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2/19 01:13:58瀏覽7223|回應3|推薦54 | ||||
一早告別白樺湖,奔向此行重點之最──黑部立山。也有人稱為立山黑部,其實是同一條路線的相反方向。由大町、扇澤方面為起點,先到黑部湖,再穿越立山,終點為立山車站。反之以立山車站為起點,則先到立山,再到黑部湖、扇澤等。 扇澤站滴水的冰簾 由於夜裡下了場大雪,導遊一度擔心會封山,幸而連絡結果,山上天氣不錯,除部份景點外,都已放晴。包車直驅扇澤站,從這裡開始,就是保護區,只能搭乘專屬的交通工具。第一段由扇澤到黑部壩,搭乘無軌電車(Trolley Bus),穿越長5.4公里的關電隧道,需時約13分鐘。 無軌電車(Trolley Bus) 關電隧道原名大町隧道,是為了支援黑部大壩工事(黑四工程)而開鑿。黑部大壩是戰後日本難度空前的水力發電工程,其中之最便是大町隧道。開鑿過程遭遇坍方崩盤大量湧水等破碎地質,工作人員憑堅苦卓絕的意志力咬牙苦撐,終於突破困境貫通全線,挽救了懸於一線的黑四工程。後來木本正次根據真人實事寫成小說「黑部的太陽」,多次改編成電影、電視及舞台劇。最近一次是2009年富士電視台,由香取慎吾主演的版本。 以工班及家屬為主角的新劇 戰後五0年代,日本經濟復甦,關西地方的電力供應,趕不上發展的腳步,經常限電、分區停電,民怨沸騰。主其事的關西電力會社(關電),為有效解決供電問題,決定在黑部川上游,兩條立山山脈間,日本最深的峽谷建築水壩及發電廠,稱為「黑部川第四發電所」,簡稱「黑四」。壩址所在的黑部川峽谷,地勢陡峭險要,人跡罕至。由於交通極端不便,初期只能仰賴人力馬匹由棧道運輸,即使後來加上直昇機,運量亦屬有限。若無一條可供車輛行駛、大規模運補的幹道,黑四完工將遙遙無期。大町隧道便是這條補給命脈,可以說,倘若隧道工程失敗,整個黑四計劃將無以為繼。 由於早期探勘時有傷亡,因戰爭中斷後便未曾繼續。迫於形勢開工之初,地質資料不夠完整,果然開挖未久,便遭遇前所未見的破碎岩層(註一)。營造商熊谷組,由香取領導的倉松班工人、技師,日以繼夜與每秒五百升、攝氏四度的湧水搏鬥。每個人出坑都全身顫抖、蒼白得像鬼,水地獄之稱不逕而走。隨時崩落的岩盤一再造成傷亡,工人膽寒,家屬更是擔心,想方設法將子弟撤出死地,士氣低落到極點。身為工班組頭的倉松,連母親車禍住院都不敢回家,生怕自己離開,部屬將全線潰散。 前方出現崩坍跡象,工班色變 在暗無天日的坑底,近乎絕望的境地,「但願早日貫通,見到黑部的太陽」,成為人們心中的一線光明。年近七十的關電社長親自下坑打氣,回來後召開會議,聽說潛盾工法或許可行,但因成本高昂未獲採納,不禁勃然:「只要是跟錢有關的事,都由我負責,你們只管把隧道打通。竟然想替我省錢,真是的!」儘管眾人皆知,總經費達資本額四倍的黑四工程,早已耗盡社長的金錢人脈,身家性命都賭了上去。 擔任總督造的次長瀧山,更不惜自打嘴巴,要求部屬嘗試過去被自己否決的各種方案。「都什麼時候了,還管他合不合理,明不明智!人的腦袋能想出的辦法,不全都失敗了嗎?現在只能拼毅力,不惜一切把它打通!」瀧山的女兒患白血病正與死神搏鬥,公私都命懸一線,備受煎熬。他無法為女兒做什麼,或許希望挽救黑四工程的嘔心瀝血,能感動上蒼賜福吧。 然而人力有時而窮,終於不得不設壇祈福,卑微地請求大自然高抬貴手,讓一條活路出來。這景況,關心台灣雪山隧道工程的人,應該記憶猶新。雪隧的規模難度遠甚於大町,延宕八年完工,其中的困頓苦楚,非局外人所能體會。衷心盼望有一天,能像黑部太陽般,拍一部電影傳世,向奉獻雪隧的無名英雄致敬(註二)。 黑部壩頂陽光燦爛 大自然回應了人們的祈求。冬季積雪結冰,連地下水都結凍,湧水大量減少,工班乘機緊趕進度,終於在兩年多艱苦奮鬥之後,穿越破碎帶,與黑部方面會合,貫通全線,見到了黑部的太陽。 今日遊客乘電車通過隧道,會看到標示「破碎帶」的燈號,短短八十餘公尺一閃即逝,豈知這一小段路,讓多少漢子望眼欲穿不得寸進、甚至葬身滅頂。隧道另一端,黑部壩出口左手邊,有一座工班雕塑和殉職人員紀念碑,計171人,在黑四工程期間獻出生命。 by Kahusi, details 旅行團趕鴨子,匆忙跨越壩頂,卻把這座紀念碑遺漏了。檢視照片,發現只有一張壩頂中央拍的照片帶到邊角,可惜距離太遠,完全看不清楚,只好借維基百科的圖片意思一下。黑部立山景色四季不同,固然引人入勝,背後的故事更加令人動容。倘若你計劃往黑部一遊,不妨先看看這部片子,將賦予旅程更深刻的意境。 大壩攔水形成的人工湖,稱為黑部湖,名列日本壩湖百選之一。 黑部壩 註一:隧道工程簡單說,是週而復始的三個動作:向前開挖,清運土石,鞏固坑壁。倘若岩盤夠堅實,最後一項不必太過費心。然而遇到破碎岩層,最難的就是如何鞏固。不僅土石會流動,地下水也會朝空洞處宣洩。特別是幾千公尺高山,土石加地下水形成巨壓,光土石就不容易頂住,大量湧水更造成工作極度困難,甚至危險,往往挖了又塌,不進反退,可說是隧道工程的夢魘。 註二:約四十年後的雪隧,儘管工程技術長足進步,但在嚴厲多變的大自然面前,依然險阻重重。雪隧施工到完成,由於媒體所熱衷的負面報導居多,國人觀感不好。所幸Discovery拍攝的紀錄片《建築奇觀:台灣雪山隧道》(Man Made Marvels: Taiwans Hsuehshan Tunnel),具體還原工作人員面對大自然嚴酷的考驗,奮鬥不懈的情景。「人定勝天」可以是政客的浮誇,可以是鼓舞士氣的空話。但實際做事的人都知道,正如「黑部的太陽」劇中所述,人類何其渺小,只能卑微地請求大自然高抬貴手罷了。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