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6/24 12:23:38瀏覽6142|回應9|推薦84 | |
西雅圖有一個鮮為人知的珍寶,叫做「陸榮昌亞洲博物館」(The Wing Luke Asian Museum),也是全美唯一的泛太平洋亞美博物館(pan-Asian Pacific American museum),佇立超過40年。今年的 因為到的晚,錯過了貴賓們的致詞,卻剛好趕上剪綵儀式,現場同時發放免費參觀入場券。拿到第一場票的人,在剪綵後隨即排隊,等候入場。我拿到的是第三場的票,可能得等上一個多小時。此時博物館的業務代表正好經過,說當天加入博物館會員,即可提前入場。我當然樂意加入會員,因為這也是支持博物館的好機會,於是便跟著業務代表進入博物館,辦好入會手續後,開始參觀博物館。 博物館門口映入眼簾的,就是「甜蜜的問候」(Sweet Hello)大風鈴。風鈴上的陶製面具,代表來自亞洲各地的祖先;風鈴以8條線串起,代表吉祥,還掛有108個鈴鐺,期能以佛家的傳統數字,為訪客消除業障。風鈴的正下方,置有黑色金框的大木扇,上面刻有博物館贊助人的名字。製作風鈴的藝術家鼓勵訪客拿起木扇輕拂,享受風鈴聲,也為博物館贊助人增加能量。 陸榮昌(Wing Chong Luke)於6歲隨父母從廣州移民至西雅圖,在1962年當選西雅圖市議員,也是第一位於美國西北部的選舉中勝選的亞裔人士,更是第一位在美國本土重大選舉中當選的華人。在市議員任內,陸榮昌致力於古蹟保存、都市更新和民權。他在1965年因為搭乘的輕型飛機失事,於40歲英年早逝。陸榮昌生前即有推動博物館的想法,以保存豐富多元的亞太傳統;在1966年「陸榮昌亞州博物館」成立,致力服務西雅圖的亞太社群。 左圖是博物館的海報;由此可進入中圖的社區展示廳(Community Hall)。東方式的雲彩線條;船的牆飾,象徵亞洲移民的遠渡重洋;黑白透明膠片中的移民,顯露當年移民在異域遇到的政治和經濟艱辛。 展示廳有兩個很有意義的攤位:左圖的攤位是YouthCAN,讓亞太青少年提出方案和行動來幫助亞太社區,培育他們成為明日的領袖。右圖的攤位是 Teensway,喜愛藝術的亞太青少年,可免費參加藝術創作活動。 博物館入口右側是紀念品店,可買到博物館的T恤和紀念品;還可買到許多亞太名人的傳記,更有介紹亞太文化色彩的書籍、音樂商品、飾品和卡片。博物館還印製一種絲製的紀念商品,是1980年的西雅圖畫家以墨水筆畫出當年的華埠街道,線條細膩。「中國國民黨舍路分部」亦即國民黨在西雅圖的分部。當時「西雅圖」翻譯為「舍路」,是台山發音(可閱「
Tateuchi 故事劇院有59個座位,具有多媒體放映功能。台上的布幕,是西雅圖昔日知名的 Nippon Kan 戲院的布幕。這家戲院於1909年開幕,提供表演、集會的服務,是西雅圖日裔人士重要的聚集場所。布幕上琳瑯滿目的招牌,是當時的商家必需付廣告費,商標才能在布幕上曝光宣傳。戲院曾於1942年因為日裔的美國人遭到拘留而關閉(肇因於珍珠港事件,美國西岸有11萬日裔人士遭到驅逐和監禁;其中有3分之2是已宣誓效忠美國的入籍公民。1988年雷根總統和國會立法,提出道歉,並承認當時的監禁是基於「種族偏見」)。戲院在1981年才又重新開幕,至2005年易主而歇業。這塊劇院的布幕始終未見蹤影,直至今日重現,而且成為博物館的永久館藏之一,帶來許多的驚喜。 從一樓到二樓之間,有一個小型交誼廳,掛著這幅木雕的「八仙過海」。這是西雅圖的知名僑領周少平(Ping Chow)和周馬雙金(Ruby Chow)於1948年開設的 Ruby Chow’s 餐館的掛飾之一(餐館於1979年歇業)。Ruby Chow’s 是西雅圖第一家位於華埠之外的中餐廳,且在短時間裡,成為名流聚集的高檔餐廳。周馬雙金於今年 周馬雙金於1973年當選景郡(King County)的議員,也是郡議會首位亞裔人士。之後連任三屆,直至1985年退休。她一生熱愛中華民國,更認同台灣是「自由的中國」(free China)。1979年美國與大陸建交,當時的副總理鄧小平首次訪美,並於 上了二樓,就是「東與西光井」(East and West Lightwells),光井懸掛的是藝術作品「信之雲」(Letter Cloud):海洋阻隔了移民回家的路,卻阻擋不了思鄉的情懷。「陸榮昌亞洲博物館」所在之處,是西雅圖華埠著名的歷史建築「東均益大廈」(East Kong Yick Building)。博物館保存了許多大廈當時的建材,例如天井周遭的木牆、窗戶,都是大廈當年的遺跡。 George Tsutakawa是西雅圖已故的日裔藝術家,以噴泉藝術和雕刻為主題,西雅圖許多重要的建築物,都有他的噴泉作品。「陸榮昌亞洲博物館」特設一個以他命名的藝廊,定期展出亞太藝術家的作品。藝廊首展即是George Tsutakawa 的藝術創作理念:「流動,形式,功能」(Flow, Form, and Function),只是藝廊裡無法照相。這張照片是藝術家在西雅圖華埠的作品「天,人,地」(Heaven, Man & Earth)。按這裡可看到藝術家更多的作品。 這個特別的廳叫做「以我們的旅程為榮」(Honoring our journey),展示移民的歷史和移民所面對的議題。陸榮昌因為看到破舊的中式布鞋,進而感受到成立博物館以保存豐富又多元的亞洲傳統,是很重要的(可閱「一雙鞋子,造就全美唯一亞美文化博物館」)。 或許是被迫來美國,或許是選擇來美國;來自家鄉的傳統信仰和習俗,都是不能忘的,也是心靈的皈依。中、韓、日結婚禮服成為美麗的焦點,也讓我們知道,早期的移民多以媒妁之言成家,對於出生在美國的移民第二代,是難以想像的。還有的是透過收養的手續,讓美國成為亞太孤兒的家。小小的多媒體螢幕,訴說這群小移民的故事。 為了加州的「淘金」,也為了讓家人過更好的生活,華人於19世紀中期來美國,成為第一批移民。他們修築鐵路,也在甘蔗田和稻田耕作;接著日本、菲律賓、韓國等亞太各地的移民也相繼來美。亞太移民在美國超過150年,當勞工,製成衣,開洗衣店、理髮店、中餐廳,甚至加入美國軍隊,從內戰、二次大戰、波灣、阿富汗到伊拉克,亞太移民為美國浴血戰場。戰事也讓亞太移民多了「難民」和「線民」的身分。在今日,亞太移民也是美國高科技人才的來源。 亞太移民的付出,似乎未獲得美國社會的平等回應。這些用品和服飾顯示美國人對亞太移民的「刻版印象」(Stereotype):東方的男性城府深沉,東方的女性性感柔順。照片中的白色新娘服,是2003年沃爾瑪(Wal-mart)超市販賣的萬聖節派對服。服裝上的圖案和標語,充滿了對亞太移民的歧視,激怒了許多西雅圖人士和機構,甚至國會議員。 在美國的法律地位上,亞太移民也未獲得公平的對待。1882年的「排華法案」(見「新春慶迎西雅圖的新景點-華埠牌樓」),美國以正式的驅離文件,驅逐華人。因為珍珠港事件,美國出生的日僑必須接受拘禁,以顯示對美國的效忠(照片中的木櫃,是日僑在拘禁時製作的)。1982年陳果仁(Vincent Chin)在婚禮前4天,被一對因汽車業蕭條而失業的白人父子誤認為日本人,而遭球棒打死,兇手卻被判輕罪。「陳果仁事件」喚醒全美亞裔的團結,一致面對「仇恨犯罪」(Hate Crime),爭取亞裔的法律權益。這個展覽室,道盡了無數移民的故事,也是我停留最久的地方。 博物館頂樓是駱家輝(Gary Locke)圖書館和社區傳承中心(Community Heritage Center),保存珍貴的書籍和多媒體文物,讓亞太移民的歷史能有更完整的紀錄珍藏。駱家輝不僅是華盛頓州第一位華裔州長,更是美國本土的首位亞裔州長,「華人之光」當之無愧。 博物館為訪客準備參觀護照;蓋滿了紀念印章,即可獲得一枚可愛的仿古錢幣。離開博物館之前,還可獲贈一個印有博物館圖案的環保提袋,正好用來放我的會員贈品和紀念海報。博物館不僅貼心,每位工作人員和義工即使忙得不可開交,也總是親切有禮,始終笑容可掬。 「陸榮昌亞洲博物館」結集一個共同經驗,就是在美國移民史上經歷的議題;舊有的移民議題固然會走入歷史(例如越南難民),但是否表示將不再有新的議題,亦是個未知數。但我很感謝在西雅圖能有這一座博物館,不僅紀錄亞太移民的歷史,更以行動關注亞太移民,也讓他們的下一代瞭解祖先在異鄉蓽路藍縷的痕跡。 本文於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