教師們(包括森口)放在眼內,世間上的一切彷彿只有他和母親云云,最後還是要由教師「收拾殘局」。 以個人從日劇認識的日本社會,由《金八老師》的春風化雨,到《GTO》「鬼塚英吉」或《極道鮮師》「山口久美子」的身份異常行為正常,熱血得不得了的教師,然後到《女王的教室》表面黑暗內裡熱血,教學生武裝自己的魔鬼教師「阿久津真矢」,全部皆強調「教師」在學生人生之重要性,比父母、家族還要大得多。(儘管孔子曾說過「教不嚴師之惰」,華人社會對父母的要求始終比教師嚴格…) 日本社會似乎非常強調「學校」及「教師」於人生的重要性,所以「校園欺凌」成為日本最明顯的「少年問題」,校園劇一度成為日劇「標籤性」的上風戲種。以此角度來看,認為《告白》此書/電影黑暗,應該是全書彌漫著對教育制度的「不信任」態度吧。故事到最後,森口悠子在復仇之餘,還在嘮叨「讓你們踏出重新做人的一步」,某程度上,她仍然受制於「為人師表」而衍生的扭曲心態。如何面對教育制度的崩壞,湊佳苗的確沒有交出一個明顯確實的答案,可能是簡單一句「自求多福」?或者是從父母重新肩負對孩子的責任著手?總而言之,別對「教師」要求太多,就是《告白》對社會的「忠告」。(個人又不覺得這個答案很邪惡…)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