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12/17 01:05:04瀏覽39358|回應12|推薦9 | |
基本上,有沒有看過《刺馬》都不是問題,因為這是個借題發揮的故事。無論李連杰叫的是「龐青雲」抑或「馬新貽」,金城武叫「姜午陽」或者是「張文祥」,或者劉德華叫「趙二虎」還是「黃樅」,全不重要,總之就是講一個先是兄弟結義,然後為利益(還包括女人?!)而自相殘殺。 故事最大的訊息,是權力、陰謀之恐怖.而導致戰場「骨暴沙礫」,借用《弔古戰場文》中的形容:「鳥無聲兮山寂寂,夜正長兮風淅淅。魂魄結兮天沉沉,鬼神聚兮雲冪冪。日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霜白。」這是《投名狀》最大,最明顯的「反戰」訊息,滿滿的反省空間,確實得不留一絲思考的餘地。 所謂的「投名狀」,不過是句口號而已,被這咒語緊箍著的,只有金城武一個。李連杰一開始就是機會主義者,「結義」是他反攻對手的一個手段,後來不斷的出爾反爾,更加印證他以自我為中心的本性。滿有發揮的一個角色,李連杰也證明自己除了拳腳外,還懂得演戲,只是連他口中「為天下蒼生」的口號都有點勉強,這樣的陰謀家還能講兄弟情義嗎? 而劉德華呢,血性莽夫,其實也不盡然相信這位大哥,由蘇州開始,一次又一次不自覺「反」李連杰,看似尊重的行為卻釋放出「嘲諷」的意味,是因為根本上他不明白什麼是戰爭謀略。當賊匪,為的是跟自己的兄弟謀生活,「搶錢、搶糧、搶娘們!」攻城,與敵人/手下敗將講義氣,基本上除了最後「或者大哥是對的」,而把自己送入絕路之外,都不怎覺得他把李連杰當成大哥。 倒是金城武像個傻小子,嘴唸著的不是「大哥的話是對的」便是「凡亂我兄弟者必殺之」,熱血得有點白痴,最後才會像個傻子般既殺嫂又殺兄。題外話:雖然金城武整部戲的造型戴著帽子,究竟有沒有剃頭?不似李連杰「剃就剃吧」或劉德華的「平頭裝」,但當官後的「青靚白淨」清裝模樣的確驚艷──是因為從來不覺得他的樣子適合當古人,但這個造型跟戲中的時代完全沒有違和感…為什麼《赤壁》中他演的是諸葛亮?明明是「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的周瑜… 徐靜蕾的「蓮生」,作為「亂兄弟」的「紅顏禍水」,作用其實不大,因為電影也明言「心計」「陰謀」才是導致所謂的「兄弟決裂」,這個女角本來的走向,應該有點像《雪山飛狐》的苗人鳳VS南蘭VS田歸農,丈夫不解溫柔,外遇與自己交心,紅杏出牆非我所願…但在戰爭陰謀詭計之下,這個女人的苦與不甘,似乎已經無關痛癢。雖然可以用原音上陣,但坦白說,徐靜蕾的發揮,比《傷城》更差。 看《投名狀》欣賞的是媲美外國製作的大片格局,也慶幸陳可辛沒有為遷就外地市場,而拍成獵奇式古裝奇觀(張藝謀、馮小剛、陳凱歌都有此傾向)。而且看來陳可辛不選舉留白,為求突出反戰,鄙視心計…等訊息,用最真實最灰暗的方式處理戰爭,這份心思,亦值得欣賞。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